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渗透原理和反渗透膜PPT课件

反渗透原理和反渗透膜PPT课件


膜元件
H H 2 2 O O 膜元件
H 2 O
反渗透-反渗透膜、组件、装置
膜材料
醋酸纤维素类反渗透膜; 芳香含氮高分子反渗透膜; 聚哌嗪类复合膜;
膜性能应具备:
脱盐率高、透水率大; 机械强度好,耐压密; 化学稳定性好; 使用寿命长、性能衰减小; 制膜容易,价格低廉,原料充沛; 还有其他耐溶剂、高温、氯等
双层复合膜结构
分离驱动力
压力差
透过物质
被截留物质
水、溶剂、溶解物 悬浮物、细菌类、微粒子
超滤
脱除溶液中的胶体、各 类大分子
压力差
溶剂、离子和小分子 蛋白质、各类酶、细菌、病毒、乳胶、微粒子
反渗透 和纳滤
脱除溶液中的盐类及低 分子物
压力差
水、溶剂
无机盐、糖类、氨基酸、BOD、COD等
透析
脱除溶液中的盐类及低 分子物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
索里拉金等人提出了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
溶解-扩散理论
Lonsdale和Riley
氢键理论
杂质等离子 HHHHHH
OO O
HH
HH
HH
O
O
O
膜的表面层 膜的表面层
O
C
O
O
C
H2 C
C
O
H2
C
O
C
H2C
H2
C
O
H
H
O
H2 C
CH2
C H
O
C
O
O
HO
CH
O
O
COHCH来自CHO O主要工業
汽车涂装业 飲用水
主要工業
发电业
半导体及微电子行业
主要工業
飲料制品 制药及医疗业
反渗透系统膜组件部分
基本原理 分离机理 反渗透膜、组件、装置
反渗透-基本原理
外加压力
渗透压
反渗透:当在浓溶液上加压力,且该 压力大于于渗透压时,浓溶液中的水 就会通过半透膜流向稀溶液,使得浓 溶液的浓度更大,这一过程是渗透的 相反的程。
主体溶液
N a C l H 2 O N a C l H 2 O N a C l H 2 O N a C l
N a C l H 2 O N a C l H 2 O N a C l H 2 O N a C l
{ N a C l H 2 O H 2 O N a C l H 2 O N a C l
纯水界面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超濾膜: 0.005到0.05微米, 乳化油, 顏色 , 膠體 鈉濾膜: 0.0005到0.005微米 糖, 染料, 界面活性劑, 礦物質
反滲透: 0.0001到0.001微 米, 鹽,金屬離子, 礦物質
純水
各類膜分子截留率
微濾膜 0.1 - 1 微米
超濾膜
6K - 100K 分子截留率
超薄濾膜 500 - 6,000 分子截留率
C
O
O
C
O
H2
C
C
O
H2
C
O
C
H2C
H2
C
O
H
H
O
H2 C
CH2
C H
O
C
O
HO
CH
O
O
O
C
OH
CH
CH
O O
C
O
O
C
O
H2
C
C
O
H2
C
O
C
H2C
H2
C
O
H
H
O
H2 C
CH2
C H
O
C
O
HO
CH
O
O
O
C
OH
CH
CH
O O
C
O
O
C
O
H2
C
C
O
H2
C
O
C
H2C
H2
C
O
H
H
O
H2 C
CH2
C H
O
C
O
O
HO
CH
O
O
C
OH
CH
CH
O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H 2 O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
压力
N a C l H 2 O N a C l H 2 O N a C l H 2 O N a C l N a C l H 2 O N a C l H 2 O N a C l H 2 O N a C l
纯水 盐溶液
纯水 盐溶液
纯水 盐溶液
半透膜
半透膜
半透膜
(a) 渗透
(b) 渗透平衡
(c) 反渗透
渗透:水从稀溶液一侧通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一侧自发流动的 过程。
反渗透-分离机理
氢键理论
Reid)等人提出的 ,基于一些离子和分子能够通过膜的氢 键的结合而发生联系,从而通过这些联系发生线形排列型 的扩散来进行传递
萃取等的对比。 能耗非常低; 相比传统分离: 蒸馏、蒸发、等 多数分离过程的工作温度在室温; 在医药工业、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等
方面
膜分离技术特点(二)
规模和处理能力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其效率、 设备单价、运行费等变化不大;
设备体积小、占地较少等;
可以方便的插入现行生产工业,不必进行较大改 变。
膜法分离简介
1748年,Nollet观察到水可以通过覆盖在盛有酒精溶 液瓶口的猪膀胱进入瓶中发现;
19世纪中叶发现了透析现象才重视;
1864年,Moritz Traube制成了第一张人造合成膜 亚铁氰化铜膜;
1950年,W.Juda等试制成功第一张实用价值的离子交 换膜;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创制了提高盐截留率和水 通量的不对称二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制成了第一张 高性能膜。可以说,非对称膜的研制成功,使反渗透 过程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
浓度差
离子、低分子物、酸、 碱
无机盐、尿素、尿酸、糖类、氨基酸
电渗析
脱除溶液中的离子
电位差
离子
无机、有机离子
渗透气化
溶液中的低分子及溶剂 间的分离
压力差、浓度差
蒸汽
液体、无机盐、乙醇溶液
气体分离
气体、气体与蒸汽分离
浓度差
易透过气体
不易透过气体
膜的种类
微濾膜: 0.1 到 10 微米 細菌和微細的懸浮固體
膜分离设备本身没有运动的部件,很少需要维护, 可靠度很高;
按膜的材料分: 醋酸纤维素膜、聚砜膜、聚砜酰胺等
按膜的结构分: 对称膜、非对称膜、液膜等
按膜的用途分: 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等
按膜的作用机理分: 多孔膜、致密膜等
按孔径分类的分离膜
主要膜分离过程
膜的种类
膜的功能
微滤
多孔膜、溶液的 微滤、脱微粒子
经过200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基础 理论;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分离膜的研究和制造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例如:高分子学科、近代分析技 术;
现代工业的需求;
节能、低品位原材料再利用、消除环境污染的生 产新技术等。
膜分离技术特点(一)
膜分离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行为; 90%的乙醇水溶液、N2和H2的分离,与
鈉濾膜
150 - 500 分子截留率
反滲透膜 50 – 150 分子截留率
普遍应用于化工、电子、轻工、纺织、冶金、 电力、石油、食品等行业。
微滤:35.71% 反渗透: 13.04% 超滤: 19.10% 电渗析: 3.42% 血液透析: 17.70% 气体分离: 9.32% 其它:1.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