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碎 边 结 构
碎边、碎斑结构
12
4.糜棱结构: 几乎全部破碎成微粒(细粒~隐晶质),
应力作用使矿物发生韧性流变,使微粒常定 向排列成条带、条纹,可残留少量稍大的碎 斑(石英、长石)。当碎粒直径小于0.02 mm时,称超糜棱结构。
碎斑、糜棱结构
(四)交代结构:
发生交代变质作用,原岩中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形成新生矿物。 这些作用即可以置换原有矿物,保持原岩结构,也可以形成新矿物和新结 构。 1.交代残蚀 :交代形成的新矿伸入、置换被交代的矿物。接触位置呈不 规则的港湾或缝合线状。 2.交代残留 :交代进一步加强,被交代的矿物仅余零星孤岛状残留于交 代矿物中,残余矿物保持光性一致。 3.交代假象:原矿物被新矿物完全交代,但原矿物的外形仍以假象保存。
包含结构
筛状结构
(2)穿插变晶结构:两种以上矿物相互穿插,彼此分割成两部分嵌晶体。
(3)旋转结构(雪球结构):包体旋转弯曲排列,常呈“S”形的旋转状态。
(4)次变边结构:一种或数种矿物围绕某种矿物,成放射状,似蠕虫状或镶 边状。相邻矿物反应未达平衡,属反应结构 的新矿物。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一)变质岩矿物的一般特征
1. 具独特的矿物种类:如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等。 2. 相对发育具层、链状和含(OH)的矿物,外形上多呈纤维状、鳞片状、 长柱状等。如阳起石、云母、滑石、蛇纹石、石榴石等,具定向排列现象。 3. 硬度大、体积小

(二)变质岩矿物的成因分类
1. 稳定矿物(新生矿物):包括变质作用中新生成的矿物 。也可以是原 岩中已有的,变质后保留下来的稳定矿物。如云英岩中的一部分石英。
b .绝对大小: 粗粒变晶结构: >3mm 中粒变晶结构: >3—1mm 细粒变晶结构: >1—0.1mm 显微粒变晶结构: <0.1mm
堇青石角岩的斑状结构
(2)变晶矿物的形状
a.粒状变晶结构 (花岗~):变晶矿物近于等轴的颗粒。其中显微粒状 变晶结构称为“角岩结构”,为热接触变质岩多见,还可分为:
(二)变晶结构:
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发生重结晶或变质结晶所形成的结构。
1.变晶结构的特点
(1)岩石一般为 全晶质,自形程度一般不高 ,呈它形一半自形,矿物生长 生成时期十分接近。
(2)自形程度只反映结晶能力 ,一般与形成顺序无关,只与矿物的结晶能 力有关。(比重大的矿物结晶能力一般较大),如榍石、石榴石、电气石、 十字石等。石英、长石、方解石则较小。
变质条件。
等物理系列
(四)判别矿物平衡共生的标志 (略)
第二节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基本含义与岩浆岩是基本一致的。 结构:岩石组分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着重于矿物个体的性质及特 征,属微观现象。 构造:岩石组分或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方式,属宏观现象。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可以继承原岩的结构构造,也可以在变质过程中 产生新的结构构造。
(-)
(+)
旋转结构
(三)碎裂结构
应力作用产物,岩石发生形变 — 破裂,依强度可分:
1. 压碎角砾结构:轻微破碎形成角砾状碎块。 2. 碎裂结构:矿物颗粒出现裂隙,裂开边缘错碎小颗粒(碎边),呈不规 则棱角状、锯齿状,无明显位移,可看出原颗粒轮廓。 3. 碎斑结构:破碎较强,大部分矿物被粉碎,形成碎基,只残留部分较大 的矿物碎粒,构成碎斑。碎斑形状不规则,多具撕裂破碎边缘、裂纹、波 状消光等应力效应。碎基则为细小碎末至隐晶质,岩石明显位移。
特征变质矿物:仅稳定于狭窄的温压条件下,可指示变质条件,如红柱 石、蓝晶石、矽线石、透闪石等;
贯通矿物:可以在很大温压条件下稳定存在,如石英,方解石;
2. 不稳定矿物(残余矿物):变质过程中残留下来的不稳定矿物。如云英 岩中残留的长石,说明反应不彻底,未达到平衡。
(三)变质岩种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
原岩的化学成分。等化学系列
构结晶变片鳞
(3)变晶矿物的交生关系
1) 包含变晶结构:较大的变晶矿物(主晶,多为变斑晶)中包裹一些不定向细 小矿物颗粒(容晶)
a.包含嵌晶变晶结构:包体呈大小不等,不规则地镶嵌于变斑晶内。 b.筛状变晶结构 :包含的数量较多,呈筛孔状。被包裹的矿物定向排列时,为 残缕结构。另有红柱石中的空晶石,硬绿泥石的沙钟结构。
2.变晶结构的类型 (1)变晶矿物的粒度: a.相对大小:
等粒变晶结构:大部分主要变晶矿物粒度相等。 不等粒变晶结构:同种主要矿物粒度大小不等,连续变化。 斑状变晶结构(变斑状结构) :粒度变化截然,大者称 “变斑晶”,细者为“变基 质“,变斑晶中可包含基质矿物,一般为结晶能力大的矿物,与基质形成期相当或 晚。
2.原岩的影响:
正变质岩其化学成分与岩浆岩化学成分范围较为吻合,而副变质岩中,各种 组分变化悬殊,视不同沉积原岩而定:
正变质岩(%)
副变质岩(%)
SiO2 Al2O3 FeO+Fe2O3 CaO+MgO
35~78 0.86~28(一般<20)
3~15 <30% 极少超过47%
0~90 17~40 不定,有时很高。 CaO可达56%
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作用类型和程度。提供恢复原 岩的依据,提供分类命名的依据。
一、变质岩的结构
据成因可分为四类: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及交代结构。
(一)变余结构:
变质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结构被部分残留下来,称变余结构。可在原 岩结构前加上“变余”二字,可有各类原岩的变余结构。如岩浆岩:变 余斑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等。沉积岩:变余砂状,泥状,粉砂状结构 等。
MgO可达47%
3.等化学系列 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岩石,这些岩石中的矿物共生组
合的不同,是由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决定的。 五个等化学系列: 长英质系列、富铝质系列、碳酸盐岩系列、 基性系列、超基性系列。
4.等物理系列 在同一变质条件小形成的所有岩石,这些岩石中的矿物共生组合
的不同,是由原岩的化学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镶嵌粒状变晶结构:矿物界面平直或弯弧形,紧密接触。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界面不平整规则,锯齿状。
镶嵌 粒状
变晶 结构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
b. 鳞片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鳞片状,可定向排列。
c. 纤状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长柱状,纤维状,可作向心状、束状,向 心结构,蒿束结构。
粒状纤状变晶结构
构结晶变状粒片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