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最新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艺术考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1艺术考察课是每一个美术专业的必修课,终于我们也踏上了考察之行的道路,我们在一周的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苏州、周庄、上海、绍兴、杭州、黄山、宏村、西递和宣州,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很多的感受,收获很大,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苏州我们于11月13号晚上出发,14号中午首先到达的第一站就是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周庄当我们还在回忆拙政园那古典山水园林奇异风景的时候,紧接着晚上又来到了中国的第一水乡周庄。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它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

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

北宋元元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

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上海夜游完周庄,我们又立刻坐上了去往我一直向往的大都市上海。

直到晚上10点多才安排好住宿,那时我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15号一大早我们就去见识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游船码头位于黄浦江畔,占地面积2200余平方米,乘坐东方明珠浦江游览船沿江畅游,即可尽情领略百业兴旺、百舸争流的都市情怀。

入夜后,遥望东方明珠塔,则是华灯齐放、色彩缤纷。

东方明珠塔每年接待来自于五洲四海中外宾客280多万人次,是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游船、会展、历史陈列、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景点。

见识完东方明珠我们又逛了逛上海繁华的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市内主要商业中心之一,东起外滩,西抵静安寺,全长10里,过去曾被称作十里洋场。

期待已久的上海博物馆,终于在中午抵达那里,进去以后着实让我大开眼界。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

1959年10月迁入河南中路16号旧中汇大楼,在此期间,上海博物馆由小到大,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52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决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段,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

该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

分别设中国青铜器陈列室、中国陶瓷器陈列室、中国绘画陈列室、古代雕刻陈列室。

该馆的上海博物馆珍藏青铜器展览、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上海博物馆珍藏瓷器展览、明清书法展览、扬州八怪展览、明末文人书斋展览等曾到香港和日本、美国展出。

从博物馆出来之后紧接着下午又去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据说叫画家村,位于上海市莫干山路M50创意集聚园区。

旨在推动上海地区的文化艺术以及艺术管理学科建设,搭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发展创意文化,通过举办展览、教育、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来支持当代文化和艺术,为上海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创作原动力,并矢志提升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绍兴带着对上海的依依不舍之情,16号早上我们出发了,中午我们到达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我们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杭州解读过鲁迅,夜幕降临之际我们又抵达了我理想中的天国学府、中国八大美院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

进入校园之后才让我真正体会到校园那浓浓的艺术氛围!它位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含珠蕴玉,人文荟萃。

她远承千年艺术风流,近摄西湖山水灵气,凭籍数代国美人的努力,历经七十九载寒暑洗礼,今已桃李满天下,蜚声海内外。

又是精彩的一天之后,17号上午我们去了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杭州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

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

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

杭州西湖的雷锋夕照和南屏晚钟事实上景点是比较近的。

原来的雷锋塔在建国以前早已经塌掉,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雷锋塔是近年来后建的。

塔是钢结构骨架的,非常新,属于又一个假文物。

南禅净寺没有进去过,它是在南屏山下建的。

净寺前有个有名的放生池,池内好多鱼阿,还有很多乌龟在里面游,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黄山游完西湖该收收心去安徽爬黄山了,晚上在黄山脚下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收拾行装准备爬黄山。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

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西递、宏村爬了一天的黄山都累得不行,晚上终于在山上安稳下来住了一夜。

19号一早看完日出我们就开始下山,下山的旅途是艰难的。

回到住的地方个个腰酸背疼,腿都抬不起来了。

休息了半天20号一早我们又去往坐落于黄山南麓的西递。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直到下午我们离开西递,然后直奔宏村。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型古村落。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

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

宣州21号,也就是我们考察行程的最后一天,将要去的最后一站是宣州的梅文鼎纪念馆。

梅文鼎纪念馆是为纪念我国清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梅文鼎,于1989年建立的。

该馆位于宣城市区的陵阳山上,是典雅古朴的徽式古建筑,馆共三进,内有梅文鼎半身铜像、梅氏宗谱、梅文鼎著作及其它文物。

馆名由周谷城先生所题。

22号我们终于结束了这一周的考察,回到了学校。

这七天的旅程使我感受很深,切身体会了江南的美景,同时也学习了南方一些地域的历史文化、看到了南北方建筑的差异,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2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

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

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

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

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

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

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

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

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

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

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

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

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

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