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地产业财务指标解释

房地产业财务指标解释

4.房地产业财务指标解释房地产业财务状况(X103表、X203表)1.资产总计(029):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2.流动资产合计(012):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3.现金(213):指企业的库存现金。

根据“现金”科目的期末数填报。

4.银行存款(320):指企业储存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

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数填报。

5.短期投资(013):指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并准备随时变现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和基金,以及不超过1年(含1年)的其他投资,减去已提跌价准备后的净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的期末数填报。

6.应收账款(净额)(014):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的期末数填报。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用“应收账款净额”期末数填报。

7.存货(011、015):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

“年初存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年初数填列。

“存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期末数填列。

8.长期投资合计(018):指企业持有的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债权等性质的投资的可收回金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

9.长期股权投资(217):指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减去有关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的期末数填报。

10.长期债权投资(218):指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各种债权性质的投资,减去有关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后的净额(含超过1年到期的委托贷款净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债权投资”项的期末数填报。

11.固定资产合计(019):指使用期超过一年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包括在内。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

12.固定资产原价(020):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期末数填列。

13.累计折旧(022):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的期末数填列。

14.本年(期)折旧(023):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

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列。

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期增加数填列。

15.在建工程(024):指企业在报告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扣除“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后的可收回金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项目的期末数填报。

16.无形资产(026):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是扣除“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可收回金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的期末数填报。

17.流动负债合计(030):指企业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

18.长期负债合计(032):指企业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负债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

19.应付债券(235):指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债券的本息。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债券”项填报。

20.负债合计(033):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偿还形式包括货币、资产或提供劳务。

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填列。

21.所有者权益合计(034):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企业净资产为企业全部资产与企业全部负债的差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的期末数填列。

22.实收资本(035):指企业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

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的期末数填列。

(1)国家资本(036):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对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2)集体资本(037):指由本企业职工等自然人集体投资或各种机构对企业进行扶持形成的集体性质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3)法人资本(038):指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4)个人资本(039):指自然人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5)港澳台资本(040):指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6)外商资本(041):指外国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23.主营业务收入(043):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计算填列。

是企业对外转让、销售、结算和出租开发产品取得的经营收入。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经营收入”本期累计数代替。

具体包括:(1)土地转让收入(044):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按国家规定转让经开发的土地和未经开发的土地所得到的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和相关核算资料计算填列。

(2)商品房屋销售收入(045):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售出商品房屋的收入,一次收清的,一次全部计入销售收入,按合同规定分期收款的,可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分次计入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和相关核算资料计算填列。

(3)房屋出租收入(046):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在不改变现有财产所有权关系的条件下,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房屋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所得到的租金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和相关核算资料计算填列。

(4)其他收入(047):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除以上收入外的收入,包括配套设施销售收入、代建工程结算收入、出租产品租金收入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和相关核算资料计算填列。

24.主营业务成本(048):指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活动而发生的成本。

房地产企业成本包括:土地转让成本、商品房销售成本、配套设施销售成本、代建工程结算成本、出租产品经营成本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计算填列。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经营成本”本期累计数代替。

25.营业费用(049):指企业在从事主要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包括转让、销售、结算和出租开发产品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销售费用”本期累计数代替。

2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050):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交纳的应从经营收入中抵扣的税金和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等。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经营税金及附加”本期累计数代替。

27.主营业务利润(051):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本表审核公式填报。

审核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8.其他业务收入(052):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29.其他业务利润(053):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30.管理费用(054):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31.税金(055):指企业按规定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各种税金,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

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归纳本期累计数填列。

32.差旅费(057):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的对应项目填列。

33.工会经费(058):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的对应项目填列。

34.财务费用(062):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35.利息支出(净额)(063):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利息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归纳计算填列。

36.营业利润(064):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即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扣除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净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37.投资收益(065):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38.补贴收入(066):指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

根据“补贴收入”的发生额分析填报。

39.营业外收入(067):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40.营业外支出(068):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41.利润总额(069):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42.应交所得税(070):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从生产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交纳的税金。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43.应付股利(330):指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和利润。

根据会计“利润分配表”中“应付优先股股利”和“应付普通股股利”项的本期累计数之和填报。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用“应付利润”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

44.转作资本(股本)的普通股股利(331):指企业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票股利(包括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