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铺膜机规模化研发项目的创新点、
技术和经济指标
1、技术领域和技术原理
便携式铺膜机规模化研发项目所需关键技术是便携式铺膜机专利技术,便携式铺膜机是农业科技人员刘光凡研究发明的一种农用机械,主要用于各种地形地貌的地膜铺设。
1996年他在取得国家专利后,自主投资兴办了我县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志丹县新型农具研制厂,主要从事转化发明专利——便携式铺膜机。
经过十年的试制试销,生产了四种专利产品:便携式铺膜机、起垄铺膜机、多功能联合铺膜播种机、多功能点播施肥器。
目前这四种产品已进入市场,特别是便携式铺膜机轻巧、灵活,铺设地膜匀称整齐,且速度快,省人省时又省力,备受广大农民朋友青睐。
经过十年的使用,他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革新,新的设计技术又申请了国家专利,进行了保护,专利号:ZL200920308721.3
2、性能指标
根据《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资金无偿拨款合同》要求,新型农具研制厂所生产的便携式铺膜机主要性能指标为:
机身总重14kg,日均铺膜20亩,功效是传统手工铺膜的25倍,二人一机或一畜一机可实施铺膜,膜幅可在75cm——100cm之内调节。
实际上,农具厂严格按照合同规定,产品严格执行县技术质量监督局备案的企业标准,技术参数以专利设计保护权之规定参数。
3、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及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国农机公司相继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农机行业引发了一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的革命,产品开发向国际化发展。
在中国农机市场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快的今天,我国农机产品开发业逐步向国际化发展,走强强联合之路,而且合作方式也在多样化。
近几年,小型农机具发展的趋势迫切要求规模化经营,农机产品正在由传统的简单、小型和地质农具向复杂、大型和优质现代农业装备发展,农机化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由感性向理性过度。
我厂生产的便携式铺膜机的技术创新在于本机采用薄钢板、钢管、钢筋、塑料等材料通过切割、车、铣和焊接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加工难度小,适宜大规模开发等优势。
主要技术创新点为该地膜宽幅可调,铺膜速度快,降低劳动强度,省时省力省膜灵活轻巧便于携带。
4、项目实施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对本地区、本行业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本项目已经实施完毕,建成了年加工销售5000台农用铺膜机的产能,每台铺膜机生产成本126元,销售价368元,创利242元。
每年以产销5000台计算,年销售收入121万元,生产销售便携式系列专利农机具每台(件)平均成本206元,销售价每台(件)平均473元,利润267元,每年以产销10000台计算,年销售收入473万元。
引进旋耕机柴油机等农业机械平均每台成本1200元,销售1500元,利润300元,年销500台,实现销售收入75万元。
年销售总利润=121+267+15=403万元。
按照一般纳税人的标准执行,平均纳税按总收入的7.18%估算,年共计应纳税(包括享受民营科技企业应减免返还的各种税款)为28.9万元,年创利润374万元。
该项目建设将以辐射和带动当地农民大量进行名优级小杂粮的种植,并随项目建设的实施,有利于带动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形成,同时使当地农村闲散劳动力有用武之地,常年或者短期在项目区内工作,可获一定的劳动报酬,可尽快实现农民增收,促使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项目实施可使良种推广、生产技术、资金、市场营销、经营目标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可形成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符合国家及县域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并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项目建设一方面可使大量的农民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形成富余劳动力和大量的富余劳动时间,可外出打工。
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常年就业岗位50个,临时就业岗位100个,这对于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都有积极意义。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紧紧围绕小杂粮种植,扩大生产。
加强精深加工,有利于提高这一产业的深度和健康发展,更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5、本项目进一步应用推广的前景、范围、条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项目建设地志丹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县。
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水文环境特征,是地域特色显著的小杂粮适生地。
发展绿色健康小杂粮成为一大趋势。
农业上,经济结构调整日趋成熟,人均15亩耕地退为3亩基本农田,如何保吃饭、保花钱、保不反弹,主要靠科学、高效、集约经营3亩基本农田,充分利用陕北光、汽、水、土壤等独特优势,引进优良品种、大力种植小杂粮和大棚菜,推广绿色无公害标准生产技术,使
其形成产业化,为铺膜机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便携式铺膜机被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评为名优产品向全国推广,因此实施这一项目是形势必然、势在必行。
项目既可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收入,也可节省大量的劳力、工时从事其他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以人为本,而且铺设的地膜可形成观光农业之景观,是一个既有经济收入,又有社会效益的以人为本的项目。
本项目位于陕北志丹县。
志丹县地处陕西省北部,位于黄土高原腹地,东接安塞,北邻靖边,西北与吴起相连,西南和甘肃交界,南部与甘泉、富县毗邻。
全县东西宽70.01公里,南北长92.56公里,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其中农耕地104万亩,森林169.5万亩。
全县辖6镇5乡一个街道办一个管理区,总人口14.9万人。
志丹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是特色小杂粮的适生地。
近年大兴农田基本建设,高标准农田达50多万亩,非常适宜机械化作业。
项目建设除了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与倾斜外,又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县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为求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
确定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
近年来,确定了
草畜业、林果业、棚栽业、小杂粮在产业开发中的主导地位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项目的建设不仅能促进小杂粮大面积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增强当地工业实力,更能产生富余劳动力,符合政府扶持目标,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和环境条件。
生产所需技术是专利保护技术,四项关键技术都是本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持有,属独家技术,独门绝艺,优势得天独厚。
目前,铺膜机属专利保护技术,西北地区仅此一家,市场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消费需求。
该企业已试产试销达十年之久,产品不仅进入西北各省区,而且远销到江南丘陵地带部分省市,该项目符合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政策,对优化项目区域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市场优势异常优越。
由上述可知,项目具有政策、技术、市场等综合优势条件。
目前在项目建设运行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问题,根据企业现有生产规模和资本运营情况看,有一定的自筹能力,但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还需政府在资金筹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6、下一步的目标和打算
近年来,省、市、县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个体、集体、社会团体创办、领办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现代农工商一体化新型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我厂将紧抓政策优势,坚持风险公担、利益共享、实惠农民的创业原则,一是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二是项目将进入工业园区,主要进行“GF”牌系列农机具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有便携式铺膜机、起垄铺膜播种机、小型多功能联合铺膜种机、点播种机、点播式施肥器等。
三是实行多种经营。
兼营农业生产机械、农业加工机械、设施农业及配套设备,以及棚栽业配套开发等。
四是拓宽业务范围。
2008年注册成立了“志丹县鑫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陕北土特产品、农副产品、蔬菜水果的储存深加工、设施农业及产品配套开发、禽畜产品开发、农用物资销售加工等。
公司自成立以来,组织科研人员设计了公司商标“鑫丰”牌,对陕北土特产品进行创新,研发出了“百福牌荞麦皮清心健脑枕”、“口口香牌猪灌肠”、“清油牌苦菜”、“刘口水牌油糕”、“酸溜溜牌饮料”等五种新产品,产品配方外观设计,申请国家专利、注册商标进行了产权保护,形成了一笔无形资产。
积极进行商务,引进禽畜肉分选包装加
工技术,拟生产“绿宝”牌土鸡产品等。
2009年,注册成立了志丹县爱心手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刺绣、剪纸、丝袜花等各类手工艺品的制做和销售。
县残疾人联合会以我公司为基地,创办了志丹县残疾人技能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委托我公司对全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
我公司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聘请2名中国刺绣大师和具有一定技能、技巧、艺术才能的老师任教,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期,培训残疾人100多名,录用15名,销售残疾人手工艺制品200多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