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舞弊手法及对策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一: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
经查证,前任审计意见中所提及的人民币5.76 亿元的销售,是依据 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 加上本公司2004 年底向两家客户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记收入人民 币4.27 亿元,再减去本公司2004 年对两家客户确认的退货人民币 0.54 亿元后计算得来的。而实际上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 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中有人民币1.21 亿元属于本公司对 2003 年度的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开发票,该笔销售本公司在2003 年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所以当中只有人民币0.82 亿元包含在本公 司2004 年度的收入中,本公司2004 年度实际上向该两家客户销售 了人民币4.27 亿元加上人民币0.82 亿元总共人民币5.09 亿元的货 物,
上市混珠,伪装收入性质——东方电子
从东方电子在年报中所作的调整来看,近三年其炒股所得 被计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个亿。其中2001年为 2.51亿、2000年5.05亿、1999年5.11亿,这部分“主营 业务收入‘已经被追溯调减,扣除税收后还剩10.39亿元, 被作为流动负债处理。”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三:张冠李戴,歪曲分部收入
【案例二】闽福发1999年报披露实现信息产业收入3027 万元,可自此而后,再没有“信息产业”收入,只有“技 术服务业”收入,原来闽福发将部分“技术服务收入”伪 装成“信息产业收入”,更可怕的是,这些“技术服务收 入”其实也都是虚构的。
据更正如下: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项 目 原公告数 主营业务收入: 204,506,102.27 其中: 网络设备 179,225,847.77 软件及技术服务 25,280,254.50 主营业务成本: 146,592,361.94 其中:网络设备 141,268,742.70 软件及技术服务 5,323,619.24 重新确定数 204,506,102.27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八:随心所欲,篡改收入分配
新宇软件在澄清公告中附加了审计师的证明:关于厦门新 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度报告有关数据更正及说明: 厦门新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编制2001年度报告时,由于 工作疏忽,将公司部分随同计算机硬件设备销售所提供的 软件及技术支持服务收入列入网络设备类收入反映,致使 公司2001年报主营业务分类收入成本数字与2001中报数 字比较异常。现经我所审核,将公司2001年报上述相关数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二: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丰乐种业
自1997年4月发行上市至2001年底共计投入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 688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获利11,794万元,其中有38300万元属 募集资金,丰乐种业将证券投资转回的收益以及相关补贴收入冲销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及由此形成的应收款项,其实际证券投资收益金 额小于各年虚构主营业务利润,此项差额形成丰乐种业各年度的虚 增利润,累计虚增利润4,006万元;1997年至2001年底,丰乐种业 虚做各类农作物种子销售19,100万元,同时,累计冲销虚构主营业 务收入1,100万元,累计虚构主营业务成本2,200万元,实际虚构主 营业务收入18,000万元,虚构主营业务利润15,800万元。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一: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
其中已经收到货款的销售为人民币0.78 亿元,另外人民币 4.31 亿元的货物由于该两家客户到期未能付款,在本公司 要求下已将货物陆续退回本公司,该批退回的货物大部分 已经在2005 年上半年销售给其他客户。对于该笔人民币 4.31 亿元的退货,由于占2004 年度对该客户的销售比例 不正常,并且前任审计师对该笔销售的真实性做出怀疑, 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销售在2004 年 确认收入不适当,所以本公司按追溯调整法进行了处理, 此项追溯调整调减了本公司2005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人民币 1.12 亿元。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五:瞒天过海,虚构经营收入
【案例二】北大科技2001年年报称,公司“技术服务收 入3760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3.28%,纺织品销售加 工收入3991.7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7.99%。”经查, 北大科技通过虚构合同履行的方式,虚构取得技术服务收 入3760万元,虚构取得纺织品加工收入3063万元,虚增 利润3662万元。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九:以丰补歉,储备当期收入
【案例二】长安汽车2001年末长安将预提补偿费从年初的 6800万元一下子拉到3.34亿元,销售补偿费2002年第三 季度末余额高达63971万元。而 2002年没有动用过一分计 提的补偿费 ,长安汽车在2002年第四季度冲回计提的销 售补偿费40872万元,占当年利润的36%。长安汽车在 2001年及2002年前三季度时利用“预提补偿费”名义隐 藏利润,后为了配合庄家出货在2002年报时将隐瞒利润全 部释放,导致长安汽车2002年业绩“井喷”,严重误导了 投资者。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二: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东方电子
东方电子上市后,每年初都制定了一个年增长速度在50% 以上的发展计划和利润目标 ; 公司从1998年开始抛售持有的内部职工股,一直到2001年 8月份,每年抛售的时间大约都集中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 告披露前,每次抛售的数量由公司业绩的需要而定; 从1997年开始,先后伪造销售合同1242份,合同金额 17.2968亿元,虚开销售发票2079张,金额17.0823亿元
150,850,843.44 53,655,258.83 146,592,361.94 127,036,038.85 19,556,323.09 特此说明。 湖南开元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2002年3月13日)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九:以丰补歉,储备当期收入
【案例一】宝钢股份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从2003年1月1日起, 对运输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进行调整。变更前折旧年限为6~ 10年,年折旧率为9.6%~16%,全年折旧费用4.87亿元;变更后年折旧 率为9.6%~19.2%,全年折旧费用23.94亿元;其结果是变更后比变更前 多计提折旧19.06亿元(2003年净利70亿元)。2003年运输类固定资产平均 占用额94.43亿元,与4.87亿元对应的年折旧率是5.16%,与23.94亿元折 旧费用相对应的年折旧率应当是25.35% 。宝钢声明称:根据折旧额除以 固定资产原值来测算折旧率的方法可适用于投产年限短、设备全新的企 业;用同样方法来简单推导本公司的折旧率依据不足,因而结论是错误 的。
常见舞弊手法及对策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一: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
科龙电器 (000921) 发布未审计的半年报称:关于2004 年本公司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销售事项的跟踪前任 审计师在其2004 年度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中提出本公 司对两家国内客户销售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但未 能从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确认,而且截至2004 年12 月 31 日该笔货款尚未收回。本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对 此事作了积极的跟踪,该事项的跟踪处理情况如下: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五:瞒天过海,虚构经营收入
【案例三】经对达尔曼以及控股子公司、主要子公司及达 尔曼下属核算单位进行调查,发现达尔曼2002年年报虚 构销售收入24,363.45万元,占当年销售收入77%,虚增 利润9,550.55万元;2003年年报虚构销售收入16,258.21 万元,占当年销售收入76%,虚增利润5,666.42万元。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三:张冠李戴,歪曲分部收入
【案例一】中国证监会长沙特派办指出创智科技主营业务 收入分类错误。公司将应归入商业类收入的电器销售收入 归入科技类收入;创智科技原名五一文,是一家百货类公 司,民企创智集团入主后,立即转型为IT行业,从其分部 行业披露信息看,主要收入来源是科技收入,可事实上所 谓的科技收入部分竟然是电器销售收入。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一: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
2002年12月份,科龙针对当月销售出台了 一个销售政策, 要点如下:(1)空调淡季当旺季;(2)经销商12月份 打款享受9月份的贴息政策;(3)经销商用科龙账上金额 提货,享受提货奖励和年度奖励;(4)经销商可以不把 货提走,科龙的各分公司仓库调整出部分位置放经销商的 货;(5)如03年价格调整,享受 补差政策;(6)如经 销商所提之货,旺季不能销售,可换货。7,1 2月份的客 户发票全部留在科龙各分公司,用于退货冲帐。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四:借鸡生蛋,夸大收入规模
新疆广厦房地产交易网络公司是广汇股份(600256)旗下的一家控股 子公司广厦房网。广汇房产是广汇股份第一大股东广汇实业旗下的 一家控股子公司。从2000年9月起,房地产包销成为广汇股份主要 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广厦房网与广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 年8月签订、并于2002年2月5日修订了《商品房包销合同书》。广 汇房地产开发公司与上市公司系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两个子公司。 合同规定,上市公司以买断代销的方式,销售该房地产公司自行开发 的、全部已建成的具备商品房现房销售条件的,以及尚未建成的已 具备预售条件的房屋(含住宅、车库、铺面、库房等),代销价格经双 方认可的中介机构评估后协商确定。上市公司从该项业务中获得的 收益占2002年净利润的71.95%。
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实证分析
陷阱五:瞒天过海,虚构经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