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与心理健康的有关论文篇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做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可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拥有健康学习心理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环境;学习;心理状态;问题;对策0引言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大学生是主力军,因此,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就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好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从网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但与此同时,网络也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诸多影响。
所以,就需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着手,对网络给大学生学习心理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涵养得到提升。
1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1在大学阶段,学习具有自主性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众多高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大学生就需以自主学习为主。
依据自己的爱好、发展目标以及特长等,大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以及课程进行学习。
在课外,大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的爱好以及需求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
另外,在大学阶段,课外时间是较为充足的,所以大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自主学习。
1.2在大学阶段,学习具有探索性在大学期间,学生一方面要深入学习、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需对知识的研究方法以及探索技能进行掌握,继而对当前先进的科研成果以及研究水平有所了解。
所以,在校大学生需对已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思索,最终使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研究技能有所提升。
1.3在大学阶段,学习具有实践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需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社会活动里面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最终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
可以说,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成了开放式教学课堂中的主体,能依靠多种途径对知识进行获取。
依靠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大学生可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参与到多种社会活动里面去。
2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2.1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积极影响2.1.1可帮助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传统的教学课堂里面,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较为被动,仅依靠老师的教学进行学习,因此学习就失去了自主性。
而利用网络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以及学习范围,大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遇到问题查找资料也更为快捷、方便。
可以说,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会得到开发和巩固,而这种自我意识也会表现在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
由此可见,网络可帮助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2.1.2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可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网络中,信息的呈现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而这正好可以引得大学生的关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方面,网络可提供给大学生诸多信息以及知识,另一方面,也会呈现出一系列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并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对网络所产生的好奇心仅能维持一段时间,因此,为了使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就需先让他们对知识的内在特征有所了解,能对事物的意义有正确的判断和掌握。
2.1.3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可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可以说,通过网络,大学生能了解到诸多信息,学到更多的知识。
与此同时,网络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项传播了。
通过网络,大学生可接触到丰富的知识,了解到一个全面而生动的世界。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爱好以及需求选择信息和知识进行学习。
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创新能力就可得到调动,视野以及知识面也能得到延伸,这对他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有极大帮助的。
2.2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2.2.1网络环境给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带来了阻碍人脑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存储的一系列能力就称之为认知能力,也就是对于事物的结构、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发展方向以及根本原理,人们所展现出的把握能力。
在对网络信息进行搜寻的过程中,对于大量的资料以及信息,大学生往往会快速浏览,因此,他们也不会对所接触到的信息产生深刻的印象。
由此看来,倘若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将网络学习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那么大学生就很难对所遇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了,他们的感知能力也会随之降低。
2.2.2网络环境会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影响一般来说,对于大部分刚走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大学期间的教学模式以及内容是较为陌生的,也不太容易被接受,因此,他们就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
在这样心理的驱使下,大学生就更希望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去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另外,大学阶段的课外时间是十分充足的,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就有了很多空闲时间。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以及多样性自然而然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成为了学生们打发时间的渠道和途径。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会对网络产生无形的依赖心理,对于学习也会养成敷衍的态度。
[2]2.2.3网络环境会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理阻碍可以说,网络时代的信息具有复杂性和多元化,而其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在网络环境里面,信息是极其丰富的,大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爱好以及发展目标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而这样一来,学生也会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
其次,大学生依靠便利而快捷的方式从网络里面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后,就会在心理以及精神上产生无形的空虚感。
另外,依靠网络,人们总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以及信息,但倘若不对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就会分不清网络信息的内在含义以及特定意义,在众多信息面前,大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了。
这样一来,在日后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注意力也得不到调动,最终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障碍了。
3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拥有健康学习心理的相关措施在大学阶段,学习依旧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因此,大学生就需利用各种途径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并了解、掌握其他有用的知识。
可以说,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诸多的帮助,可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但在网络环境里面,大学生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盲目依赖网络,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会随之下降,心理和精神也会处于空虚的状态。
因此,为了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拥有健康的心理以及学习状态,就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和解决。
3.1大学生需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大学生需先将自己的态度摆正。
在上网学习时要加强自己的控制能力。
这个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教育更侧重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旨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但在进入大学以后,一部分学生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为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以及发展计划。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就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最终养成沉溺网络的习惯。
所以,为了在网络环境面前拥有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就需先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端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使自己的专业知识量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另外,大学生还需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确定出上网目标,使自己的自控能力得到调整和巩固。
3.2学校需采取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针对以上的一系列问题,学校需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大学生在网络环境里面的心理状态,并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首先,学校需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优势以及存在的缺点,让他们懂得怎样利用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使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在面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时,学校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让他们懂得抵抗不良信息的诱导,学会控制自己,以学习和实践为主要目标。
3.3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进行开展对于大学生活,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会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因此,他们就需花一些时间来适用大学生活,倘若校园生活枯燥而乏味,他们就会依靠网络来打发大量的空闲时间。
所以,为了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高校就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校园文化生活得到拓展和丰富,比方说可对文化社团以及兴趣协会进行建立,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也可以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并爱上大学生活。
[4]参考文献[1]王海芳;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2[2]刘元英;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及创新素质培养[J]哈尔滨工程大学;202112[3]江帆;王春;王一军;胡一丹;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影响[J]广西教育;202103[4]李亮;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西南大学;202104篇二《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
本文就此出发,首先澄清了我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明晰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给出我国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使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推动我国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措施;策略不可否认,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元性、自由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网络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成为造成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之一。
因而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是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最早的提出了心理健康标准:“具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等等”。
[1]但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世界的悄然出现,传统的心理健康标准已经无法包容网络时代所出现的种种新情况。
我们在面对网络环境新情况,首要是正确处理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的关系。
互联网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这意味着人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也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在虚拟世界人们通过电脑,进行着与现实社会不同的实践活动,逐渐呈现出与现实社会不同的生存方式。
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不是并存或拓展,而是互相嵌入。
大学生正处于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还不能做到全面、客观,而虚拟世界更是错综复杂,所以正确处理好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