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岩蚀变常见类型特征

围岩蚀变常见类型特征

围岩蚀变常见类型特征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最常见的围岩蚀变有如下几类。

钾长石化:为钾质交代的产物,包括微斜长石化、正长石化、透长石化和冰长石化。

由于它们不易区别,且成分几乎完全相同故统称钾长石化。

原岩以酸性火成岩为主,其次是中性火成岩及较富长英质的沉积岩、沉积变质岩。

形成条件多为高温(冰长石为低温)。

有关的矿床有W、Sn、Be、Ta、Cu、Mo,冰长石与Au、Ag、Cu、Pb、Zn矿化有关。

在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铍、铌、钽以及斑岩铜、钼矿床等的下部,经常发生有大规模的钾长石化带。

低温热液的钾长石化,以冰长石化为主,多发生在中性、弱酸性火山岩中,也可在基性或酸性岩中发生,有时与青盘岩化有关。

与其有关的矿产主要为火山岩系中的一些金属矿床。

钠长石化:为钠质交代的产物,是蚀变岩石中形成钠长石(可与石英、浅色云母、方柱石、霓石、绿泥石、绿帘石组合)。

原岩主要为酸性、中性、基性、碱性火成岩。

在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中,钠长石化常发生在钾长石化之后,在钠长石化之后往往发育云英岩化。

在这类交代蚀变花岗岩中,常发生铌、钽、铍、稀土等矿化。

在一些铁、铜夕卡岩矿床中,在内接触带中,往往发育钠长石化。

在青盘岩化岩石中,也常有钠长石化的产生。

矽卡岩化:主要是由石榴子石(钙铝石榴子石-铁铝石榴子石)、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及其他一些钙、铁、镁的铝硅酸盐矿物所组成的岩石。

它主要产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在中等深度条件下,经气水热液的高温交代作用形成的。

在矽卡岩中常有一些含挥发份的矿物,如方柱石、萤石、斧石、电气石等,以及如绿泥石、绿帘石、蛇纹石、滑石、各类云母、石英及钙、铁、镁的碳酸盐等热液矿物,金属矿物则以磁铁矿、白钨矿、锡石及铜、铅、锌的硫化物等为主。

与夕卡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钨、锡、钼、铁、铜、铅-锌等。

云英岩化:是硅铝质岩石受高温气水热液作用而成的,如花岗岩的云英岩化,主要是钾长石、斜长石受热液作用分解成石英和白云母。

酸性侵入岩受高温汽水热液交代蚀变而成。

在作用过程中,常有氟、硼、水等挥发组分和金属元素参加。

云英岩化除产生主要特征矿物:石英和白云母,还可有锂云母、黄玉、电气石、萤石、绿柱石以及黑钨矿、锡石、辉钼矿等。

云英岩化和钾长石化、钠长石化在成因上密切相关,因此在蚀变岩体中,常可见到它们的共生。

根据云英岩的主要矿物含量,可划分为:富云母云英岩、富石英云英岩、黄玉云英岩、萤石云英岩与电气石云英岩等类别或岩带。

云英岩化常与钨、锡、钼、铋、铌、钽、铍、锂等矿化有关。

绢云母化:一种广泛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在中性和酸性火成岩及板岩等富铝岩石中最常见。

单矿物的绢云母岩,一般少见。

绢云母化常伴随有石英和黄铁矿的产生,因而可称为绢英岩化,若黄铁矿含量超过5%时,则称为黄铁绢英岩化。

绢英岩化与云英岩化过程在本质上相同,只是前者形成温度较低,它们之间可存在着过渡关系,即云英-绢英岩化。

在金、铜、铅、锌、钼和铋等以及萤石、红柱石、刚玉等矿床中都能见绢云母化现象。

特别是斑岩型铜、钼矿床、黄铁矿型铜矿床和多金属矿床。

绿泥石化:一种重要的中、低温蚀变作用。

与绿泥石化有关的原岩主要是中性-基性的火成岩,部分酸性火成岩和泥质岩石也可产生绿泥石化。

在围岩蚀变过程中,绿泥石主要由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矿物经热液交代蚀变而成,也可由热液带来铁、镁组分与一般的铝硅酸盐矿物交代反应而形成。

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绿泥石化,多与其他热液蚀变作用(如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共生,很少单独出现,与其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铅、锌、金、银、锡和黄铁矿等。

青盘岩化:主要是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及部分流纹岩,受中、低温热液作用产生的,一般是在近地表条件下形成。

青盘岩化产生的特征矿物为: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可有少量的绢云母、石英、黄铁矿和磁铁矿。

与青盘岩化有关的矿床有:斑岩型铜、钼矿床,热液黄铁矿矿床,多金属矿床,金和金银矿床等。

碳酸盐化: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低温热液蚀变类型。

碳酸盐化的结果是蚀变岩石中形成相当数量的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矿物。

闪长岩、辉长岩等岩浆岩的碳酸盐化是中温热液蚀变的产物,与之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铅、锌。

石灰岩、白云岩遭受中、低温热液蚀变时也可形成碳酸盐化,有时主要形成白云岩,可称白云岩化。

这类蚀变围岩是寻找铅、锌、汞、锑矿床的良好标志。

去碳酸盐化:它是卡林型金矿的围岩蚀变(次外还有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重晶石化等),以围岩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交代淋滤为特征,相对在深部发育,使碳酸盐的孔隙度增加,对成矿起重要作用,在金矿化带边部,存在大量方解石脉。

白云石化:碳酸盐化的一种。

有关的围岩,主要是各种碳酸盐类岩石。

共生矿物,除白云石外,还有方解石、铁白云石及重晶石等。

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铅、锌、锑、汞和重晶石等。

去白云石化:是方解石交代白云石的过程,有时也叫方解石化,其成因是晚期成核算阶段,大气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沿白云岩裂隙或晶间间隙渗透,发生钙镁离子交换,引起去白云岩化。

黑云母化:黑云母化的结果是蚀变岩石中形成黑云母、浅色云母、石英、电气石、钾长石、黄铁矿、雌黄铁矿、角闪石等矿物。

原岩主要为含有铁镁质组分的各类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在高温(高钾)热液条件下形成。

硅化:使围岩中石英或隐晶质二氧化硅含量增加的一种蚀变作用。

形成硅化的二氧化硅一般是由热液带入,部分是由原岩中二氧化硅残留、相对富集而成的。

也可由长石或其他矿物经蚀变后形成。

硅化几乎在任何岩石中都可发育,从高温到低温条件下均可产生。

由于硅化可以在广泛的环境中由热液作用形成,因此硅化蚀变常与其他蚀变,如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云英岩化、泥化、长石化等相伴产出。

与硅化有关的矿床很多,其中主要是铜、铅、锌、钼、钨、金、锑、汞、明矾石、重晶石矿床等。

玉髓化:硅化的一种。

是一种较常见的低温热液蚀变。

由于从热液中带入大量二氧化硅,在低温条件下形成隐晶质的玉髓,因此称为玉髓化。

有关的围岩,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中-酸性火山岩以及各种岩石的破碎角砾岩等。

共生矿物,除玉髓、石英及蛋白石外,还有碳酸盐类矿物、重晶石及粘土类矿物等。

有关的矿产,有铅、锑、汞、铀、砷、重晶石等。

蛋白石化:硅化的一种。

在近地表低温条件下,热液在交代围岩过程中带入大量的二氧化硅,形成非晶质的蛋白石,称为蛋白石化。

共生矿物除蛋白石外,有碳酸盐类矿物、重晶石、玉髓及粘土矿物等。

有关的矿产,如锑、汞、铅、锌及铀等。

似碧玉化:近地表低温条件下的一种硅化作用。

由非晶质的蛋白石或隐晶质的玉髓,并混有铁、锰等氧化物所组成的一种红色或红褐色燧石状的硅质岩石。

它是由热液带入二氧化硅交代围岩(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而成。

在石灰岩中的低温铅锌、铀、铁、黄铁矿、萤石等矿床中,这种蚀变较为常见。

叶蜡石化:中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经火山热液交代作用,淋滤出二氧化硅后形成蜡石为主的岩石。

在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流纹岩和晶屑凝灰岩发生强烈的火山热液交代作用,形成大型叶蜡石矿床,如福建峨眉叶蜡石矿床和浙江青田叶蜡石矿床。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也可发生叶腊石化,形成一些叶腊石占主要成分的变质岩,如叶腊石-蓝晶石片岩。

萤石化:热液在围岩交代过程中,使氟与钙化合,形成氟化钙沉淀的作用。

有关的围岩,除钙质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和钙质砂页岩)外,还有各种花岗岩类和流纹岩等。

是分布广泛的汽化热液蚀变作用,可形成白色、黄色、绿色、紫红色、紫色和黑紫色萤石。

常与稀土金属、铍、铌、铀、矿化及铅、锌硫化物矿化有关。

黄铁绢英岩化:曾当作岩浆岩,错译为黄铁细晶岩化。

由黄铁矿、石英、绢云母等组成的蚀变岩石。

主要是中酸性火成岩和变质岩在中、低温热液的作用下发生的蚀变。

在蚀变过程中,长石分解为绢云母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黄铁矿等所交代。

黄铁绢英岩化是寻找斑岩铜矿、斑岩钼矿、黄铁矿、金和多金属等矿床的标志。

赤铁矿化:一种中、低温热液蚀变。

在这种蚀变过程中,原来围岩的铁镁矿物中的铁组分分解、氧化为微小的赤铁矿晶体。

同时,也可从热液中结晶出部分赤铁矿。

由于这里蚀变岩石常呈红色,又称为红色蚀变。

同时,常发生低温硅化作用,形成红色似碧玉岩。

赤铁矿化是寻找中、低温热液铀矿床的一种特殊标志。

在其它中、低温铜、金等矿床中,也常有这种热液蚀变。

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的一种后期自变质产物,或中、低温热液对含镁的岩石进行交代产生含蛇纹石的一种蚀变作用。

蛇纹石化作用有两类:1由含镁高的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斜方辉石等受热液蚀变分解而成,主要发生在超基性、基性岩中。

2由热液中带入二氧化硅等,与围岩中氧化镁结合形成蛇纹石或蛇纹石化大理岩。

主要发生在镁质碳酸盐类岩石,如白云岩和白云质石灰岩中。

有关的矿产,主要有石棉、滑石及菱镁矿、硼镁矿等。

在含镁碳酸盐岩石中的镁矽卡岩铁、铜等矿床,也常伴随蛇纹石化现象。

粘土化:一种典型的低温热液蚀变作用。

在这种作用过程中,粘土类矿物大量交代围岩中各种矿物,特别是铝硅酸盐矿物。

有关的围岩,主要是中、酸性火成岩。

粘土化作用初期,一般先形成水云母,又称水云母化。

共生矿物有贝得石、水铝英石、珍珠陶土及多水高岭石等;以后,在早期形成的矿物基础上产生高岭石。

常与低温硅化、明矾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共生。

这种蚀变,常见于低温热液的金、银、铜、铅、锌、钨、萤石、重晶石、明矾石等矿床中。

粘土化本身还可形成高岭土等粘土矿床。

泥化:一种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

主要为粘土化作用和绢云母化作用,常分布在蚀变带的上部。

围岩主要为各种富含硅铝酸盐的岩浆岩。

在蚀变过程中,矿物分解和钙、铁等基性组分强烈被淋滤,产生由高岭石、蒙脱石、绢云母(有时为白云母)和石英等组成的岩石。

当蚀变矿物主要为蒙脱石,可称蒙脱石化。

与泥化有关的矿床,如斑岩铜矿床、斑岩钼矿床、热液赤铁矿矿床、萤石矿床、高岭土矿床等。

高岭土化:粘土化的一种,是近地表条件下的低温热液交代蚀变作用。

在高岭土化过程中,产生的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族矿物,如高岭石和地开石。

当蚀变矿物主要为地开石,可称地开石化。

有关的围岩,主要是中、酸性火成岩。

有关的矿床,除了在火山岩地区直接由高岭土化作用形成高岭土矿产外,还有铅、锌、铜、钼、及萤石等热液矿床。

明矾石化:产生含有明矾石的低温热液蚀变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是在火山岩地区近地表低温条件下发生的。

由于近地表的强氧化作用,热液中硫离子被氧化成为亚硫酸或硫酸。

这种溶液,与含铝硅酸盐的火山岩相互作用,就能产生明矾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