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ZSJSG.008-2004塑料件设计规范编制:校对:审核:审定:标准化:批准:重庆宗申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年月日编 号:ZSJSG.008-2004塑料件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通用农业机械塑料零件的(用热塑性塑料如ABS 、PP 、PC 、PVC 、PMMA 、PA1010和热固性塑料如UP 制成的零部件)的设计规范、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宗申产业集团生产的摩托车塑料件(包括摩托车发动机塑料件)和通用机械塑料件。
二、名称、术语2.1三、 示意图(以186项目为例)前转向灯挡风玻璃 座垫油箱后车体前侧盖下护板四. 结构特征及分类4.1结构特征4.1.1塑料零件的普通结构特征:重量轻,比强度(单位质量的力学强度)高、电气性能优异、化学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弹性,易成型。
主要使用注塑模具在注塑机上压制而成,因此对成型模具有较高的要求等等。
4.1.2摩托车、通机塑料件因为外观造型活跃、车身结构复杂、空间有限等特点,所以零件结构复杂、容易起翘变形,对表面质量要求高。
4.1.3对塑料件而言,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率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项重要因素,其中尤以塑料成型模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决定模具制造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的设计。
所以,塑料件数据的设计质量要求较高。
4.2分类4.2.1 根据塑料件的装配位置(外观要求)可分为覆盖件和非覆盖件;4.2.2 摩托车覆盖件根据造型的特点,也可按车型分类:骑式车、弯梁车、踏板车等。
其中踏板车、弯梁车使用了大量的塑料覆盖件。
五、常用材料及其主要化学成份和机械性能5.1 摩托车、通机常用的塑料主要是热塑性塑料,如ABS、PP、PA、PMMA、PVC、PC等;同时也使用了少量的热固性塑料如UP等。
5.2 摩托车、通机常用塑料的机械性能、成型特点见表1,综合性能见表2、表3。
表1 摩托车、通机常用塑料的机械性能、成型特点表2 摩托车、通机常用热塑性塑料的综合性能六、技术要求及选择范围(含热处理、表面处理、性能参数、加工表面粗糙度、装配要求)6.1 材质性能要求应符合表2和表3的要求。
6.2 塑料件允许采用性能优于上述材料的新材料。
6.3 根据车型的不同,零件在选择材料时也略有不同,常见零件用料分类见表4。
6.4 塑料件的模具制造、塑压成型、表面处理、总体装配及相关质量、产品认证等要求参考相关标准提出。
七、尺寸要求及选择范围(含形位公差、关键尺寸公差要求)7.1塑料件的尺寸公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摩托车外观覆盖件尺寸公差应达到1级,其余部位塑料件尺寸公差不小于2级。
八、 关键结构设计计算/ 受力分析 8.1 一般设计要求塑料件设计应符合油泥造型风格,要满足其模具制造、塑压成型及表面处理要求,必须满足整车装配工艺要求,要能够满足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8.1.1 分块原则:主要按照典型几种车的结构特征、各覆盖零件的功能(覆盖件本身就是功能结构件)来进行分块,同时必须结合造型设计的整体趋势、局部变化等,使分块后的零件既要很好的满足其功能要求,又要制造容易、装配稳定、便捷,还要很好的体现造型设计师的意图。
以下根据几种典型的车型分别简要介绍其分块,见图(二)~ 图(六)。
图(二) 骑式车分块示意图图(三) 弯梁车分块示意图前挡泥外挡风后车体后车体后挡泥工具箱坐垫油箱内挡风前挡泥坐垫前侧盖灯罩仪表壳中护板图(四) 越野车分块示意图图(五) 踏板车分块示意图 图(六) 跑车分块示意图前挡泥前挡泥挡风玻璃 坐垫坐垫坐垫后车体后挡泥前罩挡风踏板下护板 侧护板中护板下护板前护板油箱侧护板油箱护板8.1.2 塑料件设计应满足整车装配工艺要求,安装顺序合理,装配便利;8.1.3 紧密配合的覆盖件之间,设计时预留0.2mm的间隙。
各塑料件装配到位后,合缝均匀一致,无明显错位现象;塑料件互相连接可靠;8.1.4 塑料件表面曲面造型符合油泥造型风格;曲面饱满,过渡均匀,面与面之间保持保持一阶以上连续,用曲面分析工具检查无皱折;特征线条光顺,曲率过渡均匀;过渡圆角饱满,合理,整体走势与特征线条一致;8.1.5 塑料件边沿应设计圆角R0.3到R2;对于配合边界取小值,自由边界取大值;8.1.6 塑料件厚度一般在2.5mm~3mm之间;座垫底板和沙滩车等大型覆盖件厚度在3mm~5mm之间;8.1.7 塑料件上的标记、符号、文字应设计成在凹坑里的凸字,这样可以保护标记、符号、文字不磨损,同时方便加工。
宗申和力之星标记、中英文字样必须按照集团相关规定执行;8.1.8 塑料件上孔的设计应设置在不易削弱塑料件强度的地方,孔的边界距离其它边界至少不小于1.5t(t为塑料件厚度);8.1.9 塑料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其后期的表面处理。
造型需要套色的零件应设计套色槽,套色槽的尺寸一般取2X1mm或1.5X0.8mm。
图(七)。
造型需要电镀的零件,应具有良好的电镀工艺性,必要时要设计电镀的装挂接点如:挂钩、槽、孔、或凸台等结构,部位应不显眼。
图(七)套色槽的设计8.1.10 嵌件结构设计:当塑料件装配后将有较大受力或自身重量较重时,为了保证其装配强度,通常在塑料件的装配位置采用嵌件。
a. 常见位置:嵌件结构主要是在受力较大的连接螺柱、连接孔等处,如:空滤器与车架的连接孔、尾灯与车架的连接螺柱、座垫与车架连接等位置。
b. 典型结构:如图(八)8.1.11 塑料件上容易积水的凹处,应设计漏水孔;如图(九)。
在保证模具制造可行的前提下,孔的尺寸应尽量的小,如图,方孔尺寸为4X1.5。
8.1.12 为避免塑料件翘曲变形,增加塑料件强度和塑料件受力较大之处设计加强筋,如图(十),注意:a . 加强筋应设计得尽量小一些;如图(十一);b . 加强筋厚度应在1mm~1.5mm 之间。
连接孔内螺纹嵌件 连接螺柱嵌件 图(八) 典型嵌件结构图(十一) 加强筋应设计得尽量小一些图(九) 漏水孔的设计图(十) 加强筋:防止安装脚变形和增加强度8.2 成型工艺要求8.2.1 塑料件应满足模具成型的工艺要求,具有合理的脱模角度,一般大于0.5度;加强筋、螺钉柱等斜度≥0°10′。
8.2.2 抽芯位置合理,保证模具型芯合理行程;8.2.3 浇口位置设定原则:浇口位置要设定在使零件的各个部位都很容易充满料的地方;当零件比较大时可考虑采用2个或3个浇口均布的方式,采用2个或3个浇口时要尽量避免在零件外表面产生明显的熔接痕;另外,浇口还不能设在装配完成后的可视面上;不能影响与其他结构件的装配等。
8.2.4 塑料件安装柱、安装脚根部应设计减少塑料件壁厚的凹坑或抽空壁厚,以抑制塑料件表面缩痕产生;如图(十二)所示:图(十二)a. 安装柱减缩(一)图(十二)b. 安装柱减缩(二)厚度较大的安装脚,根部局部减小厚度图(十二)c. 安装脚减缩(三)8.3 塑料件连接结构8.3.1 塑料件卡合结构:塑料件之间的可拆卸的连接结构,有定位的作用,属辅助连接结构,目前典型的应用方式有如下几种,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a. 对插式卡子结构图(十三);b. L型推拉挂钩结构图(十四);c. 圆柱挂钩结构图(十五);d.L型挂钩结构图(十六)。
e. 半圆锥胶套按合结构,常用于不适合采用螺钉连接的位置,如弯梁车面板与车架、油箱装饰件与车架、车体与车架。
胶套安装在车架上,塑料件设计半圆倒锥。
特点是外表面无孔,不破坏外形。
如图(十七)a. 常用于连接车体侧盖之间、中护板与车体之间。
b. 常用于连接车体与后挡泥伴图(十三)对插式卡子结构。
该方式常用于连接车体与尾盖、中护板与挡风、面板与挡风、小装饰件与车体。
图(十四)L型推拉挂钩结构该方式常用于连接灯壳与仪表壳。
图(十五)圆柱挂钩结构a.挂钩未合入状态b.挂钩合入状态该种方式常用于尾盖与车体的连接。
图(十六)L型挂钩结构图(十七)半圆锥胶套按合结构8.3.2 塑料件螺钉连接常用的结构如下,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a.安装柱连接结构,图(十八);b.金属卡子结构,图(十九);c.重叠螺栓连接结构,图(二十)。
该方式是最常用的连接方式,安装柱的大小根据受力情况,可取直径7mm和9mm两种尺寸。
图(十八)安装柱连接结构该方式常用于空间狭小的连接部位,使用灵活;卡槽尺寸与金属卡子一致。
图(十九)金属卡子结构未安装状态8.4 典型结构 (待扩充)a.未安装状态b.安装状态 该种方式常用于左右车体前后中缝连接。
图(二十) 重叠螺栓连接结构九、参考文献GB/T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633-2000 热塑性塑料软化点(维卡)试验方法GB/T1634-1979 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GB/T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GB/T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规定GB/T9341-2000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9342-1988 塑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12672-1990 ABS树脂的综合性能GB12670-1990 聚丙烯类性能指标GB/T14486-1993 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尺寸公差《摩托车标准汇集》《汽车标准汇集》《塑料橡胶成型模具设计手册》《塑料产品设计和加工工程》《塑料二次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