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蔬菜种植)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蔬菜种植)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蔬菜种植)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蔬菜种植)
XX镇XX村位于XX县北部,XXX河北岸,304省道穿村而过,总人口4216人,耕地面积7618亩。

在这人均耕地不足2亩的村子里,一种新的种植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大棚蔬菜种植。

从XX镇政府向南走100百米,映入你的眼帘的是一条条排列整齐的“长龙”,简直就是一片白色的世界。

走近棚里,一座座钢筋铁骨支撑着大棚,一畦畦幼苗泛着绿油油的色彩。

这就是小圩村回乡创业青年尹克伟描绘的美丽“画卷”。

XXX,XX镇XX村大许庄小尹组人,36岁,4口之家,初中文化。

83年初中毕业后,跟随本村瓦工走东奔西,常年在外打工。

但是他不满足于做个小瓦工,经过不懈努力,自己当上了包工头,手里的积蓄越来越多。

随着财富的积聚,尹克伟开始动起了脑筋,与其在外地东奔西跑,不如用挣来的钱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

20XX年的一天,尹克伟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条致富信息,搞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能够快速致富,善于动脑筋的尹克伟就琢磨开了。

投资是有风险的,搞大棚种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能够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品种。

于是尹克伟连续一个月跑外县和周边的集市,了解反季节蔬菜的市场行情,分析预期利润。

根据初步扩算,一亩大棚投资需要2900元,纯
利润可达1500元。

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后,说干就干,在征得妻子同意和支持后,两个人就开始着手谋划。

由于自家地块零散,不适于搞规模种植,他就把这个想法向村支部汇报。

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认真讨论研究,认为这种经营方式上符合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关政策,下符合市场需求,是扶植发展的对象,决定为尹克伟协调调换土地。

有了组织的支持,尹克伟的胆子更大了,信心更足了,一上马就搞了5亩,他买竹杆,请专家,雇人员,跑种子公司。

一个季节下来,5亩大棚蔬菜纯收入竟在7000元以上。

尝到了甜头的尹克伟雄心勃勃。

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继续扩大投资,改进品种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把原来的竹杆支架逐步换成钢管结构,其预期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

经过4年的积累和发展,尹克伟的大棚蔬菜已发展到20亩左右,年纯收入可达80000元,尹克伟的致富经验和事迹在当地迅速传播开来。

尹克伟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百姓。

同门兄弟尹克军家贫如洗,两年前,尹克伟得知尹克军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尹克军搞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

如今,尹克军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

得到尹克伟直接帮助的还有张同付、尹克均、刘士云、许振国等12户。

在尹克伟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小圩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80万元。

饮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之后思奋进。

在党支部的关心下,尹克伟主动向组织靠拢,20XX年向村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以后每年向组织
交一份思想汇报和致富经验总结。

尹克伟致富的事迹受到当地党组织的重视,小圩村党支部经过组织程序把尹克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考察和培养,引导他发挥信息、技术、资金优势,与其他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创造条件,让他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要求、压担子,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并且把他与两名党员结成对子,让其发挥自身优势,传授致富技术,提供信息服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小圩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小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在以尹克伟为代表的一批致富能手的带动下,小圩村的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中共五河县小圩镇小圩村支部委员会
某乡镇财政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在改革过程中,作为基层镇财政来说,要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基层政权运转提供财力保障相当困难,收支矛盾突出。

近期,我们对镇财政及嘎查村财务运行情况和全镇历年所欠债务情况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鄂前旗西部,是自治区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之一,是鄂前旗融入大银川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全镇总面积3871.21平方公里,下辖17个嘎查村,1个国营牧场,农牧户总数为2085户,总人口9884人。

全镇水浇地总面积8.5万亩,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45.3万头只,个体工商业户66户。

二、财政体制
今年我镇严格执行“镇财旗管”政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票据统管,由旗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我镇财政收支,促使我镇走出困境进而加快发展,有利于规范和制约乡镇支出,也有利于控制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和债务的不合理增长和膨胀等。

嘎查村财务我镇按照上级要求,执行村财民理镇代管政策。

三、债务情况
(一)镇级债务情况。

全镇累计负债1011.94万元,其中银行信用
社贷款87.99万元、向上级财政部门借款100.40万元、占用旗财政周转金54.50万元、占用旗农综办专项款29万元及其他应付个人、干部的各项款740.05万元(附表)。

债务形成的原因:
一是在过去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膨胀的同时,工资标准又在不断的提高,各种名目的培训和各部门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次数较多而又是强制性的,仅工资和公务费累计欠债110.84万元。

二是我镇经济发展缓慢。

由于可用财力不足,境内的畜牧业增收慢,工业对财政贡献小,服务业起步较晚,造成财政收入止步不前。

为培植税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企业无偿提供工业用地、支付移民搬迁和征地费用欠债79.60万元。

三是为使教育“两基”达标,实施教育工程负债20万元。

四是为了更快的发展地方经济,投资10万元建设移动网络设施;投资64.67万元修建了108公里乡村公路;投资7万元改造了农网线路;投资30万元新建两处农贸市场,四项负债111.67万元。

五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负债投入防五经费3.64万元。

六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居住条件,仅生态和环保投入44.29万元。

七是为了正常有序、快捷开展工作,购置交通工具投入28.54万元。

八是由于政府的搬迁工程,重新修建办公场所、购置固定资产、
办公设备以及修建政府街道等工程,导致举债465.96万元。

九是偿还到期债务104.98万元,同时支付利息42.42万元,两项负债147.4万元。

由于地方税源窄,年实现个体工商税收不足30万元,要完成各项目的实施,只能通过举债和高成本的“引税”来完成,导致负债达1011.94万元。

(二)嘎查村债务情况。

乡村债务较重,消债化债难。

在我们所调查的11个嘎查村各嘎查村负债总额53.26万元,在税费改革前全镇11个嘎查村累计负债375216.40元,负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农牧户举家外出,常年在外,“三提五统”经费无法收回,仅此一项嘎查村通过金融系统、包扶单位和村干部个人垫资上交此项经费375216.40元。

在税费改革后各村兴办企业、维修活动阵地、“防五”支出和支付干部工资负债116382.04元(附表)。

五、财政存在的困难
主要是经费严重不足,今年旗财政给我镇核定经费为14.7万元,而根据1—5月份实际发生的费用和科学的预算,今年实际费用(附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