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走进西沙湿地
崇明西沙滩涂湿地是上海地区具有潮汐现象的河口滩涂湿地,是上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实验基地。
西沙湿地的风光让人陶醉,西沙湿地的神秘让人向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揭开西沙湿地的神秘面纱。
1、活动要求:(1)学生能够用简单图形将全程所观察的湿地“景象”,通过一定形式(诗、文字、歌曲、心情、画、语言等)表达出来,以提高对西沙湿地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后的表达能力。
(2)通过对生态湿地动物、植物群落分布情况分析,了解湿地的生态群落的演替规律。
2、活动准备:(1)明确对自己所见的“景象”表达方式,要求简洁、易懂。
(2)活动用具:不同颜色的笔、纸。
3、活动内容:
(1)画一画:请你将一路所观察的景观用简单而实用的符号画在下面的图形上,如动物、植物生态群落分布和密度、潮沟的分别走向、观光的线路等,完成西沙湿地生态群落演替图。
(2)评一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点评一下“生态群落演替图”,并提出修改建议。
(3)想一想:从观察到的植物生态群落演替情况看,共有几种植物大群落?
在不同植物群落中,你发现有哪些动物?从里(大堤)向外(滩涂),动物
(4)论一论:通过对生态群落分布情况的了解,小组内讨论一下,滩涂湿地是怎么样完成“沧海桑田”的演替过程的。
活动二倾听自然之音
同学门,你们用“心”去欣赏过大自然吗?进入崇明西沙湿地,眼前一片美丽的湿地风光让我们陶醉。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大自然,又会听到一种怎样的美丽天懒之声呢?
1、活动地点:听潮平台、观鸟台
2、活动要求:(1)闭上眼睛,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感受自然,欣赏奇妙的自然世界。
(2)通过对“自然之声”和“校园之声”的比较,感受大自然的天懒之声,激发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3)训练对不同声音的辨别力和对空间的感觉,锻炼静心、耐心倾听。
3、活动准备:(1)做一些放松活动,将自己从兴奋状态到安静状态。
(2)活动用具:不同颜色的笔、纸。
4、活动内容:
(1)记一记:闭上眼睛,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出自何物,来自何
(5)仿一仿: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将听到的声音,用“口技”模仿出来,
5、活动建议:(1)让学生从兴奋状态安静下来,并闭上眼睛,仔细地“欣赏”外界的声音。
(2)将听到的外界声音(包括方位)默级在心。
(3)3分钟后,睁开眼睛,将听到的声音以及发声的物体、方位记录在图表上,完成声音图。
(4)在教师的组织下,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注意:学生在活动地点散开,相互应保持一段距离,每个人都要保持安静。
用心欣赏时间为3分钟)
活动三植物放大镜
芦苇、海三棱藨草是滩涂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
千百年来,它们忠实地守望在滩涂上。
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它们与滩涂存在什么默契呢?
1、活动地点:芦苇群落带、水草群落带。
2、活动要求:(1)通过绘画以及解剖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知道这两种湿地植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湿地植物的作用进行讨论,知道湿地植物在湿地环境中的生态作用,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知道保护湿地植物就是保护湿地生态的基本道理。
3、活动准备:卷尺、笔、绳子、小铁铲等
4、活动内容:
(2)想一想:通过对芦苇和海三棱藨草植物外部特征,特别是对根部的特
(3)议一议:芦苇和海三棱藨草在滩涂湿地环境中生态价值?特别是在防
(4)论一论:如果这些植物不存在,滩涂又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口头表达?
学生说:
(5)小论文:根据观察实践,写一篇有关赞美芦苇方面小文章。
5、活动建议:(1)分两个小组开展观察活动。
(2)在活动地点,仔细观察植物外部的特征,用绳子对植物的高度、直径进行测量和记录。
(3)用小铁铲挖出植物的根,观察其特征并记录。
6、活动参考:芦苇群落和海三棱藨草群字落都属于滩涂湿地最常见、最重要的植物群落类型。
海三棱藨草被称为滩涂的先锋植物,主要生长于滩涂的中潮滩。
芦苇是禾本科多年生大草本植物,芦苇群落结构整齐单一,组成种类单纯,在地势较高的高潮滩连片生长,其根茎茂密,相互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