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析

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析

特色学校的创建策略探析---基于泉州市泉港区惠华中学特色学校创建的思考泉港区惠华中学陈碧河摘要:特色学校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品位、内涵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办学风格和显著育人效益的特色。

我校立足本校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充分论证,提出创建“武以修身、博爱泽人”特色教育。

学校以武术、体育教育和武德、博爱教育两个传统优势项目为载体,加强特色专项素质的训练,并通过创设武术健身操进行全校推广普及,全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品德修养,以己大爱之心,播扬博爱,润泽他人,构筑温馨、和谐、立体的育人天堂。

关键词:特色学校创建、修身、博爱、润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特色学校的建设,明确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因此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有无特色,有怎样的特色,是衡量学校品位、内涵的重要标志。

我校立足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以自身传统优势项目为基础,以“武以修身、博爱泽人”为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内涵,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学校的特色发展现状学校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泉州市拳击训练基地”和“福建省红十字会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基地”的两个传统优势项目,经过认真梳理历年学校在武术、体育、博爱,救护教育取得的成绩,确定“武以修身、博爱泽人”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发展方向。

特色场地保障已经初步形成,目前已经建设有200左右平方米的武术拳击训练馆,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100多平方米的博爱超市和“惠华中学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宣传走廊”等特色宣传和教育场馆;师资力量有基本保障,学校的目前有3位专业武术教师、2位外聘专业武术教师和2位生命教育教师;武术、体育的特色教育已取得初步的成绩,三年来,有43人次参加福建省武术散打锦标赛获奖,16人次泉州市运动会获奖,76人次区运动会获奖,7人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荣誉称号,20多人录取到本科体育学院就学。

二、学校的特色创建意义学校以武术、体育教育等特色项目为载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以武德、博爱教育等特色项目为载体,增强自身品德修养,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爱己及人,以己大爱之心,播扬博爱,润泽他人,让学生在特色教育中养成博爱的宽阔胸怀,博学的严谨态度,博乐的成长心境,构筑温馨、和谐、立体的育人天堂。

三、特色学校的概念阐释特色学校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整体风貌和显著育人效益的学校。

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育人效益显著的学校。

特色学校创建不仅要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更要重视有显著的育人效果,创建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是提升育人的质量和数量,因此,“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显著的育人效果”是特色学校的最本质的内涵。

“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局部特色,指学校工作在某个方面形成的特色,可以称之为特色项目或优势项目。

一般来说,“学校特色”在“特色”的广度和深度上均逊色于“特色学校”,这两者成阶梯关系,学校特色处于低一层次,它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基础,特色学校则处于高一层次,它是学校特色的发展和升华,是一个由局部向整体推进的过程。

四、特色学校创建的几点策略(一)强化队伍铸特色教师是办学之本,质量之基。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要想创造学校特色是困难的。

为此我校主要加强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力争铸造一支高素质的特色教育队伍。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特色教育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指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所以,创建特色学校,必须面向全体教师。

首先,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必须形成共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特色学校的目标才能达成。

其次,要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特色是建立在宽厚的综合素质基础上,只有基础牢靠,特色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只有全体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了,特色教师才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2、加强校本的培训,提升教师特色教育水平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既需要自我的努力,也需要外部有利的成长环境。

首先,为特色教师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

学校要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和特长,根据岗位的职责和特色发展的需求,将有特长的教师放在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的位置上,让其尽力施展才华,其次,对有特长的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根据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领军人物,要开展高端培训,促其能力迅速提升。

最后,要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在尊重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让相关老师在学校实践活动中学习经验,总结、提升,这一点对于特色教师的培养非常有效。

3、引进与合作并举,加强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教师需要培养,更需要大力引进、学校需借助校外丰富的特色资源,与有专业的特长的教师合作。

对于特色教师,要建立绿色通道,千方百计引进。

对于部分暂时无法引进的教师,还应树立“只为所用,不为所有”的思想,可以采用聘任的方式加以合作。

例如我校聘请校外三位有武术特长的老师为武术教育顾问,每周为师生专业培训一次;我校的“体验式生命教育”与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展专题活动,把“博爱”送入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和企业单位,让老师和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发展、成长。

(二)强化投入保特色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基本的办学条件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

也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保障。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1、突出规划,用科学规划来保障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是对学校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未来整套行动方案设计。

学校的特色发展要保证长期性、稳定性,必须要靠科学规划来保障。

我校在制定特色教育长远发展规划的时候,将学校的发展建设规划与校园文化、特色发展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校园文化的提质促进学校整体品质的提升,为学校特色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根据特色教育的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规划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并添置一些必要的特色教育器材,使特色文化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为特色项目的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设网络,用信息技术来助推学校特色发展特色学校建设需要一个开放、高效、共享的系统,网络建设首当其冲。

首先,要加强学校教学网络的改造,实现“班班通"多媒体,为学校特色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要搭建信息发布、互动交流、资源交换、远程教学、精品课程、课件等在线教学服务平台,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快捷的共享平台;最后、通过网络系统开通学生的特色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特色课程,走班上课创造条件。

(三)规范管理强特色1、加强特色教育领导队伍建设。

着力建设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学校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特色项目组老师及各年级班主任等为组员的特色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制订特色教育创建实施计划,并负责创建工作的实施与开展,保证特色学校创建的有序高效的运行。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和谐管理制度,为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建立特色建设的考评与激励机制,配套适合各年段的评价操作体系,力求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科学化,形成特色教育的长效评价机制,保障特色教育有序推进。

3、加强特色教育的团队协作建设。

建立团队学习共享机制,推进管理团队专业化建设。

通过学习研讨拓宽视野,提升理念,改进行为,提高管理者的专业引领水平,在创建学习型校园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四)特色项目创特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泉州市拳击训练基地”和“福建省红十字会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基地”两个基地为载体,立足原有的传统优势项目,认真梳理学校的武术、体育、博爱,救护教育已取得的成绩,经过全体师生的多次充分论证,确定“武以修身、博爱泽人”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发展方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武以修身、养性,提升自身修养。

我校充分利用“泉州市拳击训练基地”这个平台,以武术、体育等特色项目为载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一至二项体育活动,在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特色专项素质的训练,并注意拓展运动锻炼的领域,促进运动锻炼的普及和提高,学校通过创设武术健身操让80%以上的学生多能够参与到武术的教育中来,让大部分的同学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武术、热爱运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文化知识的汲取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在加强武术、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和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以爱己之心爱人。

主要做法:一是引导学生注重内外兼修,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精神,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待人处事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动更健康。

教会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处理突发事故,如何防护身体免于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如何运动才能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

2、播扬博爱,润泽他人。

我校充分利用“福建省红十字会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基地”这个平台,以博爱、救护等活动为载体,以“博爱泽人博学慧人博乐怡人”为宗旨,以“人道、博爱、奉献”为要义,学校的“博爱超市”与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展专题活动,把“博爱”送入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和企业、工厂等单位,为广大师生和工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让更多的认识到有意外发生的时刻,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救援他人,以己大爱之心,播扬博爱,润泽他人。

“博爱超市”开展活动的先进事迹被中国人道网,福建教育厅网站、福建省文明办网、泉州市晚报、泉州市教育信息网、泉州市文明网报道推广。

(五)校本研究促特色学校特色发展必须紧紧地根植于学校的具体实际,不能脱离学校实际情况而空谈特色,学校特色发展要求我们把教育的眼光放在学校的内部。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1、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提升特色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高中“同质化"问题主要源于课程的“同质化”,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过程中,要把课程建设作为特色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

通过“将特色根植课堂、用课程涵养特色”的指导思想来实现办学特色。

因此,作为学校来说,就是要以校为本,充分挖掘调动运用各种教育资源,打造特色学校课程,构建特色课程选修体系,形成学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走班上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