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金综合研究所相关专家来访音频整理资料古谷周三:大家下午好!我就是刚刚介绍的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的所长古谷周三,这次有幸来到浙江农林大学,能够跟在座各位见面我感觉非常高兴,众所周知,农协即我们所说的合作社,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我们这个研究所就是农协也就是农林合作社的研究所,我们研究范围涉及比较广,包括农业协会、农产品流通、粮食等。
惭愧的讲,今天在这介绍的是我和冈山,我们两个都不是搞研究的,前些年我们是在农协的农业银行做金融业务的,我们今天在这里介绍的是日本农业系统中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点基本的情况,真正做研究的是阮蔚,研究世界农业问题也包括中国和日本。
今天呢,分两个部分来介绍,由冈山和我来分别来作介绍,主要是讲日本的农业和农协概括,讲完之后我会讲一些农协今天面临的具体问题,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我们分两步来介绍一下,首先第一步就由冈山来讲。
冈山信夫:大家下午好!我就说刚刚介绍的冈山信夫,请多多关照。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日本农协的框架、组织结构,另一个是日本的农地问题。
现在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农协机构,我这里的表上写的就是农协和股份公司,它写“注释会社”就是我们的股份公司,我们交给翻译公司翻译,最终也没有确认它,翻译公司翻译成了“注释会社”,它就是股份公司的意思,有什么区别都在这上面写着。
与中国的合作社一样,它的组织者,就是谁来成立这个公司、谁来成立这个农协,和中国不太一样的是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必须是农民,成立农协的人也必须是农民。
它有很多正式社员和准社员,一些不干农活的农民也可以成为准社员,但是决定权即投票权必须是正式社员,准社员只是享受一些服务而已。
正式社员必须是农民,决议权遵循国际合作联盟的最原始的决定,即不管你出资多少一人一票,这是跟股份公司最大的区别。
农协分两种,一是综合农协,二是专业农协,综合农协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除了专业农协的业务之外,还做农民指导,特别是金融和保险等,相当于将现有的农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农民专用合作社等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综合农协。
日本以综合农协为主,也有一些专业农协,专业农协相当于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据了解,中国现在的农民专用合作社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万家。
农协是从下往上控股的机构,农民出资成立农协,在过去,农协以村为单位组建,为不影响生存,有严格的地域划分,农协在地方是联合在一起的,即供销社,信用社,也包括保险合作社等,目前,综合农协大概有700个。
日本的市町村,市和村是一个级别的,它是三级行政架构。
日本有1700多个市町村,而综合农协只有700个,所以有些农协是跨市的。
二战时,农协最多的时候有13000多个,每个村都有农协,后来合并为700个。
它的行政架构是国家级、省级、市町村级,市町村级是综合农协,省级将其分为信联和经济联,前
者相当于信用联社,后者相当于供销合作省联社。
日本有47个督导府县,每个县里面都有一个供销社联社,联社的目的是,增强谈判能力。
农协主要依靠保险和信用挣钱,如农民的生命保险和财产保险。
在过去,农民资金是严重不足的,需要在外面靠一些机构来输血,日本没有出现高利贷的现象是因为农协,农民买农药化肥都是在农协里面买,就建立了信用,农协就会贷款给农民。
社员分为正式社员和准社员。
60多年前,日本民主制度的实行,使得很多农民离开或者兼业,成为非正式农民,这部分人加入农协,成为准社员。
目前正式社员是460万人,准社员的数量已经超过正式社员。
综合农协的业务主要包括,农业指导、生活指导、农产品的销售和收费。
农协存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范围经济的存在使得日本的农业政策执行成本变得极其低。
例如,粮食统销,全部由农协做。
利用农协这个机构,使得农业政策执行的成本降低。
另外,农协有追踪机制,所以成员做事情都比较认真。
日本从军国主义走向民主主义,建立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平均的土地制度,耕者有其田,人均一公顷。
封建的生产关系是导致军国主义的基本温床,田地实行长子继承制。
土地制度改革废除了长子继承制和地主制度,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当时是在美军占领日军的执政期间,所以实施比较容易。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农地法的制定。
农地法规定,农地是不能随便买卖的,农地权转移是有条件的,一就是你必须是认真做农业的,二转移面积要50公亩以上,三得到的农地必须自己经营,四农业生产法人必须是农民。
日本的良田是绝对不能动的,但日本一些地叫白地是可以转,但是有条件的。
这些田提高生产率的成本比较高,在某种意义上是鼓励转出去,形成规模用地。
与其他国家相似,农转非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例如一条高速公路从农地经过,要受到严格的层层批复。
耕作权相当于我们的承包经营权,首先是优先经营权,即租出去不能随意收回,这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农地的流转,但不租出去,自己种可能会影响生产效率,故而制定了农业经营基础促进法,这个促进法在保护所有权的同时,也保护承包经营权。
租出去不能随意收回实际从1975年就开始运行了,只是当时合同期满得不到省长批准,土地用来资助社会。
后来经过不断修改,最后一次修改是2009年,规定50年内都可以租赁。
与中国不同,工商资本进入是受到很大局限的,工商资本买地是被明令禁止的。
古谷周三:主要讲四点。
第一,目前面临的问题。
第二个是农地接班人问题,第三是新务农人员,最后一个是农协的作用。
日本的农业现在陷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状态,安倍政权鼓励企业进入,引入竞争机制,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增长性的产业,撤销农业委员会等,然而,目前除了大米,蔬菜等行业土地已经很集中了,没必要引入企业,故而他的改革是非连续性的,即休克疗法,导致农业产值下降。
农民当中70%都是生产大米的,生产大米的人,65岁以上的占了74%,也就是都是老农民在干农业,而且都是兼业,这些人的农业收入占到10%,90%的收入是靠兼业,有一份工作,再靠种大米挣些钱。
这部分农民如果去世,由于其规模较小,很难会有子孙继承继续种地。
与此同时,近二十年来日本农业收入呈下降趋势,导致年轻人更不愿意进来。
农地中间管理机构,是一个公共机构。
像土地银行,先把地连成片,然后再分发,他的宗旨是大家一起决定土地由谁来种。
村里的人有优先权,村里没人可以放宽到村外的人,只要不满45岁,5年之内会有意外补贴,可以保障基本生活,用5年时间来学习经营,再给你2年的过渡期,总共7年给你足够的时间去种地。
当年农协强大的原因是它有很强的归属意识,农协一般打统一的品牌,现在已经完全面目全非了。
真正的农协一定是做农业,为人民服务。
农协单单搞经济是不够的,但地方也是要一块农协这样的机构来搞活的。
农业政策与地区政策如何平衡,值得以后不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