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

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

ICS65.020.30
B 44
团体标准
T/NTRPTA 0015—2020
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20-05-28发布2020-06-15实施南通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布
T/NTRPTA 001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出单位:南通市通州区国信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通凤之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通市通州区国信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亚峰、季楚楚、袁裕忠、孔建玲。

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化生态生态养殖场蓝孔雀的引种计划制定、引种考察、引种准备、选种、运输、隔离驯化、病死蓝孔雀处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化生态蓝孔雀养殖场的引种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T/NTRPTA 0010—2020 蓝孔雀无害化处理操作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孔雀场
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资格,以提供蓝孔雀为主要生产目的孔雀养殖场。

3.2
孔雀场资质
有企业法人资格证明、有效期内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等。

4 引种计划制定
4.1成立引种工作小组
成立由行业专家、养殖场内有丰富经验的孔雀养殖专业人员组成的引种工作小组,根据养殖场发展定位以及生产目的、设施设备、饲养工艺、技术水平、利用方式等实际情况,制定蓝孔雀引种计划。

4.2编制引种计划书
4.2.1引种计划书
包括引种必要性、可行性、引种内容(包括品种品系、数量、时间及特定要求等)、引种风险及管控措施、引种效益分析等。

4.2.2品种选择
根据蓝孔雀利用需求,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选择适宜的品种品系。

4.2.3引种数量
引种羽数要比实际生产需求蓝雀数多30%。

4.2.4引种频次
新场应按照批次化生产要求进行引种;老场宜一次性引种,隔离驯化、闭群饲养。

4.2.5引种体重
一般1000g以上。

4.2.6引种风险
包括疫病、气候、运输等风险,宜坚持从同一孔雀养殖场引种,尽量避开严寒、酷暑季节。

5 引种考察
5.1确定考察对象
5.1.1蓝孔雀
根据养殖场的市场定位,确定所引种群。

5.1.2种源信息
通过网络、技术推广部门、行业组织等途径查询蓝孔雀养殖场相关信息,包括企业资质、疾病控制能力、供种能力以及客户评价等信息,并向拟供种的蓝孔雀养殖场当地畜牧兽医部门了解当地疫情流行情况。

综合衡量,选择有实力、信誉好、质量佳、售后服务相对完善的多个蓝孔雀养殖企业作为现场考察对象。

5.2现场考察
5.2.1详细查验考察对象蓝孔雀养殖企业资质。

5.2.2了解蓝孔雀品种特点。

5.2.3查验种群,进行体型外貌评价。

5.2.4有条件的可抽血化验,检查蓝孔雀群健康状况。

5.3编制引种方案
5.3.1根据考察结果,汇集信息,综合评定各场供种情况,确定供种单位,编制引种方案。

5.3.2引种方案包括引种时间、供种场、品种、数量、准备措施、技术支持和组织保障等。

6引种准备
6.1隔离场所
6.1.1检修好隔离观察场所相关设施设备,检测饮水水质等,对隔离场所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置1周以上。

6.1.2准备好隔离饲养期间所需要用具、饲料,以及相关消毒、抗应激制剂和药品等。

6.1.3配备兽医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饲养人员。

6.2选种准备
6.2.1运输车辆
宜选用专用运输车,并配置防护和饮水工具,彻底冲洗,严格消毒后空置。

6.2.2选种人员
选派具有丰富选种经验的专家或专业人员到场选种。

7选种
7.1选种要求
向供种方提出引种品种、数量、血统等选种要求,让供种方根据要求提供可挑选蓝孔雀群。

7.2现场选种
雄性蓝孔雀羽毛翠绿,下背闪耀紫铜色,并带有光泽,尾部的羽毛延长成尾屏,羽支细长,犹如金绿色丝绒,其末端还具有众多由紫、蓝、黄、红等色构成的大型眼状斑,平时收拢在身后,伸展开来长约 1米左右,开屏时非常艳丽,像扇子。

雌鸟无尾屏,羽毛色也较差。

雌性蓝孔雀无尾屏,背面浓褐色,并泛着绿光。

7.3查阅选育资料
核实品种、数量、血统,适当调整,符合选种方案要求。

7.4检疫
严格按照GB 16567的规定执行。

7.5资料交接
供种的蓝孔雀养殖企业向引种场提供引种资料。

包括供种单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复印件加盖公章),所引蓝孔雀的合格证、系谱档案、动物检疫证明、引种发票、防疫记录等。

从国内引种须出具当地兽医主管部门签发的检疫证明和非疫区证明;从国外引种须有出入境检验检疫证明。

8蓝孔雀运输
8.1车辆消毒
在装蓝孔雀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彻底消毒一次,并有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开具的消毒证。

8.2装运密度
控制装载蓝孔雀的密度,运载蓝孔雀的车厢面积1.5倍于蓝孔雀纵向表面积为宜,最好将车厢隔成若干个隔栏,大体重蓝孔雀10羽左右一个隔栏。

8.3运输防护
长途运输,车厢内宜铺上垫料;行驶过程尽量避免急刹车、急转弯,中途不能与其他装载蓝孔雀的车辆一起停靠。

注意观察蓝孔雀群状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9隔离驯化
9.1消毒
蓝孔雀到达后对车辆、蓝孔雀自身身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

9.2分群处理
卸下的蓝孔雀按大小、雌雄进行分群饲养,有损伤等情况蓝孔雀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

9.3隔离检疫
进场后严格检疫按GB 16549执行,在隔离舍隔离饲养30d~45d。

9.4过渡期饲喂
供给充足饮水,休息6h~12h后供给少量饲料,第二天开始逐渐增加饲喂量,5d后恢复到正常饲喂量。

9.5驱虫防疫
进场2周内进行体内、外寄生虫驱除,按照本场防疫程序进行防疫。

9.6生物驯化
免疫合格和监测正常的蓝孔雀群,适量引入本场蓝孔雀进行驯化。

9.7健康监测
生物驯化4周,采血样检测特异性抗体。

9.8合群
监测达标,临床无征状的蓝孔雀,合群饲养,按计划安排生产。

10病死蓝孔雀处理
按T/NTRPTA 0010—2020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南通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团体标准
《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孔雀在动物学分类上属鸟纲(Aves)鸡形目(Galli formes)雉科(Phasiaid)孔雀属(Pavo),有蓝孔雀和绿孔雀两种。

绿孔雀,即中国孔雀又称爪哇孔雀或真孔雀,原产于我国西部云南省四双版纳等地区及泰国、越南和印度;蓝孔雀又叫印度孔雀,产于印度等地,属非保护动物,可自由养殖买卖。

2019年,南通市通州区国信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南通市社会民生科技计划项目“蓝孔雀生态智能养殖标准化技术体系研发”,规模化生态养殖场蓝孔雀引种技术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南通市通州区国信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展蓝孔雀养殖近10年,拥有蓝孔雀引种的基本经验,基本掌握了制订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的基本素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有关规定,特起草制定本技术规程,作为指导生产的依据。

二、编制过程及主要技术内容确定依据
(一)编制过程
本次标准由南通市通州区国信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南通凤之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起草,起草过程中贯彻执行和参照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规定,2019年4月至8月,分别了解蓝孔雀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养殖大户关于蓝孔雀的引种情况,对蓝孔雀引种技术进行了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后再在生产实践中验证。

同时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初稿。

2019年12月8日,召开专题审议会议,讨论《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初稿,对标准的编制原则及纲要与主要指标达成共识。

会后经编制组成员反复讨论、撰写和修改,完成了《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广泛征求意见和修改后,形成了送审稿。

(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依据
1.编制原则。

规程编制遵循“科学、适度、可行”原则,既考虑标准前瞻性又顾及生产实际,同时实现优质、安全、高效的目标,通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在生产上切实可行。

2.技术依据。

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

三、主要试验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是根据单因子试验、生产试验中的观察数据,并反复征求加工者、从事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四、贯彻本标准的措施和建议
1.本标准在蓝孔雀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参照应用。

2.作为团体标准,建议在南通全市积极推广实施《蓝孔雀引种技术规范》,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