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 . ..目录第一部分枢纽基本资料 (2)1. 1 施工场地及运输条件 (2)1. 2 气候特征 (3)1. 3 水文条件 (3)1. 4 工程地质条件 (3)1. 5 当地建筑材料 (3)1. 6 其他条件 (3)第二部分施工项目及进度设计 (3)2. 1 混凝土工程 (3)2.1.1 混凝土工程规模 (3)2.1.2 骨料料场的规划 (3)2.1.3 混凝土运输 (3)2.1.4 混凝土的浇筑 (3)2. 2 工程项目分项说明 (3)2. 3 主要工期说明 (3)2. 3. 1 准备工程 (3)2. 3. 2 施工导流工程 (3)2. 3. 3 河床重力坝工程 (3)2. 3. 4 右岸重力坝工程 (3)2. 3. 5 溢洪道工程 (3)2. 3. 6 右岸土石坝工程 (3)2. 3. 7 厂房工程 (3)2. 3. 8 收尾工程 (3)2. 3. 9 有效工期确定 (3)2. 4 项目时间参数计算表 (3)2. 5 工程项目进度说明 (3)2. 5. 1 总体进度控制 (3)2. 5. 2 详细进度控制 (3)2. 6 时标网络图 (3)第三部分设计成果 (3)松涛水利工程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编制第一部分枢纽基本资料1. 1 施工场地及运输条件(1)施工场地坝址距下游的仙州市河道长约100公里,直线距离约50公里,坝址附近皆为高山峡谷地区。
松涛峡长约12公里,上下游均有比较平坦的山间盆地,可作为施工场地。
枢纽选定坝址位于峡谷尾部,距峡谷出口约1.7公里,坝区河床两岸山坡陡峻,成V字形。
左岸坡度45°~80°,陡缓相间;右岸坡度60°~85°,两岸山顶均为黄土覆盖。
坝址河床高程一般为410米,枯水季一般水位为418米,河面宽50~60米,深化偏右岸,最深约10米。
坝址左岸山峰起伏高出河面约150米以上。
右岸坝头附近为一狭小丘陵阶地,高出河面约110米左右。
与坝区阶地相连的就是地形平坦面积宽阔的李家台四级阶地,高程560~580米。
自峡谷出口起,两岸地势逐渐开阔,呈狭长的二级阶地,高程约430~440米,沿柳河右岸距坝址约8公里的旧镇,附近有宽阔平坦的二级阶地。
坝内河谷两岸有很多冲沟,左岸主要有坝址下游200米处的滑沟;右岸主要有坝址上游150米处的红柳沟,下游的刘家沟、金沟和银沟等。
这些冲沟切割既深且短,均系沿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而成,与河谷多成70°~80°的交角。
由于这些冲沟的切割,使坝区地形变得非常复杂,给施工场地布置造成一定困难。
坝区附近可供施工场地布置的地段,有右岸李家沟,峡谷出口下游右岸的明坝和左岸的易家湾等阶地,各地段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各地段特性表(2)运输条件仙州到松涛的公路线为六级公路,已建成通车,路线全长约50公里。
对于水路交通,因柳河上游为峡谷,河窄水急,不能通行船只。
有国家铁路干线通过仙州市,可沿柳河岸边进工地。
1. 2 气候特征(1)气温本区为大陆性气候。
多年平均温度为9.6℃,月平均最高温度为22.9℃,最低为-6.5℃;绝对最高为39.1℃,绝对最低为-23.1℃,日最小变幅1.3℃。
坝址附近历年气温观测统计资料,如表2所示。
表2 坝区1953~1988年气温(℃)特征(2)降雨本地区雨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为330.1毫米,最大达471.9毫米,其中60~70%集中在7~9月,最大日降雨量为71.8毫米。
最长一次降水延续时间4昼,最大一次降雨量为21毫米。
暴雨常在下午或晚间出现。
降雪一般于11月下旬开始,最大一次为20毫米,积雪最大厚度为6厘米,积雪日期一般从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年平均积雪日数为21.6日,土壤冰结深度约1米。
本地区降水统计资料如表3和表4。
表3 坝区1952~1988年各月降水量(毫米)表4 1985~1988年各月不同降水量出现天数统计表(3)冰期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行凌,12月底封冻,次年2月底或3月初解冻。
冰冻期约2~3个月。
冬季行凌初期,多为针状,薄片状冰化闭。
流冰速度最大为1.45米/秒,最小为0.95米/秒。
春季流冰多为坚硬冰块,冰厚一般为0.2米,最厚可达1米。
流冰期一般无过大冰块下泄。
(4)风向及风速本地区春季多风,最大风速为17米/秒,风向多为东北向。
1. 3 水文条件柳河的年最小流量多发生在1、2月份,3月份上游开始融雪化冰,流量渐增,6月份以后即进入汛期。
年最大流量一般发生在7~9月间。
坝址区实测最大流量为5640米3/秒,最小流量为205米3/秒,多年平均流量为830米3/秒;河水含沙量最大达5公斤/米3(7~9月),最小为0.01公斤/米3(1~2月)。
峡内流速最大为7米/秒,最小为0.8米/秒。
其流量特征资料列于表5~表9。
表5 坝址水文站各月不同频率的瞬时最大流量(米3/秒)表6 坝址水文站不同频率的月平均流量(米3/秒)表7 不同施工期各种频率的最大流量(米3/秒)表8 水位流量关系表9 水位库容关系表1. 4 工程地质条件坝区为高山峡谷区。
狭谷由震旦纪变质岩构成,其上部为第四纪砾石岩,含砂砾石层及黄土。
柳河流向,在坝址附近转为S260°W,河谷呈弯曲形。
河谷两岸变质岩顶板出露标高,左岸约520米,右岸约515米。
在标高515米时,谷宽约135米,坝址左右岸基岩上直接为黄土覆盖。
坝址区及上下游河床覆盖层厚5-12米。
表面0.3米左右为黄土覆盖,以下均由卵砾石夹粗、中砂等物构成。
河床靠右岸有一深槽,顺河呈长条状分布,深槽处水深约10米,覆盖层厚10-12米,此深槽系河水沿构造裂隙侵蚀冲刷而成。
坝址河谷及两岸的变质岩主要由云母石英片岩和角闪岩组成,石质坚硬,相当于16级岩石分类中的第X级岩石,普氏系数f=8云母石英片岩极限抗压强度为1000~1200公斤/厘米2,角闪片岩极限抗压强度为900~1200公斤/厘米2。
坝址右岸距河边480米处,有一天然冲刷的鞍状地形,溢洪道即建此处,该处系古河道的遗址,两侧有大小冲沟数条,与它成70°~80°交角。
此坝址处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属裂隙补给水,数量很少,主要在构造裂隙及局部破碎带内。
在坝区变质页岩中还有裂隙承压水,稳定水位432~446米,单宽涌水量一般为3升/分,最大为120升/分,随岩石裂隙发育程度、联通情况和深度而变化。
松涛是地震波及区,据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松涛水利枢纽地段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1. 5 当地建筑材料坝址上、下游均有砂石材料。
特别是坝址下游藏量丰富,开采运输比较方便,质量一般皆符合要求,只有砂质土尚未找到理想的产地,必要时可以采用两岸的黄土代替。
1. 6 其他条件地方工业、住宅、卫生福利和劳动力来源仙州市,有些地方工业可以利用,这些地方工业可考虑在施工期间委托进行部分加工和修配工作。
坝区附近村镇不多,且民房数量不多,只能在明坝村和李家台村用少量民房作为工人临时住宅。
而其它福利设施及住宅需要建设。
施工期间大批的生活物资和粮食、燃料、日用品等,均需从仙州市运来,当地只能解决副食品和部分粮食等供应。
施工期间施工队伍由公开招标选定。
施工用电:初步估计仙州市可供应量最高负荷约1.2万千瓦。
SO)含量约2000~3000毫克/升,对一般水泥坝址区地下水硫酸根(-24有硫酸盐侵蚀性。
因此基础混凝土有抗硫酸盐侵蚀的要求,铝酸三钙的含量应小于5%。
地下水不宜作为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
河水除含沙外,无其它杂质,经沉淀处理后可作为工程和生活用水。
第二部分施工项目及进度设计2. 1 混凝土工程2.1.1 混凝土工程规模松涛水利枢纽位于柳河干流上的松涛峡,系一级建筑物,由河床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右岸土坝和坝后厂房等部分组成。
枢纽主要任务是发电,共装三台机组,每台机组15万千瓦,发电的最低水位为500米,相应库容19.5亿米3。
枢纽的右岸适当位置布置有排砂放空洞,可满足封孔蓄水期对游供水100米3/秒流量的要求。
枢纽各组成建筑物的工程量见表10。
表10 主要水工建筑物的组成和工程量表松涛水利枢纽工程河床坝段混凝土量为74.3万m3,右岸坝段混凝土量为11.8万m3,溢洪道混凝土量为15万m3,坝后厂房混凝土量4.8万m3,总计105.9万m3。
初步估算得砂石原料开采量为315.7万t,选定料场为明坝四级阶地。
参考同坝型的施工进度资料,由坝体混凝土月平均浇筑强度参考值,坝体混凝土总量为105.9万m3,取月均浇筑强度为3.6万m3。
不均衡系数在1.5~2.0之间,取1.7,则最高月浇筑强度为6.12万m3。
2.1.2 骨料料场的规划骨料料场的规划是骨料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料场开采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1)骨料要机械化集中开采;2)合理配置采、挖、运设备,满足施工强度要求;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料场开采率,合理规划使用料场;4)对位于坝址上游的料场,应考虑施工期围堰或坝体挡水对料场开采和运输的影响;5)受洪水或冰冻影响的料场应有备料、防洪或冬季开采等措施;6)符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
在资料中提及的四个料场中,明坝四级阶地料场距坝址最近,而且它处于右岸,山坡较缓,对运输线路的修建和施工场地的布置简单而迅速。
同时考虑到料场储量的问题,前面初步估算的开采量为315.7万t,考虑到安全裕度,只有明坝四级阶地料场的储量满足要求。
同时其高程较高,不受洪水季节的影响,可开采时间长。
不足之处是料场覆盖层厚,去除覆盖层要花费较长时间,同时细骨料含量较少,可考虑用粗骨料磨细制成人工砂,或在选用下游老虎沟砂料场,其细度模数和储量均能满足要求,这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综合考虑,选用明坝四级阶地为主要料场。
细骨料不足时,可选择在右岸下游老虎沟砂料场开采。
2.1.3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是连接拌和与浇筑的中间环节。
运输过程包括水平和垂直运输,其设备应配合协调;在运输过程中要求混凝土不初凝、不分离、不漏浆、无严重泌水、无过大的温度变化,能够保证混凝土入仓温度的要求。
从混凝土出机到浇筑仓前,主要完成水平运输,从浇筑仓前至仓里主要完成垂直运输。
大量混凝土的水平运输以有轨机车拖运装载料罐的平台车更为普遍,同时地形较开阔,可铺设环形线路河床坝段为高山峡谷地区,因而在浇筑河床坝段时选用缆机浇筑入仓。
考虑到坝体为重力坝,选用平移式缆机,其覆盖面为一矩形。
结合平台车的水平运输并考虑施工高峰期的浇筑强度,缆机承载力为20t,缆机台数选用2台,他们布置在同一轨道上。
对于右岸坝段及溢洪道可以选择用塔机作为起重机械。
2.1.4 混凝土的浇筑(1)浇筑块的厚度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层厚度的确定,主要是与温度控制因素有关,在温控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结合模板形式、立模方式、结构特征、混凝土入仓能力等因素作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