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首件施工方案批准: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编制:______________目录1.编制依据 (4)2.编制原则 (4)3.工程概况 (4)4.工期安排 (5)5.主要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配备 (5)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5)5.2劳动力组织 (6)6.施工准备 (6)6.1作业准备 (6)6.2技术要求 (7)7.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及方法 (7)7.1施工工艺 (7)7.2测量放样 (7)7.3基坑开挖 (8)7.4基底处理 (8)7.5基础混凝土浇筑 (9)7.6墙身混凝土浇筑 (9)7.7施工缝、沉降缝及泄水孔的处理 (15)7.8片石混凝土养护 (16)7.9混凝土拆模 (16)7.10混凝土缺陷处理 (17)7.11台背回填 (17)8.首件工程施工及审批程序 (18)9.质量保证措施 (19)10.安全保证措施 (20)11.文明施工措施 (21)11.1现场施工管理规范化 (21)11.2材料堆放符合要求 (22)11.3施工现场标识牌符合文明施工实施标准 (22)12.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22)挡土墙首件工程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已批复)、《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第三分册)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xx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4、本单位多年高速公路施工经验与施工工法。
2. 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2、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我分部承诺的工期、质量、安全等各方面要求,制定出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该项目标的实现。
3、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各工序顺序,做到全面展开,平行流水作业,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施工。
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进行。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进行全过程控制;工程质量符合国家、交通部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
5、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境和水土保持,争创“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工地”3. 工程概况本道路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80km/h,路基宽度24.5m在线路xxxx段左侧设置路肩挡土墙,类型为衡重式挡墙,墙高为6〜9m米, 为C20片石混凝土,共长60米。
主要工程量包括基础开挖土方705.8m3、开挖石方651.5m3,C20 片石混凝土1161.8m3,反滤层941m3。
4. 工期安排XXXXXXX段左侧路堤衡重式挡土墙,计划工期为XXXXX年11月15日,预计工期35天。
5. 主要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配备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5.2劳动力组织1、主要管理人员详见下表参加挡土墙首件工程的管理人员26. 施工准备6.1作业准备1、施工作业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现场工程进度情况合理配备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人员2、根据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需要,现场配备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机具。
3、图纸审核及原地貌复测,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复查。
4、挡墙片石选用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及抗压强度不低于MU40的片石,配制C20片石混凝土,片石用量不大于20%。
5、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
6、修建临时施工便道、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及备料。
6.2技术要求1、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岗前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编制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7.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及方法7.1施工工艺施工准备一测量放样一基槽开挖(处理)—地基承载力检测一立模加固一安装泄水孔做反滤层一浇筑混凝土并人工摆片石一拆除模板一养护一台背回填。
7.2测量放样挡土墙施工前首先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将地表水引至远离基坑。
并将红线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及基坑周边的虚方全部清除,同时测量放线,定出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
7.3基坑开挖当基础位于横向斜坡地面上时,基地埋置深度S及墙址前地面横坡较大时襟边宽度应满足下表要求: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前首先作好场地临时排水措施,雨天坑内积水应随时排干。
基础的各部份尺寸、形状以及埋置深度,均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基坑不得全段开挖,应采用跳槽开挖及时分段浇筑,以防基坑坍塌,分段长度为非岩石地基10〜15m,岩石地基不大于25m。
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浸泡,以免削弱基底承载能力。
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1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基槽边坡坡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确定,一般定在 1 : 0.3〜1 : 0.5范围内。
当岩层及开挖深度较小时,可适当放小开挖坡度;当基坑深度大于5m时,基坑边坡增要设平台,既有利于基坑边坡的稳定,又便于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后,应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积水。
7.4基底处理基坑开挖完成后当基底为土质(如碎石土、砂砾土、砂性土、粘性土等)时, 应将其整平夯实,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别是松软的土应全部予以清除,并以透水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夯填至设计标高,然后进行基地承载力检验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挡墙片石混凝土的浇筑,地基承载力要求(软质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500KPa,硬质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800KPa)。
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基底地质与设计情况有较大出入,应及时通知总包部、设计院及监理工程师现场确认,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5基础混凝土浇筑按挡土墙分段长,整段进行一次性浇筑,但是在挡土墙高度方向可分层多次进行浇注,在清理好的垫层表面测量放线,立模浇灌,模板采用钢模板,为减少拼装,应使用大模板,面积不小于60cmx150cm。
支模板时,必须严格按施工要求进行,模板四周采用钢管进行加固牢固,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跑模现象。
模板立好后对结构尺寸、中心位置、标高、拼接质量、平整度进行检查,保证其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模板的面板要进行打磨并涂抹脱模剂,模板接缝处采用海绵胶条粘贴,防止混凝土漏浆。
模板工序完成经“三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挡土墙基础采用C20片石混凝土,在施工前,应准确计算混凝土、片石的具体数量(片石掺量按规范要求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0 %)。
片石应采用厚度为15〜30cm的片石,且应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石块,石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40MPa及混凝土的强度。
片石混凝土施工时,用装载机装运到混凝土浇筑地点,或直接用车辆运送到浇筑地点,然后人工搬运至混凝土当中。
严禁装载机直接倾倒片石,以防片石砸坏模板。
在施工基础混凝土时,按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力下到基础内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和抛填片石。
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不大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并且不能形成明显的施工冷缝。
浇筑片石混凝土时,先在基础顶面浇筑30cm的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密实后按梅花状形式均匀栽种片石,净距应不小于15cm。
栽种片石时,片石大面朝下,小面朝上(即:大头朝下,小头朝上)的方式栽种。
石块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分布均匀,距模板内面的净距不小于15cm。
片石栽种完成后,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振捣好后,进行第二层片石的栽种,以此类推,当气温低于0C时,不得埋放片石。
现浇混凝土挡土墙与基础的结合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即先进行凿毛,将松散部分的混凝土及浮浆凿除,并用水清洗干净,然后架立墙身模板。
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采取下列保证措施:a、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
b、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 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的不同高度设多向挡板)。
c、在串筒出料筒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混凝土浇灌完且表面进行收浆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少不得小于7天,在常温下一般24小时即可拆除墙身侧模板,拆模时,必须特别小心,切莫损坏墙面。
7.6墙身施工7.6.1放挡墙浇筑边线基础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浇筑边线。
762模板安装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并尽量采用大模板,以确保外观质量。
模板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荷载,保证不发生变形。
模板安装先进行打磨除锈,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接缝用海绵胶条密圭寸。
在模板四周搭设双排脚手架,采用© 48钢管作横带、立带,横、立带间距定为60cm,模板外侧用可调顶撑支在基槽边坡上,支撑间距90cm,为了保证模板在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变形,采用©16拉杆内外对拉,拉杆外套塑料管,模板拆出后拔出重复利用。
模板分片拼装,按沉降缝位置分段拼装,每段拼完后,四边挂线调整模板直顺度,符合质量要求后固定。
为保证模内宽度,在模板内设置与墙身厚度一致的木撑作内撑,上部、中部、底部各设一排穿墙螺栓,模板上口加对撑顶牢。
7.6.3浇筑混凝土在施工墙身混凝土时,按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力下到墙身内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和抛填片石。
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不大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并且不能形成明显的施工冷缝。
浇筑片石混凝土时,先在基础顶面浇筑30cm的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密实后按梅花状形式均匀栽种片石,石块净距不小于15cm。
栽种片石时,片石大面朝下,小面朝上(即:大头朝下,小头朝上)的方式栽种。
石块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分布均匀,距模板内面的净距不小于15cm。
片石栽种完成后,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振捣好后,进行第二层片石的栽种,以此类推,当气温低于o C时,不得埋放片石。
现浇混凝土挡土墙与基础的结合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即先进行凿毛,将松散部分的混凝土及浮浆凿除,并用水清洗干净,然后架立墙身模板。
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施工缝)。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