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的运算
1 6
2 ×
3
1×2 =
6×3
2 =
18
=
1 9
6
2 3
1 ×1
5
20 =×
3
6 5
=
20×6 3×5
=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甲数除以乙数(0除
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 数。
1
1 11
3
÷8
=
3
×
8
= 24
5 3 5 7 35
6
÷ 7
= 6
× 3
= 18
2、分数除法中有带分 数的,先把带分数化成假 分数,然后再除。
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 法进行估算。
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 复习目标:了解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计算 方法、技巧、速度等),体验数学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 想。
❖ 复习重点: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 和性质。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 里的两个因数。a÷(b×c)=a÷b÷c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先除商中的 被除数,再乘商中的除数。 a÷(b÷c)=a÷b×c
判断: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 的意义完全相同。( )
(2) 5 ÷2= 6
5× 1 62
( )
(3) 5 ×2= 5× 1 ( ×)
2
1 3
÷
1
5 9
=
7 3
14 ÷
9
=
7×9 3 14
=3
2
四则运算的顺序:
四则运算分两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 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运算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 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 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 算吧,后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 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 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6
62
(4)
5 ÷1= 5 × 1 ( )
6
6
1、(1)把 3 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多少? 5
(2)什么数乘6等于 3 ? 20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7 米,
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10
2、(1)把 3 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多少? 5
(2)什么数乘6等于 3 ? 20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7 米,
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8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
76
要补“0”占位。每次
76
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0
小数运算法则
1、小数加减法 2、小数乘法 3、小数除法
小数加减法法则: 1、先把相同数位上
67.24
的数字对齐(也就 + 1 0 8 . 9
是把小数点对齐)。 1 7 6 . 1 4
2、再按照整数加 减法计算。
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10
(1) 3 5
=3 5
÷4
×
1 4
=
3 20
2、(1)把 3 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多少? 5
(2)什么数乘6等于 3 ? 20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7 米,
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10
(1) 3 5
=3 5
÷4
×
1 4
(2) 230 13
= 20
÷6
×
1 6
=
3 20
=
1 40
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 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 超过三步)。
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 问题
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 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 表达自己的想法。
先移动除数的
小数点,使它变成 49÷1.4= 35
整数,除数的小数
35
点向右移动几位, 1.4 4 9 0
被除数的小数点也 向右移动几位(位
42
数不够的补“0”),
70
然后按照除数是整
70
数的除法法则进行 计算。
0
分数运算法则
分数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
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 7
+
3 7
=
2+3 7
5 =
7
7
4 -
7-4 =
3 =
1 =
15 15 15 15 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
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
计算。
5 6
7 +
9
5×3 =6×3
7×2 +
9×2
15+14 = 18
29 = 18
带带分分数数加加减法减的法计算的方计法算: 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
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 并起来。
3
1 +
2
4
1 3
= =
(3+4)+(
7+ 5
5 6
1 2
+
1 3
)
= 76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用分数
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
子,分母不变。
5
×15
=5×15
75 =
= 12
1
6
6
6
2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 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有带 分数的,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然后再乘。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7 0 . 4 30
3、得数的小数点 - 8 . 2 8 5
要同加数、被减 数减数对齐。
6 2. 1 4 5
小数乘法: 0.012×1.4=0.0168
写竖式时先把小 数末尾对齐,再按照 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0.012
×
1.4
算出积,最后看因数
48
中共有几位小数,就
12
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0 . 0 1 6 8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5-35=50 85-50=35 50+35=85
3、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乘法。
因数×因数=积 .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5×4=100.
100÷25=4
100÷4=26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 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的运算,叫做除法。
运算定律:
交换律:
加法: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乘法: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结合律:
加法: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 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 和不变。
乘法: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 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 们的积不变。
75030
乘得的积的末尾就
246
与第二个因数的那 × 3 0 5
一位对齐。然后把
123 0
每次乘得的积加起 7 3 8
来。
7 5 03 0
四、整数除法:先从被
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
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
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3876÷381=02
够除,就多看一位,除
10 2
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 38 3876
位,点上小数点;如
果位数不够,就用
“0”补足。
3.38÷52= 0.065
除数是整数, 先 0. 0 6 5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 52 3.3 8 0
去除,商的小数点要 3 1 2
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
2 60
齐;如果除到被除数
260
的末尾仍有余数,就
0
在余数后面添“0”,
再继续除。
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 复习难点:能够灵活准确地选择简便 计算方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 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5+75=100
100-75=25 100-25=75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 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
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运算性质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依次减去和 里的每一个加数。a-(b+c)=a-b-c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从这个数中减去 差里被减数,然后加上减数。 a-(b-c)=a-b+c 除法的性质: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被减数哪一位 上的数不够减,就
5510 - 4 78
从前一位退1作10, 和本位上的数加起
50 3 2
来,再减。
三、整数乘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
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
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
数。用第二个因数哪
一位上的数去乘, 246×305=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0÷5=20
20×5=100
100÷20=5
一、整数加法法则:
604+3975+568= 5147
1、相同数位对齐。 6 0 4
2、从个位加起。
3 975 + 56 8
3、哪一位上的数 相加满几十,要
5 14 7
向前一位进几。
二、整数减法:
5510-478=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