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60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60张PPT)
(%) 1.0
0.5
0
-0.5
-1.0
-1.5
-2.0
Ⅰ
Ⅱ
费城
华盛顿 纽约 巴尔的摩
波士顿
城市带人口增长
Ⅲ
Ⅳ
Ⅴ 发展阶段
6、 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
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B
A.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后期(高级) 阶段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图5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 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变化水平(%) 30
20
市区人口变化
10 建成区面积变化
城镇化水平变化
市区非农业人口变化
0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年份(年)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机制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生 农业劳动
产 生产率提高
力
水 工业发展
平
的 提
第三产业
高 发展
产生大量农村 剩余劳动力
提供大量的 就业岗位
吸引大量农村 人口向城市转 移,城市规模 不断扩大,推 动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1、从发展水平和速度看
城市人口比重(%)
土地利用
就业方式 聚落景观 人类活动
文化
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形 成_城__市__功_能__分__区__
向第__二_、__三____产业转移பைடு நூலகம்
乡村景观被城市景观所取代 人口和产业活动由_分__散_到__集__聚___ 改变地方文化,强化_当__地__与外界 的文__化__交_流__与__融__合____
(4)四大措施——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对城 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绿化面 积,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考点 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及其整治措施 【要点解读】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 区,城市的不合理发展往往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 题,影响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1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图最5 突出的问题是 C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典例1】(2013·安徽文综)(城市化的阶段)下图表示安徽 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2005年以 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图甲表示的是( C )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2.乙图表示的是( A )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城市郊区化 D.再城市化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甲图出现城市中心区衰落的现象 B.乙图中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C.乙图中城市内部建筑稀疏 D.甲图中表示的现象是城市化的倒退
波士顿
城市带人口增长
Ⅲ
Ⅳ
Ⅴ 发展阶段
(%) 1.0
0.5
0
-0.5
-1.0
-1.5
-2.0
Ⅰ
Ⅱ
费城
华盛顿 纽约 巴尔的摩
波士顿
城市带人口增长
Ⅲ
Ⅳ
Ⅴ 发展阶段
5、 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 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 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 要是(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1)选D,(2)选B。第(1)题,仔细读表可 以看出,江西省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 市化速度较快。第(2)题,城市就业机会多是城市 吸引农村人口的主要拉力因素。
成9~10题。
9、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D
A.甲
B.乙
C.丙
D.丁
发达国家
全世界 发展中国家 中国
10、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来 的主要影响是 A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发达国家
全世界 发展中国家 中国
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3
3 农村、 小城镇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1970年以来 2000年后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 别?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 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 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 村到城市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 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 据统计,几乎4 000万(占全美人口1/5)的美国人 因变换工作及其他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 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 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境的影响及反映特色。
一、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貌 气候 河流 生态
改变原有地表形态 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_热__岛_效__应___
破坏原有河网系统 干扰和破坏_所__在_地__区__的__环_境__生__态___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 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 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就是 说,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 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之 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 市化扩展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 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 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 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 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 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 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
发达 国家
初期阶段
中期(加速) 阶段
1.起步早,目前发展慢
1.起步晚,发展快
2.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 国家
2.城市化水平低
3.出现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现象 3.城市发展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51.3% 47.5%
11%
18%
2011年
(2012·福建)下图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
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
(2012·浙江)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 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 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 图”。完成5~6题。
(%) 1.0
0.5
0
-0.5
-1.0
-1.5
-2.0
Ⅰ
Ⅱ
费城
华盛顿
纽约
巴尔的摩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图中显示郊区制造业产值比重逐 步上升,人口不断向郊区集聚,说明郊区城市化不 断加强。郊区原有的用地主要以农业用地为主, 随着郊区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部分农业用地转变 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图5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 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变化水平(%)
30
20 图例
市区人口变化
10 建成区面积变化
城镇化水平变化
市区非农业人口变化
0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年份(年)
11.1998-2007年间,该市 B 图5
拍摄时间2004年2月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拍摄时间2010年5月
看图归纳城市化的三个 主要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
桐乡2000年和2010年城市化水平比较
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比重(%)
60 46.37
60
49.08% 41.54
40
40.04
40
35%
24.97
20
20
农村 人口
【加固训练】(2013·聊城模拟)读近20年江西省 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1)、 (2)题。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江西(城镇人口比 重)
20.40% 27.67% 44.06%
安徽(城镇人口比 重)
17.84% 27.81% 43.01%
(1)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 度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