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分享|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6日点击数: 1039 次字体:小大一、概述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自身抗原和/或自身致敏性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导致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
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主要功能是清除降解自身抗原和体内衰老、凋亡或畸变的细胞成分,并调节免疫应答平衡,从而维持机体的自身稳定。
如果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导致其产生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时,即为病理性自身免疫,形成自身免疫病。
目前已知的与RSA有关的自身抗体有非器官特异性抗体和器官特异性抗体。
前者主要有抗磷脂抗体(APA)、抗核抗体(ANA)、抗可抽提的核抗原抗体、抗糖蛋白1(抗β2-GP-1Ab)抗体等;后者主要有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甲状腺抗体(ATA)、抗心肌抗体(HRA)等。
其中与复发性流产关系较为密切的自身抗体是APA。
当具有APA相关的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复发性流产等临床表现时,统称为抗磷脂综合征(APS)。
APS是严重的血液凝固疾病,导致危及生命的动、静脉血栓形成,胎儿丢失或顽固的血小板减少症。
多见于年轻人,60%~80%为女性患者,并与妊娠密切相关。
二、与RSA相关的自身抗体㈠非器官特异性抗体临床上常用的有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GP-1抗体、狼疮抗凝因子(LAC)、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
1.抗磷脂抗体与RSA⑴APA成分:目前已发现的APA有20余种,其中以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GP-1抗体和狼疮抗凝因子(LAC)最有代表性和临床相关性。
ACA是针对血管内皮细胞膜和血小板上的磷脂的自身抗体,有IgG、IgA、IgM 三种类型,以IgG类最具临床意义。
LAC是在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发现的,因此称为狼疮抗凝因子。
⑵APA与RSA的关系:APA是引起流产和不孕症最主要的自身抗体。
APA阳性并伴有血栓形成或者病理妊娠的一组临床征象,称为APA综合征(APS),主要包括两类抗体:一类抗体作用于磷脂,主要为ACA和LAC;另一类作用于磷脂结合蛋白,主要是抗β2-GP-1抗体。
作用于APS患者中ACA出现率是LAC的5倍以上。
ACA是中国人群中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最主要的自身抗体,而LAC少见。
APA阳性的女性患者复发性流产、先兆子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的风险增高,而不孕和流产的妇女APA阳性率高于健康妇女。
林其德等研究显示,排除SLE的RSA病例检测,ACA阳性率为14.29%,而正常妇女ACA阳性率仅为6.37%。
另有报道认为,ACA在RSA患者中阳性率为5%~51%,LAC在RS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0~20%,而APA阳性率在RSA患者中则高达50%~60%,正常人群其阳性率仅4%。
不管是否有SLE等原发疾病,APA阳性如不予治疗,约70%以上将发生自然流产或胎死宫内。
即使给予治疗,再次妊娠流产率也较高。
⑶APA导致RSA的机制:正常情况下,磷脂分子带负电荷位于细胞膜脂质双层的内层,不被免疫系统识别。
但磷脂分子一旦暴露于机体免疫系统,即可产生各种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不仅是一种强烈的凝血活性物质,激活血小板,促进凝血功能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同时可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剧血栓形成,引起蜕膜血管病变和胎盘血栓形成、梗死,损伤胎盘母儿单位的功能,从而使胚胎缺血死亡而流产。
近来研究还表明,抗磷脂抗体可能直接与滋养细胞结合,抑制滋养细胞的功能,影响胚胎着床过程。
APA使胎盘不能紧密附着或不能完全附着,另外,也使细胞滋养细胞不能变成合体滋养细胞,使胎儿营养供应不足。
⑷APA损害受孕能力的主要机制①与卵巢组织磷脂成分结合形成复合物,干扰卵子形成和排出。
②APA可结合精子的磷脂成分,导致精子获能和穿透入卵功能下降。
③APA与子宫内膜磷脂成分结合形成复合物,破坏受精卵着床。
④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分化和侵蚀,阻止受精卵的发育、成熟和种植。
2.抗β2-GP-1抗体与RSAβ2-GP-1分子量为50kD,与带阴性电荷的磷脂有高的亲和力,是血清中APA 与磷脂结合的协同因子。
β2-GP-1广泛存在于人类血浆中,参与凝血及抗凝过程。
抗β2-GP-1抗体与β2-GP-1结合后扰乱抗凝血过程,导致血栓形成。
此外,抗β2-GP-1抗体也可能直接损害滋养层,在合体细胞分化时,滋养层表达的细胞膜带阴离子磷脂可与带阳离子的β2-GP-1结合,这种结合蛋白与抗β2-GP-1抗体或APA发生免疫反应后,抑制胎盘滋养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
国外报道β2-GP-1抗体在RSA中的阳性率为22.2%,对照组仅为2.2%;国内报道β2-GP-1 IgA、IgG、IgM型抗体在RSA者阳性率分别为13.1%、9.1%和15.6%,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1%、0和1%。
3.ANA与RSA⑴ANA的成分与分类:ANA是一种自身抗细胞核内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抗体的总称。
主要由以下几种:①抗ENA抗体;②抗DNA抗体:又分抗单链DNA抗体(ssD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后者对诊断SLE有特异性,并可作为治疗的评估。
③抗组蛋白抗体;④抗着丝点抗体;⑤抗核仁抗体。
⑵ANA与RSA:在RSA患者中ANA阳性率为8%~50%;连续2次流产患者则为38.1%,流产≥3次或死胎患者ANA的阳性率是43.5%。
妊娠丢失次数越多,ANA 阳性率越高,ANA抗体效价也越高。
ANA阳性患者的流产通常发生在妊娠前3个月或最后3个月。
另有研究认为ANA阳性可能与RSA关系不大,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⑶ANA造成流产的机制:ANA与抗原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着于蜕膜血管,使蜕膜血管受损,影响胎盘发育而导致流产。
此外,ANA与RNA相关抗原结合可能引起RNA转录的障碍,并影响DNA复制;ANA尚可干扰细胞的分裂过程。
ANA 的形成是机体活跃的自身免疫状态所致,针对身体任何器官、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均有可能产生ANA。
因此在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活跃相关的状态下,都可以发现ANA。
ANA阳性在许多情况下仅表示机体当时自身免疫比较活跃,但这种自身免疫异常不一定导致流产,与胎儿安危无明显相关。
因此,ANA 并非是RSA的较好筛查指标。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RSA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发病和多种易感基因有关。
SLE的病理特征为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单独存在或形成复合体,介导炎症和组织损伤。
SLE好发于育龄妇女,妊娠妇女中发病率约为1:1660。
SLE是与RSA最为密切的自身免疫疾病。
SLE患者血清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沉积于胎盘,胎盘绒毛可见IgG、IgM、IgA、C3免疫复合物沉着,绒毛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胎盘缺血、缺氧和胎儿发育受阻,使流产、死胎、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等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SLE妇女自然流产率可达20.55%。
㈡组织器官特异性抗体与RSA临床上常用的组织器官特异性抗体有抗甲状腺抗体(AT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
1.抗甲状腺抗体(ATA)与RSA⑴ATA分类:ATA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可出现在正常人群中,更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ATA主要分三种,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与RSA关系密切的为前两种。
⑵ATA与RSA:ATA可能是自身免疫激活的标志,与流产相关。
SLE女性的ATA阳性率高达45%。
Bussem和Steck报道,RSA妇女中ATA阳性率为36%,远高于对照组的9%。
ATA阳性的妇女较易发生自然流产,ATA的存在标志着流产危险的增加。
ATA阳性的孕妇自然流产率为10.4%,而在使用生殖辅助技术成功受孕的妇女中,ATA阳性的妇女流产发生率高达32%,ATA阴性的仅为16%,故认为,ATA可能是预测流产的敏感指标。
Pratt等的研究显示,RSA伴ATA阳性的病例ACA阳性率并不增加,认为ATA可作为预测RSA的一个独立的指标。
⑶ATA与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ATA升高可引起甲状腺组织形态和功能损害,其中4%~5%患者血清中存在ATA但甲状腺功能正常;50%患者血清中存在ATA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另外45%患者血清中存在ATA,虽为甲低但无明显临床症状。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极少数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英联邦国家对2万名生育期妇女的流调结果显示,ATA可疑阳性者在3年内28%出现甲低症状,12年内58%出现甲低症状。
TPOAb阳性的妇女,产后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50%,永久性甲低发生率为25%~30%。
妊娠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者,7年后进展为甲低的概率为50%。
⑷ATA造成流产的机制:ATA导致流产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ATA阳性反映体内有可能存在导致妊娠失败的异常免疫反应,是自身免疫亢进的继发标志。
检测ATA可作为T细胞功能异常的外周血标志物。
2.抗平滑肌抗体在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9%,而在正常妊娠女性为17%。
该抗体与RSA的研究较少。
少数报道显示自然流产患者中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有所增加。
持续的病毒感染是产生该抗体的原因。
3.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等详见各有关章节。
三、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诊断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复发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血清中存在APA,上述症状可以单独或多个共同存在。
APS可分为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SAPS)。
PAP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SAPS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型RSA是APS的一种表现。
1999年日本Sappora国际研讨会发布《关于APS的初步分类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声明》和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2005年对APS的诊断指南,确诊APS至少需同时存在1条临床标准和1条实验室标准。
APS的初步分类诊断标准和诊断指南内容如下。
1.血管栓塞①发生在任何组织或器官的1次或1次以上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栓塞的临床事件。
②除浅表静脉栓塞之外的由造影、多普勒超声或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栓塞。
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有血管栓塞,但无明显的血管壁炎症。
2.病理妊娠①发生1次或1次以上无法解释的,经超声或直接胎儿检查证实的形态正常胎儿于怀孕10周或超过10周时胎死宫内。
②发生1次或1次以上形态正常胎儿于怀孕34周或不足34周时因严重的先兆子痫或严重的胎盘功能不全而早产。
③3次或3次以上连续的在怀孕10周之内发生无法解释的自发流产,除外母亲在解剖和内分泌的异常及父母亲染色体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