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7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读与适用

最新2017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读与适用

2017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读与适用12017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修订后的2017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2文本)》(GF-2017-0201),与2013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3本次修订就计日工、缺陷责任期、质量保证金三大类共9个条款进行了修订。

从4修订内容看,新版合同主要是为了迎合2017年6月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建5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17第138号文),统一建设施工6过程中质保金和缺陷责任期的相关约定。

为此,我们拟结合138号文的相关规定,7对本次修订进行解读。

8一、结算条款的修订:2017版合同进一步明确“计日工”计价方式的适用9(一)“计日工”条款修订内容102013版原文如下:10.9 需要采用计日工方式的,经发包人同意后,由监理11人通知承包人以计日工计价方式实施相应的工作,其价款按列入已标价工程量清12单或预算书中的计日工计价项目及其单价进行计算;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13中无相应的计日工单价的,按照合理的成本与利润构成的原则,由合同当事人按14照第4.4款〔商定或确定〕确定变更工作的单价。

152017版原文如下:10.9需要采用计日工方式的,经发包人同意后,由监理16人通知承包人以计日工计价方式实施相应的工作,其价款按列入已标价工程量清17单或预算书中的计日工计价项目及其单价进行计算;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18中无相应的计日工单价的,按照合理的成本与利润构成的原则,由合同当事人按19照第4.4款〔商定或确定〕确定计日工的单价。

20(二)何谓“计日工”?21建设工程领域有两种计价模式: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

定额计价系按照国家22或省一级建设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工程计量单位消耗的人材机等标准消耗量,套23用定额单价,最终得到工程总价的计价模式。

定额计价参照的是单位工程社会平24均消耗量和单价,个体之间不产生差异。

25清单计价系由编制方按照图纸及施工情况编制工程量清单,由施工方依据清26单自行报价的计价方式。

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量清单项目分为一般项目、暂定27金额项目和计日工项目。

28因此,采用“计日工”计价意味着该工程全部或部分采用了清单计价的模29式,纯粹的定额计价模式下,无需使用计日工。

30根据GB50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定义,计日工是指:31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完成发包人提出的工程合同范围以外的零星项目或工作,32按合同中约定的单价计价的一种方式。

33(三)“计日工”条款修订的影响342017版施工合同将计日工条款“合同当事人按照第4.4款〔商定或确定〕35确定变更工作的单价”变更为“由合同当事人按照第4.4款〔商定或确定〕确定36计日工的单价”,属于结算方式的变更,在2013版约定的情况下,如工程量清37单或预算中没有相应“计日工”单价的,按照变更工作的单价计取费用,所谓38“变更工作的单价”并不属于“计日工”的计价模式,而是采用固定单价乘以单39项工程量的模式取费,类似于按照该零星项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计费。

40修改“计日工”条款将带来以下影响:41(1)计价方式不同。

计日工不按照工程实际消耗人材机计算费用,而是采42取每工每天的方式计取报酬,即在计日工模式下,不计算该零星工程最终工程量,43只计算投入的工日。

44(2)计价程序不同。

采用计日工模式必须有明确的合同约定,双方应当在45工程量计价清单中对于适用计日工的项目及计日工单价进行明确约定。

采用计日46工的,还应当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程序规定,及时向发包人47及监理方报送计日工的数量、每月汇总计日工数量进行当月结算。

48(3)利润不同。

计日工模式下综合单价高于一般的人工费单价,因此,采49用计日工方式计取费用有利于承包人。

5051二、缺陷责任条款的修订522013年版本约定:15.2.1缺陷责任期自实际竣工日期起计算,合同当事人53应在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缺陷责任期的具体期限,但该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

54单位工程先于全部工程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的,该单位工程缺55陷责任期自单位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算。

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合同约定56期限进行竣工验收的,缺陷责任期自承包人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开始计57算;发包人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工程的,缺陷责任期自工程转移占有之日起开58始计算。

592017年版本约定:15.2.1 缺陷责任期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合60同当事人应在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缺陷责任期的具体期限,但该期限最长不超过6124个月。

62单位工程先于全部工程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的,该单位工程缺63陷责任期自单位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算。

因承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合同约定64期限进行竣工验收的,缺陷责任期从实际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

因发包人原65因导致工程无法按合同约定期限进行竣工验收的,在承包人提交竣工验收报告6690天后,工程自动进入缺陷责任期;发包人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工程的,缺67陷责任期自工程转移占有之日起开始计算。

682017年版本对15.2.1条的修订,涉及缺陷责任期起算时间和期限的变更。

69(一)缺陷责任期起算时间变更701.缺陷责任期的定义71所谓缺陷责任期,根据2017版示范合同1.1.4.4条的约定,指承包人按照72合同约定承担缺陷修复义务,且发包人预留质量保证金(已缴纳履约保证金的除73外)的期限,自工程实际竣工日期起计算。

742013版示范合同的缺陷责任期起算时间为“实际竣工日期起计算”,2017 75版将其修订为“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之日”。

通常情况下,两者表述不同但时间76起点是一致的,本次修订主要是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保证77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该通知第八条明确规定:缺陷责任期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78之日起计。

本次2017版示范合同修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示范合同文本与79住建部规定的一致性。

802.起算时间的差异81尽管示范合同修改的缘由仅仅是为了保持表述的严密性,但“实际竣工日期82起计算”与“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之日”的概念并不是完全一样。

83“实际竣工日期”相对的是“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指的是建设工程完成84竣工验收的时间节点或推定为竣工验收的时间节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85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十四条:当事人对86建设工程实际竣工日期有争议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建设工程经竣87工验收合格的,以竣工验收合格之日为竣工日期; (二)承包人已经提交竣工验收88报告,发包人拖延验收的,以承包人提交验收报告之日为竣工日期; (三)建设工89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转移占有建设工程之日为竣工日期。

90根据上述规定,实际竣工日期有三个认定标准:客观上竣工验收合格日期;91承包人提交验收报告日期;工程转移占有日期。

其中第一种竣工验收合格日期属92于客观事实上的竣工日期,后两种均属于法律推定的竣工日期。

93“通过竣工验收之日”指建设工程已经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94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的程序和95标准进行了验收,且验收结论为合格。

96因此,“通过竣工验收之日”只包括“实际竣工日期”中的第一种情形,97而不包括其他两种情况,两者范围是不一致的。

同时,“实际竣工日期”并不意98味着客观事实上该工程已经验收合格,而“通过竣工验收之日”则必然意味着该99工程已经验收合格。

1003. “通过竣工验收之日”的时间节点界定101根据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规定》第五条、第六条102的规定,竣工验收的主体是建设单位。

在上述规章修订之前,竣工验收的主体是103各地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是否通过了竣工验收以各地质检机构出具的验收结论为104准。

后来,住建部修改了验收规定,质检机构仅仅履行监督责任,工程验收的主105体也变更为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只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备案,但备案不106是衡量验收合格时间的标准。

107根据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108监理等单位(也称“五方验收”)共同对已建工程进行验收,达成一致意见的,109该工程通过验收。

110因此,2017示范合同中“通过竣工验收之日”时间节点指的是五方验收所111载明的工程竣工合格时间。

1124.特殊情况下的缺陷责任期起算时间1132017版示范合同同时对发包人原因导致无法验收时的起算时间进行了修114订,示范合同15.2.1约定: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合同约定期限进行竣115工验收的,在承包人提交竣工验收报告90天后,工程自动进入缺陷责任期;发116包人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工程的,缺陷责任期自工程转移占有之日起开始计117算。

118相对于2013版示范合同,本条修订后将发包人原因导致未能正常验收的缺119陷责任期起算时间推迟了90天。

该条修改后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120程施工合同纠纷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的起算时间点也是121不一致的,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

在此种情况下,尽管该工程没有进行竣工验收,122但是依然依约定开始起算缺陷责任期,同时也开始计算预留质量保证金的期限。

123124(二)缺陷责任期限的法律依据变更1252013版示范合同第15.2.2条约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因承包人原因导126致的缺陷或损坏致使工程、单位工程或某项主要设备不能按原定目的使用的,则127发包人有权要求承包人延长缺陷责任期,并应在原缺陷责任期届满前发出延长通128知,但缺陷责任期最长不能超过24个月。

129从缺陷责任期的最长期限来看,2013版示范合同和2017版示范合同均规定130的为24个月,但是两者的依据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住建部2017年建质138号文131发布之前,关于缺陷责任期并无强制性的规定,财政部和建设部在《建设工程质132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曾规定“缺陷责任期一般为6个月、12个月或者24个133月,具体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实践中约定1到3年缺陷责任期期限情形134均存在,2013版示范合同折中采用了24个月的缺陷责任期。

住建部2017第138 135号文发布后,第二条明确规定: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由发、136承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因此,根据2013版示范合同,专用条款中可以对缺陷137责任期进行调整超过24个月,但是根据住建部的最新规定,此后对于缺陷责任138期的期限约定将不得超过24个月,如专用条款中约定超过该期限则将面临行政139机关的处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