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紫桑葚》教案下载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紫桑葚》教案下载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紫桑葚》教案下载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紫桑葚》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试着简要复述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学习难点
简要复述课文。

知识链接
孟良崮战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

1947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三个兵团共十七个整编师,由临沂、泰安一线分三路向东北方向推进,企图压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

13日,当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突出到蒙阴东北坦埠附近时,华东野战军发起猛烈攻击,于14日将该师分割于孟良崮山区。

蒋介石忙调约十个整编师来援,企图解孟良崮之围,均遭顽强阻击,未能得逞。

激战至16日,华
东野战军将国民党军所谓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全部歼灭,击毙师长张灵甫,歼敌三万二千余人,完全取得了胜利。

学习过程(1课时)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划。

蠕动(r xū) 豁口(hu huō)
战役(y y )蒙眬(l ng lǒng)
秫秸(h sh ) 笸箩(b pǒ)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造句。

( )起( )伏若( )若( )
同( )共( ) 若( )所( )
造句:
3.辩字组词。

堪()割()撤()
葚()豁()撒()
慰()役()眬()
蔚()设()胧()
[快速默读课文,标自然段,圈读生字、词。

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自主完成检测,同桌互查。

]
导入感知
本文叙述了时期,将军在激烈的战役中,落脚在一位家里,当看到急需喂养时,便命令警卫员,并亲自的故事,表现了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题;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 精读感悟
1.抓住文中描写许世友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悟许世友的精神品质。

在旁边写出感受,小组内交流。

研读以下重点句:
①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

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
这句话是作者对许世友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也为下文作。

②-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警卫员还没回来。

他默默地站起来,又慢慢地走到西屋门前。

手刚伸到门上,又猛地缩回来。

他自嘲地笑了笑,走到大门口:这两个小鬼,怎么搞的?
从、、、、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段话是对许世友的描写。

体现了他的心情。

③他走出来,高兴地说:给我给我,你俩快去喝口水。

许世友高兴,一是因为,二是因为。

④他()着一个个蚕宝宝,()地笑着,()抓起一把桑叶,()地看了看,没有杂质,只是叶柄上带着几个紫色的桑葚。

他把桑葚()来,()到警卫员的嘴里。

然后,小心地把桑叶()到笸箩里。

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从句中可以看出许世友亲自喂养蚕宝宝时非常,说明了他对群众利益。

桑葚的出现照应了,也为下文埋下。

⑤打扰了,感谢给我们留门。

这是给的留言,从中我体会到革命前辈
的好品质。

⑥蒙眬中,他发现那堆紫桑葚更加鲜亮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课文是在写人,为什么以紫桑葚为题?
[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许世友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总结提升
1.为什么许世友同志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一定要做采桑叶、喂养老乡的蚕宝宝这件事呢?
2. 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编写一个简要的复述提纲,然后组内复述课文。

[总结归纳,深入感知人物形象,复述课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 达标检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sāi s i s ]边塞()塞子()塞外()阻塞()
2.[sā sǎ]撒播()撒谎()撒手()撒网()
3.[lu l l o]落脚()我落下很远()落枕()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舒坦( )严肃( )分散( )
湿润( )鲜亮( )激烈(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

激烈激动激情
1.四下里的炮火仍很()。

2.张老师每次演讲都非常有()。

3.老师生病了还在上课,我()地说:老师,您真好!
战斗战役战争
1.不久以后,被写入战史的孟良崮()胜利结束了。

2.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让敌人走进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3.邱少云是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战斗非常紧张。

许世友很关心老乡家里的蚕。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 2.我们不能不为小英雄雨来竖起大拇指。

(改成反问句)
3.警卫员采来桑葚。

(把句子写具体)
4.喂,老头儿,坐这里来。

(改成礼貌语言)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疏通
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

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了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

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渐渐停止。

喂!快走啊!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着,急死人了!一个
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唉!小街太窄了!一个中年人长叹一声。

有几个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

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班白,神情安详,嗓音烘亮: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须当?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纠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中间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亭住!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

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在下面划上--线,并将正确的依次写在括号里。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安详:
和颜悦色:
3.用~~~在文中划出叙述小街堵塞的句子。

4.文章标题疏通的含义是:。

5.文章将_______________比作小溪。

结尾写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意思是。

6.短文主要写,赞扬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