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
为了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尽力减轻对患者
的损害,维护患者用药权利,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和重演,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
1、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2、报告原则。
实行可疑及报的原则,即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
应均应有详细记录、分析、调查、评价、处理。
3、报告时限及程序。
从诊断之日起在3日内由经治医师填写《药品不良发应/事件报告表》(一式两份),并报送药剂科,药剂科须在一周内登记后用、送医务科并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医务科应在10 日内网络直报;死亡病历需立即上报。
4、监测、报告责任人。
医、护、药人员均为报告责任人,报告主体为使用科室的当事医师。
其日常监测工作在药事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病区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药品不良反应的日常收集整理工作由药剂科负责。
5、其他要求。
医、护、药人员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当事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抢救,同时按要求及时报告,并如实详细地做好相应的医疗记录,药剂科接到报告后应派临床药学人员深入病区调查评价,易出现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进行重新评价深入研究其毒性作
用机制,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B。
提高中药质量和研究水平中草药在采集、炮制过程中都有严格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中药材质量。
在研究它的有效成分、药性、毒理作用,可以改变制剂工艺或提取方法,来减低毒性保证药效,减少不良发应。
C、合理用药要严格按照配伍要求合理用药,方剂中要注重疗效合理组方,组方越
大,则发生不良反应几率越大。
6、处罚。
未按要求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药品不良反应隐瞒不报的;未及时认真做好医疗记录并引发医疗纠纷的。
喜欢找、除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外,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酌情处理。
更要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A、对中
药的在评价对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