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研究摘要:产品的质量贯穿于生产和运作的各个环节中,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而把好外购原材料的质量关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2008年发生的因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三鹿奶粉”事件引出企业在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方面的存在的制度缺乏的问题,接着将以制造企业原材料采购的主要流程为线索,即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原材料的入库检验、入库原材料的存储质量控制,分析制造企业的产品在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注意的环节,为制造企业和质量控制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点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原材料;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Of Outsourcing Raw Materials In Enterprises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throughout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all aspect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s also 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And the good quality of raw materials purchased to ensure and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 key. This article will occur in 2008 failed because of the quality of raw materials caused by substandard quality of products "Sanlu milk powder" incident raises in regard to raw materi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 the abs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followed by manufacturers of raw materials will be procured The main processes for the clue, the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warehousing inspection, warehousing storage of raw materials quality control,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quality control at the sourc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inks for the manufacturing and quality control research that scholars of their own. Key Words: Raw Material;Quality;Control1 引言2008年,中国出现的影响最大的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事件非“三鹿奶粉”事件莫属。
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迅速扩大到14名。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1.1 问题的提出2008年乳业危机背后隐藏的一系列深刻问题:那些有毒、有害的制品是怎么生产和流通的?为什么可以轻易流通到食品生产领域?监管体系是否亟待完善?立法是否亟待匹配?美国在数度食品危机后,从制度上建立起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我们为什么不能?从食品安全可以看出,产品质量问题在中国已是多么重大而严峻的问题。
外危及国家声誉,内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假茅台摆上国宴,到肾结石直指婴儿,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因此,仅仅针对一个企业采取整治措施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从生产和流通环节入手,让产品生产和加工者无法轻易将质量不过关的产品销售到市场上,从源头上杜绝流入;然后借鉴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产品监督检验机制,用制度做保障,严把质量关。
质量是贯穿于产品生产和运作的各个环节,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现代工业生产是在广泛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水平越高,专业程度越高,外协、外购物资就越多。
由于组成产品的零部件很多,外购原材料或零部件占有相当的比例,外购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高低,因此把好外购原材料的质量关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在开创初期阶段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因外购材料的质量问题而造成整体产品质量下滑,不仅影响企业批量化了的正常生产秩序,造成返修、退货等,还严重的损害了企业的发展和信誉,增加了无谓的制造成本。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原材料采购是企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材料的质量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对产品的性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环境等方面的质量特性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最终影响着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做好原材料采购工作,保证原材料质量是控制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屏障。
通过加强原材料采购质量的控制,可以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不合格产品和次品的产生,稳定产品质量,同时能有效降低企业因返工而产生的大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2008年,出现了如“三鹿奶粉”,“蛆柑”等因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造成企业可信赖度严重下降,更使消费者受到了伤害。
这不应该仅仅只是把责任归咎于原材料生产者的经营道德低下,更重要的是对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控制问题敲响了警钟。
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白:原材料的质量是企业产品的血液,它贯穿着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存储、消费等每一个环节。
本文通过对企业在原材料外包模式下的质量控制的研究,尝试找出企业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企业生产合格产品以及消费者消费放心产品做出一点贡献。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本文通过提出问题、理论借鉴、问题分析、问题应对,最后得出结论。
将通过2008年发生的因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案例引出企业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问题。
运用《生产运作与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理论,《物流管理》中的物流管理理论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理论及方法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通过分析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业务流程,找出可能产生产品质量问题的环节,再结合上部分的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寻求解决办法。
在分析企业业务流程的问题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为企业提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中应该注意的环节,以及出现问题后该如何改进。
2 外购原材料质量控制概述2.1质量控制含义2.1.1 已有的质量控制含义ISO8402:1994国际标准“3.4质量控制”的定义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ISO9000:2000国际标准“3.2.10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笔者认为,这两个质量控制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几个问题(1)未给出质量控制的依据;(2)未给出质量控制的客体;(3)未给出质量控制的方法;(4)“满足质量要求”不确切,应当是“达到质量要求”2.1.2 质量控制的含义笔者将质量控制的含义总结为:为达到质量要求,依据规定要求对过程、资源、方法、条件、产品和服务,实施持续监视、检查、测量,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改进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
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印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
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在外购原材料的情况下,质量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2.1.3 质量控制中的“见证点”和“停止点”在国际上,质量控制对象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和监督控制要求不同,可以设置“见证点”或“停止点”。
“见证点”和“停止点”都是质量控制点,由于它们的重要性或其质量后果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它们的运作程序和监督要求也不同。
见证点,见证点的运作程序和监督要求如下:(1)提供原材料的单位(供应商)在达到某个见证点之前的一定时间,书面通知监理人员,说明将到达该见证点的时间,请监理人员届时进行见证和监督。
在原材料的采购中,主要就是原材料入厂时的抽查检验。
(2)监理人员收到通知后,应记录下收到该通知的日期并签字。
(3)监理人员应在约定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见证检验,做好记录并签字。
(4)原材料提供方须等到监理人员到达现场做好见证和检验后方可将材料入库。
(5)如果监理人员在此前已经到达现场检查,并将有关意见做了记录,则原材料提供方需根据意见采取改进措施,或提出意见。
停止点,停止点是重要性高于见证点的质量控制点,它通常是针对“特殊过程”或“特殊工艺”而言。
凡列为停止点的控制对象,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控制点到来之前通知监理方派人对控制点实施监控,如果监理方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监督、检查,提供原材料的单位应停止进入该控制点相应的工序,并按合同规定等待监理方,未经认可不能越过该点继续活动。
通常用书面形式批准其继续进行,但也可以按商定的授权制度批准其继续进行。
2.2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企业质量管理强调一切以“预防为主”,原材料质量问题的“预防”和“把关”自然就成了入厂检验的重要职能之一。
并且入厂材料的质量控制属于事前控制,是避免损失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自然会有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形成和发展。
在国家标准GB3935·1-83中对质量的监督有了明确的定义,即根据政府法规法令,对产品,服务质量和企业保证质量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政府法规、技术规范正确、顺利地实行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