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1639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1639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刑法》第260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款的罪状属于下列哪一罪状?(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4章>第2节>罪状【答案】:C【解析】: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基本特征,C项属于引证罪状。

2.关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罪过形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只能是故意B、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C、只能是间接故意D、只能是过失>>>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3节>危害行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理解。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3.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从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B、从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C、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D、从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3章>第2节>追诉期限的计算【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

4.甲(民营企业销售经理)因合同诈骗罪被捕。

在侦查期间,甲主动供述曾向国家工作人员乙行贿9万元,司法机关遂对乙进行追诉。

后查明,甲的行为属于单位行贿,行贿数额尚未达到单位行贿罪的定罪标准。

甲的主动供述构成下列哪一量刑情节?A、坦白B、立功C、自首D、准自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1章>第2节>立功【答案】:B【解析】:①自首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准自首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又主动交代其他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自首和准自首都要求交代的行为构成犯罪。

所以甲不成立自首及准自首。

CD 选项说法错误。

②坦白是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本人罪行的。

甲供述的是行贿行为司法机关并未掌握,故不是坦白情节。

A选项说法错误。

③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在交代行贿事实时,一般都会交代被行贿人,这种行为应当被认定为自首,如果再将此种行为认定为5.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10题,单选)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

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2章>第1节>减刑的条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减刑。

A项,依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减刑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应当注意的是,对死缓依法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虽然实质上减轻了刑罚,但有其特殊性,不属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基本减刑制度。

A选项描述中少了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故A项错误。

B项,刑法没有限制减刑的次数,只要符合减刑条件,就可以多次减刑。

故B项错误。

C项,依据《刑法》第78条第2款的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6.乙冒充妇女甲的丈夫,在黑暗中上了甲的床,与其发生性关系。

二人在嘿咻过程中,甲突然发现对方姿势不对,断定其不是自己的丈夫,怒杀乙。

本案中,甲的行为属于哪一种?A、特殊正当防卫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无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正当防卫的构成【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只有暴力的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行为才能成为特殊正当防卫的对象,针对非暴力的上述行为,只能进行一般正当防卫。

此时,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或等于所保护的法益,否则即为防卫过当。

据此,本案中的甲成立防卫过当。

需要指出的是,防卫过当,基本是过失犯罪,但也可能是间接故意犯罪。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7.关于罪数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8题,单选)A、甲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并持该证件招摇撞骗。

甲成立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B、乙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行驶20公里后,不慎撞死路人张某。

因已发生实害结果,乙不构成危险驾驶罪,仅构成交通肇事罪C、丙以欺诈手段骗取李某的名画。

李某发觉受骗,要求丙返还,丙施以暴力迫使李某放弃。

丙构成诈骗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D、已婚的丁明知杨某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却仍然与之结婚。

丁构成重婚罪与破坏军婚罪的想象竞合犯>>>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8章>第4节>牵连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罪数的判断。

A项,成立牵连犯,按照现在主流观点,要求手段(原因)行为和目的(结果)行为之间存在着罪质上的常例关系,即通常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或者从经验法则上判断,具有牵连关系的两个行为具有极高的并发性(类型性的牵连关系)。

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去盗窃证件的,在经验中极为罕见,不具有惯常的特征,所以不成立牵连犯。

故A项正确。

B项,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实施危险驾驶罪的行为同时触犯交通肇事罪等其他罪的,从一重处罚。

乙的行为成立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只是在处罚时依照重罪交通肇事罪8.张某在公交车上盗窃了王某的钱包,钱包中有现金600元和一张信用卡。

张某不知道到卡内是否有钱,遂到一商城用信用卡尝试刷卡购物,证实卡内有金额后便疯狂购物达8000余元。

对张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盗窃罪B、信用卡诈骗罪C、诈骗罪D、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8章>第1节>区分罪数的标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应认定为何罪的问题。

《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9.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也可以减刑B、减刑是指在法定刑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低于法定最低刑进行处罚C、经过减刑,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0年D、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2章>第1节>减刑的限度与幅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减刑制度的理解问题。

选项B说的是减轻处罚这一量刑情节,不是减刑。

10.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

某天,其开车故意将走路的路人乙撞死,随后向公安机关自首,要求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

关于甲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甲没有责任能力,不应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疾病,但是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C、甲具有责任能力,但因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5节>犯罪故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参考《刑法》第18条对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11.15周岁的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18周岁的乙对此知情,仍应甲的要求为其编写侵入程序。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二7题,单选)A、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乙成立共犯B、如认为甲、乙成立共犯,则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从犯C、不管甲、乙是否成立共犯,都不能认为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间接正犯D、由于甲不负刑事责任,对乙应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片面共犯论处>>>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6章>第2节>必须有共同故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片面共犯以及间接正犯。

A项,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要求行为主体年满16周岁。

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时,只有15周岁,无责任能力。

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乙对此提供帮助,二人相互协作完成犯罪,故应认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故A项正确,不当选。

B项,在甲、乙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下,由于乙的帮助行为在共同犯罪中仅起次要作用,因此,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从犯。

故B项正确,不当选。

C项,如果12.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

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

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二3题,单选)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5节>犯罪故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故意。

甲计划杀死警察,同时又有放任毁坏财物的间接故意,一个行为造成两个结果的时候,既满足故意杀人罪未遂的犯罪构成,又满足故意毁坏财物罪(间接故意)的犯罪构成,但由于甲只有一个开枪行为,属于一行为满足数个犯罪构成的想象竞合犯。

由于刑法禁止对同一行为进行重复评价,所以从一重处理。

因此B项的数罪并罚的说法错误。

因为甲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在没有能够制造死亡结果的情况下,杀人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所以AC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13.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

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

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3节>危害结果【答案】:A【解析】:①强奸罪的法益是妇女的性的自主决定权,但幼女没有性承诺能力,即承诺无效,所以,无论幼女承诺与否,只要与幼女发生性关系,就侵犯了幼女的性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