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61/T 1151-2018 石灰粉煤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DB61/T 1151-2018 石灰粉煤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I
DB61/T 115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安公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党延兵、张英治、周新锋、贺建军、伍发茂、雷甲、罗涛、陈龙刚、徐希娟、 许海峰。 本标准由西安公路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电话: 029-8782720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六路60号 邮编:710065
ICS 93.080.01 P 66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151—2018
石灰粉煤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lime flyash stabilized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ed aggregate roadbases
碾压速度 m/min 25~27
30~37
25~27
碾压方式
前静后振 先弱振 1 遍、 强振 4 遍、后弱振 1 遍
静压
碾压遍数 1~2
不少于 6 1~2
6.7 养生与交通管制
6.7.1 碾压完毕且平整度、压实度、厚度等检查合格后,底基层和基层表面应即刻覆盖透水无纺土工 布并洒水养生。土工布之间搭接不小于 50cm,两侧下搭不小于 50cm。 6.7.2 养生期宜不少于 7 天,养生期宜延长至上层结构开始施工的前 2d。 6.7.3 土工布覆盖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严禁其他车辆通行,洒水车速度不应超过 20km/h。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waste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在建设、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3.2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ed aggregate 指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分拣、筛分等工艺加工成为的不同粒径集料。 3.3 杂物 impurities 砖、石、砂浆和混凝土块之外不能加工再生集料的物质(如金属、塑料、沥青、木头、玻璃、陶瓷、 草根、树叶、树枝、纸张、石灰、石膏、毛皮、煤块和炉渣等)。 3.4
4.2 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
4.2.1 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质量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结构层
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杂物含量 %
基层 底基层
≤0.1
≤0.3
混凝土块含量
基层
≥50
≥45
%
底基层
≥45
≥40
压碎值
基层
≤40
≤45
%
底基层
≤45
≤50
5.2 混合料组成设计
5.2.1 掺配集料的级配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3
DB61/T 1151—2018
表6 掺配集料级配要求
通过以下筛孔(mm)百分率
公路等级
%
37.5 31.5
26.5
19
13.2
9.5
4.75
高速公路及一
——
100
级公路
100 80~90 65~78 53~67 35~45
二级公路及二 105~64 30~50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DB61/T 951 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98 ≥96
≥1.8 ≥1.6
≥1.0 ≥0.8
底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及二级以下公路
≥97 ≥95
≥1.6 ≥1.4
≥0.7 ≥0.6
5.2.3 二灰稳定掺配集料需添加水泥时,宜外掺矿料质量的 1%~2%。
6 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表面的浮土人工铲除,并洒水润湿,用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并对下承层 进行检查验收,所检指标应符合 JTG F80/1 的要求。 6.1.2 二灰稳定掺配集料基层的施工工艺除本标准特殊要求外,其他工艺还有满足 JTG/T F20 中石灰 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施工工艺要求。 6.1.3 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不小于 200m 的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6.1.4 流水作业段的长度以 200m 为宜。
6.3 拌和
6.3.1 拌和设备应根据备料档数配备冷料仓,建筑垃圾宜单独配备不少于 2 个冷料仓。 6.3.2 料仓应安装电子秤,其精度应达到±0.5%。二灰稳定掺配集料拌和设备的产量宜大于 500t/h。
6.4 运输
4
DB61/T 1151—2018
6.4.1 每天开工前,检验运输车辆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 6.4.2 装车时,运输车辆应前后移动,按“品”字形分多次装料。 6.4.3 二灰稳定掺配集料运输应采用帆布覆盖。
19
9.5
90~100
0~10

100
90~100
0~10

100
90~100
4.75 — 0~5 0~10
4.3 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
4.3.1 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质量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2
DB61/T 1151—2018
表3 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砂当量 %
0.075mm 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 有机质含量 %
针片状含量 %
基层
≤20
4.2.2 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规格宜符合表 2 的规定。
试验方法 附录 A
JTG E42(T0316) JTG E42(T0312)
表2 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规格要求
工程粒径 mm
20~30 10~20 5~10
37.5 100 — —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
31.5
1
DB61/T 1151—2018
混凝土块含量 concrete content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中混凝土块质量占集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应洁净、均匀、无毒、无污染,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37.5mm。 4.1.2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本标准要求。 4.1.3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运至现场后应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 4.1.4 相同料源、规格、砖石比例和加工工艺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单独堆放,堆放高度不应超过 3.0m。 4.1.5 石灰、粉煤灰、集料和水等其他原材料质量应符合 JTG/T F20 中的规定。
级以下公路
5.2.2 二灰稳定掺配集料的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2.36 22~31 19~36
0.6 8~15 8~19
0.075 2~5 2~7
表7 二灰稳定掺配集料强度技术要求
结构层
公路等级
压实度 %
7d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Rd
MPa
垂直振动成型法
重型击实法
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及二级以下公路
90~100
60~80
0.6 30~50
0.075 0~20
4.4 掺配集料
掺配集料中粗集料质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掺配集料中粗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压碎值 %
针片状含量 %
结构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及二级以下公路
≤26
≤35
≤30
≤40
≤18 ≤20
≤20
6.2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闷料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拌和前应洒水闷料。根据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堆放的数量,计算使其含水率达到 10%~14%时所需水量,采用人工或自动喷洒设备洒水,洒水结束闷料。闷料结束后采用装载机进行搅拌, 在料堆的不同位置取样,样品数量不少于5组,进行含水率检测。当含水率不满足要求时,则按照上述 步骤继续洒水闷料,直至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含水率达到10%~14%。
2018 - 05 - 01 发布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6 - 01 实施 发布
DB61/T 1151—2018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2 5 配合比设计 ........................................................................ 3 6 施工 .............................................................................. 4 7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杂物含量及混凝土块含量检测方法 ..................................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