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贪污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贪污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贪污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贪污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一. 概念: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贪污罪属于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还降低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

贪污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二.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既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但主要是侵犯了职务的廉洁性。

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吞上述公司、企业的财物,仍属于侵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一般来说,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

另外,依本法第271条第2款的规定,非国有单位的财物,是指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所有的财物。

2.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这是贪污罪区别于盗窃、诈骗、抢夺等侵犯财产罪的重要特征。

贪污手段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其他方法,是指除了侵吞、盗窃、骗取之外,其他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内外勾结,迂回贪污。

(2)公款私存、私贷坐吃利息。

(3)利用回扣非法占有公款。

(4)利用合同非法占有公款。

(5)间接贪污。

(6)占有应交单位的劳务收入。

(7)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贪污。

贪污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3.主体要件
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因此,贪污罪的主体包括以下两种人:
(1)国家工作人员
(2)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过失不构成本罪。

犯罪的目的,是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

而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目的,既可以是行为人企图将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永久地占为己有,也可以是行为人希望将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非法获取后转送他人。

另外,贪污罪不以特定的犯罪动机为其主观方面的必备要素,只要行为人故意实施了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均可构成贪污罪。

以上四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有可能构成贪污罪。

如果贪污数额较小,情节轻微的,一般也不以贪污罪论处,而给以党纪、政纪处分。

根据本法第383条之规定,贪污公共财物数额不满5千元,但情节较重,而且符合上述四个要件,构成贪污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