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抗原》《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案学习资料

《第三章.抗原》《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案学习资料

1、抗原因素
(1)异物性
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异种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血清蛋白和组织细胞等均为良好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通常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如鸭血清蛋白对鸡是若抗原,而对家兔则是强抗原。
2.同种异体物质:同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不同,其相同的组织或细胞表面的化学结构也有差异。如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等。
教学难点: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1.抗原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2.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是什么?
3.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4.什么叫抗体?
5.什么叫免疫球蛋白?
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通过案例突破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时间分配合理,采取了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精神状态良好,部分同学能够进行积极互动。但个别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多次提醒。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活动
评价
第三章抗原
案例引导
请同学们看以下几个例子:A型人的红细胞分别对于A型人和B型人来说有无抗原性?牛奶经口摄入和经静脉注射进入分别有无抗原性?葡萄糖注射液对于人体来说有无抗原性?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免疫是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清楚抗原性异物,从而保证机体生理功能平衡和稳定的一种功能。那么哪些才是“自己”,哪些才是“非己”物质呢?抗原性异物与正常自身物质又有何不同?
第4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异种抗原:来自异种动物、微生物、植物等抗原称为异种抗原,主要包括:
(1)病原生物
(2)病原生物的代谢产物
(3)动物免疫血清
(4)其他与医学有关的异种抗原
2、同种异性抗原: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由于基因型不同,其组织、细胞存在着的不同抗原。
(1)红细胞血型抗原
(2)人类白细胞抗原
思考:1.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原理是什么?
2.破伤风患者患病期间会存在何种心理问题,应如何对待?
第1节、免疫球蛋白及其基本结构
(一)基本概念
(二)根据产生的效应不同,将抗原分三类:
1、免疫原(immunogen):引起正常的免疫应答,即通常意义的抗原。
2、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
3、耐受原(tolerogen):引起免疫耐受,即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第2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某些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一方面取决物质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对该种物质的应答性。抗原的免疫原性主要决定于以下条件:
第1节、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1、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免疫学中将存在于两种不同抗原分子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有决定簇或共有抗原。抗原或抗体除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外,还能与含某种(些)相同抗体的异种血清或含某种(些)相同抗原决定簇的异种抗原结合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2、机体因素
决定某一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除与上述抗原因素有关外,还受机体的遗传、年龄、生理状态、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免疫途径
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
第3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1、抗原的特异性
(1)抗原特异性及其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1.特异性概念:特异性是指物质间相互结合的对应性。
3.自身物质:因外伤、感染、电离辐射或药物等作用,自身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或与免疫系统隔绝的自身物质(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可被免疫系统视为“非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2)理化特性
1.大分子物质: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为大分子物质,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结构与化学组成:大分子上活性基团的位置与间距若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具有易接近性,则免疫原性增强。反之,则免疫原性减弱。
4.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5.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技能目标:1.复述抗原的概念
2.复述抗原的特性
3.解释什么是交叉反应
4.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5.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1.抗原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第三章.抗原》《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案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教案首页
课程
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教师姓名
赵萌
周次
2
课次
3
执行
日期
班次
1—5班
课时
2
课型
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
日期
9.22~9.2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抗原的概念
2.掌握抗原的特性
3.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3、异噬性抗原
4、肿瘤抗原
(1)肿瘤特异性抗原
(2)肿瘤相关抗原
5、自身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案例引导
患者男性,16岁。一周前右足不慎被铁钉扎伤,当时疼痛、血流不多,而后伤口红肿,未经任何治疗。近2日来患者乏力、头痛、头晕,两侧咬肌酸胀,爱打哈欠,烦躁不安。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8次/分,呼吸22次/分。神智清楚,表情紧张,张口困难,苦笑面容,面色潮红,大汗淋漓,颈部强直,呼吸频率和幅度均增加。诊断为破伤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4万单位静脉点滴1天,2万单位静脉点滴5天,冬眠1号合剂静脉点滴。伤口彻底清创,过氧化氢消毒处理后,患者病情稳定、逐渐好转。
2、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也写作免疫反应性。
3、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两个基本性质将抗原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1、完全抗原:同时具备2个性质。天然的蛋白质都是完全抗原。
2、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即只能与抗体结合,却不能单独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称为半抗原。也写作不完全抗原。一般分子量较小,如化学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