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章节知识点2017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章节知识点
张力性尿失禁
张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症状是当患者咳嗽、打喷嚏、大笑,提举重物、登高等活动,引起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使患者出现了不自主的排尿。
张力性尿失禁是中年妇女和老年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损伤所引起。
胎儿通过阴道娩出来时,由于阴道过度扩张,必然或多或少的损伤阴道及盆底的支持组织。
尤其是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难产手术所引起的盆底组织损伤更为严重。
如这种损伤波及到支持尿道及膀胱的支持组织,必然改变了尿道、膀胱的生理位置。
由于这种解剖的改变,成为张力性尿失禁的病理解剖基础。
正常情况下,膀胱及尿道上段都属于腹腔内脏器。
由于尿道内的压力恒高于膀胱内的压力,由于两者的压差,而使膀胱内的尿液不能外溢。
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时,这种压力同时作用于膀胱及尿道上段,使两者仍保持其-定的压差,面尿液不能外溢。
一旦膀眺及尿道上段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特别是尿道上段下移成为腹腔外脏器时,如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的,则压力只能作用于膀胱,而不能作用于下移于腹腔外的尿道上段,使其原有的两者的压差发生改变,即膀胱的压力高于尿道内压力。
这就是张力性尿失禁发病的主要机制。
子宫脱垂,尿道膨出、膀胱膨出都是盆底组织损伤所形成的。
因而上述疾患常常合并张力性尿失禁。
也有的妇女并没有经阴道分娩过孩子,在更年期前后也常出现尿失禁,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导致卵巢激素的分泌减少,使支
持膀胱、尿道的盆底组织张力削弱,或其血液供应减少。
均可成为
张力性尿失禁的原因。
创伤性气胸的急救
一、闭合性气胸
小量气入胸腔,症状不明显。
大量气入时,有胸闷、胸痛、气促,用手拍打患胸有“嘭嘭”声小量气胸无需治疗,可自愈。
二、开放性气胸
病人呼吸困难,促迫,如伤口直通胸膜腔,呼吸时有气体出入的“卟卟”声同多发性肋骨骨折急救。
至于胸腔穿刺、输血、补液、
吸氧、清创、纠正休克、防止感染以及可疑内脏损伤、止血、开胸
探查等由医院执行。
三、张力性气胸
多见肺或支气管破裂并与胸膜腔相通而发病。
可见伤侧胸部胀满,肋骨间隔加大,呼吸幅度减低,并有皮下气肿,用手拍胸有高声鼓音。
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取坐位,烦躁不安、昏迷等张力性气胸应
立即送医院急救。
如有条件时,可在伤侧锁骨正中下(相当第二肋间)插入一粗针头到胸膜腔内,即能将胸腔的气排出(最好在医护指导下
进行),同时立即请医师来急救。
局限性骨脓肿
局限性脓肿又称Brodie‘s脓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后由于身体抵抗力强,细菌毒性低,但局部病灶完全消灭,残留在干骺端中心,使之局限化而不向周围扩散,病灶周围形成圆形骨硬化带。
多发生
于青壮年,多见于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和上端、肱骨上端等长骨两端。
一、治疗措施
在抗生素的.控制下,行局部病灶清除术,用松质骨填塞,一般
可一期愈合。
术后按病灶大小决定是否要石膏外固定。
二、临床表现
局部隐痛、肿、热,有时毫无不适。
一旦体质差,可局部急性发作。
X片示干骺端囊样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直径1-7cm不等,
有时在病灶内可能有小死骨碎片。
经抗生素治疗和休息可好转,但
不能根治,易复发。
脑积水临床表现
临床见症并不一致,与病理变化出现的年龄、病理的轻重、病程的长短有关。
胎儿先天性脑积水多致死胎,出生以后脑积水可能在
任何年龄出现,多数于生后6个月出现。
年龄小的患者颅缝未接合,头颅容易扩大,故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较少。
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婴儿
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后头颅快速、进行性增大。
正常婴儿在最早六个月头围增加每月1.2-1.3cm,本症则为其2-
3倍,头颅呈圆形,额部前突,头穹窿部异常增大,前囟扩大隆起,颅缝分离,颅骨变薄,甚至透明,叩诊可出现“破壶声”征。
颞额部呈现怒张的静脉,眼球下旋,上巩膜时常暴露(日落征)。
病婴精神萎靡,头部不能抬起,严重者可伴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
为癫痫、视力及嗅觉障碍、眼球震颤、斜视、肢体瘫痪及智能障碍等。
由于婴儿头颅呈代偿性增大,因此,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
水肿均不明显。
脑膜炎临床表现
1.患脑膜炎时,脓性渗出物易堵塞狭小孔道或发生粘连而引起脑脊髓循环障碍,产生脑积水。
常见于治疗不当或治疗过晚的病人,
尤其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
粘连性蛛网膜炎好发于枕骨大孔,可
阻碍脑脊液循环;或脑室膜炎形成粘连,均为常见的引起梗阻性脑积
水的原因。
2.除因呕吐、不时进等原因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外,还可见脑性低钠血症,出现错睡、惊厥、昏迷、浮肿、全身软弱无力、四肢
肌张力低下、尿少等症状。
其发生原理与感染影响脑垂体后叶,使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水潴留有关。
3.由于脑实质损害及粘连可使颅神经受累或出现肢体瘫痪,亦可发生脑脓肿、颅内动脉炎及继发性癫痫发干什么。
暴发型流脑可伴
发DIC、休克。
此外,中耳炎、肺炎、关节炎也偶可发生。
癌症转移途径
癌细胞是非常“贪婪”的,它会跑到它可能到达的任何地方,而路径主要有3条:
1、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一般最早,因此进行肿瘤切除时,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放疗除了照射原发肿瘤病灶外,还要照射周围淋巴结。
淋巴系统遍
布周身,是癌细胞转移的理想及首选通道。
淋巴转移往往由近及远,如乳腺癌首先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之后转移到锁骨上、下淋巴结,甚至对侧腋窝淋巴结。
2、血行转移:
直接侵入血管或经淋巴管进入血管的癌细胞,会随血流到达其他部位如肺、脑、肝和骨等,这就是血行转移。
胃肠道癌常转移至肝
和肺,乳腺癌、肾癌、骨肉瘤等常转移到肺,肺癌易转移至脑,前
列腺癌易转移到骨。
化疗就是为了避免癌细胞通过血行转移,而用
药“沿途”消灭癌细胞。
3、种植转移:
还有一种转移比较少,就是种植转移。
癌细胞如果从肿瘤表面脱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脑脊髓腔等处,就会“生根发芽”。
发
生地一般在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肠膀胱窝、颅底等处。
细菌性脑室炎
细菌性脑室炎的治疗与脑膜炎相似,应尽早查清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强效抗生素及药物,尽快投给。
同时,应立即将先前置入脑室的引流管或分流管拔除,因为附着在
管壁上的细菌具有更大的耐药性。
如果脑室系统没有梗阻,选用的抗菌药物有效,感染常能得以控制,随之脑脊液细胞数即减少,病情亦迅速改善。
设若是脑室系统
存在阻塞,或敏试有效的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较差时,则应在全身用
药的同时,反复行脑室穿刺引流,并经脑室内给药。
此时由于梗阻已变为脑室积脓(Pyocephalus),则需用置管引流
或行双管冲洗引流,以4~8万u庆大霉素溶在500ml生理盐水中,
由一管缓慢持续滴入,经另一管等量引流至封闭的瓶或袋中,每分
钟30~40滴保持出入平衡,直到引流液转清,症状好转,细菌培养
阴性及白细胞数正常之后,始可拔管。
位于脑深部接近脑室的脓肿,因靠室管膜一侧的脓壁纤维化进程较慢,往往菲薄,故有突然破入脑室引起急性化脓性脑室炎的危险。
遇此情况,唯有紧急开颅切除脓肿,用抗菌盐水彻底冲洗脑室,并
置管行脑室外持续引流,同时,全身加强抗菌治疗,始有一线救治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