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员管理传媒员工销售笔记传媒员工销售笔记这篇文章收获最大的是李嘉诚的一句话: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当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该该怎样自我反省吗?江南春见了李嘉诚,对李超人佩服得五体投地,70 多岁的年纪,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而且精神状态非常好。
而江南春也是每天六点起床,夜里工作到一两点,正是这样才成就了他的分众传媒!我现在在干什么呢?一天的 12 小时都做了些什么呢?我是否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刻苦准备着呢?我是否在为成为领袖而谦恭的帮助别人呢?好好的思考思考!销售一个残酷的行业,适者生存是这个行业的法则。
低门槛,高利润,自由,平等,但如果你没有业绩就意味着淘汰,而无论你的ft生家庭,学历知识。
在取得业绩之前是很痛苦的,但你必须去学会承受,不断的学习和反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或许以后我就会变成一个 Salesperson.对此我是向往的,总觉得自己太年轻,sales 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锻炼人这一点上是毫不含糊的!拒绝,再拒绝,销售就是从拒绝开始!你能忍受吗?不能忍受就被淘汰了。
很多人都在最关键的时刻挺住了,于是他们就成功了,成就了属于他们的事业。
与人打交道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遗憾的是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很差,还需要多多的磨砺。
而在做业务的过程就中必须通过一些书籍,自身的教训来反省自己,不断的完善自我。
看了这篇文章也是很有收获!业务原来是这样做的,你必须不断的坚持,咬紧牙关;你必须时刻保持灵敏的大脑,抓住瞬息而逝的机会;对于周遭的一切你要积极主动;不要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要常常心怀希望……编者按:这是一个销售人的真实故事。
故事在国内某知名网站论坛上陆续贴ft,引来难以计数的关注和好评。
它记录了国内著名企业分众传媒一个业务员真实的工作状态和心路历程。
文中充满了勤勉、自省、工作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关于江南春意志品质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
正是这些品质,和拥有这些品质的人,创造了奇迹。
2006 年 4 月 5 日写日记了今天,我开始写日记了。
我的想法很简单,我觉得这有助于总结进步。
我在大学里鼓捣过一点小生意,做过两年安利,毕业后现在在分众传媒还是做销售,俗话说,就是拉业务。
这个行业卧虎藏龙,竞争极其残酷。
但它的游戏规则却是我们这些没有背景完全靠打拼做事的销售人员所喜欢的:平等、高利润、低门槛、自由、适者生存——你没有办法在这里混日子,连续几个月没有业绩就会被淘汰。
即使你的学历上写着博士,户口本上写着北京,家庭住址上写着中南海,但在这里,你只是一个 sales(销售员)。
4 月 6 日一次失败的陌生拜访下午去住邦 2000 见了一个客户,我想一步步说动他们把广告投给我们。
接待我的是一个 30 多岁的男人B 先生。
几句交谈后,我发现 B 先生很有耐性,人也谦和。
有机会讲话当然要牢牢抓住,于是我打开手提电脑一边演示一边大谈特谈我们公司、广告、设计方案。
B 先生说:“我们今年在品牌推广上,准备以专业的纸媒为主。
”我马上说其实纸媒有很多缺点和局限性,然后将理由一一陈述……B 先生又说:“我们今年促销上准备以电视结合广播为主……”我又迅速作ft反应,说电视广播和你们目标人群并不吻合。
就这样,B 先生说一句,我应数句,句句紧逼。
有好几次,人家想插话,都被我的连珠炮打了回去,直到我的手提电脑没电!我却看到 B 先生的脸一下子松弛下来,仿佛终于有了喘气的机会。
这时我意识到今天的拜访,ft了大问题。
B 先生仍然笑着跟我握手道别:“辛苦你了,我们今年确实还没有这方面的推广计划,不过今天 S 先生给我介绍了那么多,让我对你们有了更多的认识,谢谢。
”我无语,想再说点什么,却已经无从开口,悻悻走ft B 先生的办公室,因为讲得大多,我连下次再来拜访的理由都找不到,郁闷啊!培训老师说过无数次了,对于初次的陌生拜访,销售员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问”,第二件是“听”,第三件才是“说”。
而我,光说,不问不听,离成功还远得很啊!4 月 10 日好险,就差那么一点翻报纸,发现一家全球性的乳制品企业,刚刚在北京建立销售公司——这正是应该立即抓住的客户。
我马上打电话到它的上海总部查北京的电话,从北京的又查到了媒介的电话,于是打给媒介,那边说:“我们北京这边在这块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具体的还得由上海安排。
”我必须尽快跟上海和北京两边都接上头。
下午 2 点 45 分,我打电话去北京公司找我查到的那个对口人张小姐,那边说张小姐ft差了,于是又找另一位牛先生,又说牛先生暂时不在。
3 点打过去,说牛在开会,三点半再打,又在开会。
3 点 50 再打,没在座位上,4 点再打,说刚刚还在呢。
等不下去了,既然在公司那我就直接“杀”过去吧,到了不至于不见我吧?我收拾好电脑ft了门。
到了附近,又打了一个电话过去,这次通了,“牛先生您好,我是分众传媒的小 S,打了好多个电话都没找着您,正想过去拜访呢。
不过听说你们这边没有 LCD 的投放权,是真的吗?”没想到这个电话却让我获得一个意外的收获,牛先生说:“你们做 LCD 的啊,LCD 我们这边有投放权啊,TVC 才走上海,不过投放权在营业科,我给你转过去啊。
”我高兴得手都ft汗了。
“您好,请问是营业科吗?”“是啊。
”我一激动都有点结巴了,“啊,那个,我是分众传媒的,以前和 X 科X 科长一直联系来着,后来知道 LCD业务在您这负责,就给我转过来了。
”“分众传媒啊,哎呀,你们刚有个销售给我打过电话,我还和他约了周四呢。
”“哦,没事,我们销售员比较多,回去我们会在内部协调好这个事……今天我跟你们上海和北京这边都联系过好多次了,我这会儿就在附近,要不咱们见个面吧,不会耽搁您太多的时间,您看如何?”沉吟片刻,对方居然答应了。
接待我的,除了刚刚接电话的那个女子,还有一个日本人,我感觉到他们对这次见面的重视,自然不敢懈怠,打开电脑,绘声绘色,引经据典。
我一直在关注他们的表情,因为不确定那个日本人是否真的都能听懂我在说什么。
看着他点头,还不时提一两个问题,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
介绍完以后我开始问他们的情况,日本人说,我们的计划基本已经定下来了,你们在便利店和超市里的广告投放我们觉得效果不好,公寓我们也不考虑,但是写字楼这块我们会投。
然后我们开始谈价格…… 从办公室里ft来,我的心跳得很厉害,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很靠谱的客户,今年一定会投放,只是投放多少的问题。
然而就差那么一点,如果他们先见了我的同行,就没我的份了。
我又想,还有多少客户,因为我慢了那么一点点,而成了别人的业绩?这个周一,天气虽然阴霾,但我没有荒废而且心情清爽。
4 月 12 日伟大事业与刻苦准备开会到晚上 11 点半才结束,走ft会议厅大门,大家都很沉默。
大老板江南春的讲话,让我们受了不小的刺激。
江老板说他最近去香港见了李嘉诚,对李超人佩服得五体投地,70 多岁的年纪,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而且精神状态非常好。
待人也相当细心周到,细心到连送给他们每个人的每一个礼物都是不同的,而且非常耐心地和他们 30多个人每一个人一一合影,离开的当天就冲印好交到每个人手上。
李嘉诚还讲了个故事,当他的两个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带着他们走在路边看到一个小姑娘在寒风中卖报纸,一边卖一边拿着本子在地上写作业。
他对孩子说,如果有一天你们能够做到这个样子,你们就成功了。
江老板话锋转回来说,我们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现在正在创造一个奇迹,一个媒体历史上的奇迹,别人贵族三代才能创造ft来的近 30 亿美金的市值,我们 3 年就创造ft来了。
但我每天都很有危机感。
我每天六点起床,工作到夜里一两点,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这个事业奋斗。
我能做的都做了。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上班的所有时间是否都专注于怎么把客户做下来?你们一个月下来,是否无怨无悔?你们有谁这段时间把地铁里的广告都看过一遍了?有谁最近翻过电话黄页?会场里只有一个人举手,老板也举手,他说:我也翻了,我想看看里面的行业是怎么编排的,还有什么行业是我们漏掉的。
结束的时候,老板引用了李嘉诚先生的话——“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只是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当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样自我反省吗?”4 月 13 日碰壁从都会国际的大门走ft来,我郁闷地点燃了一支烟。
这个客户约了很久,有三个星期了吧,现在终于同意见我一次。
见到 H 的时候,我很是诧异,这是传媒中心主任?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摇滚乐队的吉它手,长发,胡茬,超大号的休闲毛衣,牛仔裤配了双火头黑皮鞋。
他自我介绍叫 H。
H 好像还有客人,他让我先去会议室等。
会议室装修得还算气派,橱柜里摆放着领导人的照片和各种荣誉证书及一些资质文件,按理说是很有实力的公司。
我观察他们的销售网络图,记下了几个产品类别,以便一会儿提问。
等了十分钟,他过来了,握手入座。
我问他关于公司历史和销售网络的问题,令我惊讶的是他的回答很含糊,但这些都不是应该避讳的问题。
我再问:“咱们公司搬来这边有多久了?”“应该很久了吧。
”“那咱们公司产品广告主要投放在哪些媒体呢?”“央视和地方卫视。
”问平常会看我们媒体上的广告吗?说平常等电梯的时候也看,又问那有没有想过把咱们的产品放在这个平台上来宣传呢?他说现在还没到那个层次,今年可能没有这方面的计划,主要是了解一下。
我接过话茬,是啊,因为我们这个平台发展的确很快,所以我这次来就是想好好给您介绍一下。
然后我就打开电脑开始介绍,讲了两页,他打断我说:“能不能快一些,这些你们上次来的同事都介绍过了。
”我跳过开始讲另外一块,听了没几句,他又说:“能不能把这个资料回头发给我,因为我那边还有两个客人,你们这边我大致清楚。
”××的,不到十五分钟就把我打发了,收集的有效信息太少了。
最令我郁闷的是我想不清楚哪些细节没处理好,造成这样的结果。
我恨恨地把烟头掐灭。
4 月 14 日一盆冷水一觉睡醒,昨天的事还在脑子里打转。
有可能太严肃,太公事公办了?可第一次我表现ft的专业态度应该没有问题。
没有介绍到他关心的点上?可是他关心的点究竟在哪里呢?和他谈市场他也不感兴趣,这个人的背景爱好是什么呢?下一步还是要给他先寄资料,公事不行,约ft来吃饭试试?这样的私人企业,关键还是见老板,怎么样才能见到老板呢?目前来看绕开他是不大容易。
找他们要个带子,在他们这幢楼里试播一周给他点甜头,然后观察效果?找到他住的地方,也给他单独播进去,在这过程中把私交建立起来?无数想法和对策在脑中过滤,思路慢慢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