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现代电信交换》期末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请将以下各题答案填写在试卷第5页的方框内。
一、判断题(在题号下方框内,对的划“√”,错的划“×”;每题1分,共60分)1、异步时分复用中知道时隙位置就知道其信号来自于哪个源端。
2、T接线器的基本思想是改变信号的时隙位置。
3、不管是输入控制还是输出控制方式,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的内容都是按顺序读出的。
4、S接线器可通过合理设置控制存储器的内容来改变原信号的时隙位置从而实现交换。
5、T-S-T交换网络由于第一级T各交换单元采用同一控制方式避免了导致阻塞的可能。
6、BANY AN网的内部阻塞特性导致其路由控制非常复杂。
7、7号信令由于其采用了随路信令的传输方式而具有信令传输速度快等优点。
8、TCAP完成应用层的部分功能,但与具体应用业务无关。
9、7号信令协议TCAP主要完成汇聚、分段/重装等功能。
10、我国的7号信令网目前采用的是3级结构,其各级网络拓扑均采用星状连接。
11、分组交换采用预先分配固定带宽的通信链路方式来建立通信。
12、7号信令协议中SCCP层用于弥补MTP3在路由功能和选址能力上的不足。
13、M TP3的地址只包含信令点编码,而SCCP则引入GT号码、SSN号码来扩充地址。
14、S CCP的引入使7号信令系统能传输与电路无关的信令信息,支持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15、电路交换因为对呼叫请求采用呼损处理方式,所以对已接受的通信具有QoS保证。
16、用户摘挂机识别是通过检测用户话机发出的双音多频信号来实现。
17、电路交换对用户通信信息采用透明方式传送,不进行差错控制。
1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几乎都采用多处理机,各处理机通过分散控制协作完成控制任务。
19、分组交换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存储转发来实现通信数据的实时传输。
20、数据报方式对网络故障的适应能力强,因而接收端不需要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序。
21、路由选择确定交换机的出入端口,通路选择则在出入端口间确定选择交换机内的通信链路。
22、X.25各节点间在流量控制、差错校正等方面有大量的处理工作,因而不适合于高速交换。
23、虚电路方式不采用存储转发,其通信过程包含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清除3个阶段。
24、帧中继使用数据链路标识符DLCI来标识目的端用户,简化了路由处理。
25、帧中继需要对数据帧进行差错检测,发现出错的帧不做任何提示直接丢弃。
26、帧中继处理拥塞的方式是简单地丢弃业务以避免潜在拥塞问题。
27、动态路由选择方法更新路由表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28、分组交换在网络内两节点间不需要流量控制机制,但在两端间要有流量控制机制。
29、按照OSI的7层模型,X.25中的HDLC属于传输层的协议。
30、帧中继的中间节点保留了OSI下三层的核心功能。
31、分组交换与帧中继的一个区别是前者面向无连接而后者面向连接。
32、A TM信元中采用PT来区分信元信息域的信息类型。
33、A TM可纠正信头的1位错码,若信头出错后无法纠正则重传该信元。
34、A TM通过HEC字节对信息域的内容进行差错保护。
35、A TM信元间没有使用特别的分割符,信元定界借助于VPI/VCI字节实现。
36、A TM采用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并在空闲信元中传递链路状态信息。
37、A TM信元的信头全部字段的处理均在A TM层完成。
38、A TM的时间交换是通过改变信元头中的VPI/VCI值来完成。
39、V CI是由一组VPI构成的比VPI更大级别的虚电路单位。
40、A AL层涉及:业务时钟频率信息、误插信元检测、信元丢失检测、信元同步检测等。
41、A AL的公共部分汇聚子层(CPCS)将数据包分段成48字节交给A TM层。
42、A TM按用户申明的业务质量来提供虚电路,对通信中超出业务质量要求的用户进行制裁。
43、A TM接入信令和局间信令均可通过AAL5来支持。
44、A TM的AAL2用于支持面向连接的需要定时的可变比特率业务。
45、A TM拥塞控制的一种手段是丢弃一些CLP=1的信元。
46、A TM的流量参数包括峰值信元速率、平均信元速率、可持续信元速率、信元丢失率等。
47、标签分发协议LDP用于交换和协调FEC/标签关联信息。
48、I P交换采用GSMP在相邻交换机间对数据流进行重新标记。
49、T CP/IP协议中,传输层、网络接口层使用IP地址,物理层使用物理地址。
50、I FMP能使IP交换机控制器建立和释放跨越ATM交换机的连接。
51、I P交换对DNS协议数据采用的是传统的逐级跳的方式进行转发。
52、软交换机又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器,它不具备传统交换机的业务流接续功能。
53、M PLS通过7号信令的TCAP为数据流分配标签。
54、B ICC协议是目前多数运营商首选为MGC与MGC之间的接口协议。
55、业务与控制分离,传送与接入分离是软交换的特点。
56、软交换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各项通信业务统一采用IP/ATM分组网来承载。
57、H.323比SIP具有更高的效率,并且更为简单、容易理解。
58、M PLS网络体系中,LER完成标记交换;LSR完成标签的分配。
59、I P交换是通过上游的交换机来分发标签,而MPLS是通过下游的交换机来分发标签。
60、软交换着眼于节点解决方案,而传统交换则着眼于网络解决方案。
二、多选题(每题至少1个正确答案,请全部挑选出来,每题2分,共30分)1、通过以下哪些TUP消息来建立电话呼叫连接的?A.IAM、ACM、ANC B.CLF、RLGC.FAC、FAA、FRJ D.USR、PAM、OLM2、传统的PSTN/ISDN通过()与NGN互通A.媒体服务器B.应用服务器C.媒体网关D.代理服务器3、以下哪些通信协议要对整个数据包进行逐段差错校验并且执行出差重传:A.SS7 B.X.25 C.帧中继D.ATM4、以下哪些属于分组层有的功能?A.建立和断开链路B.复位链路C.校正差错D.流量控制5、采用F字节“01111110”来为信号单元定界的有:A.七号信令的信号单元B.X.25的LAPB帧C.帧中继的数据帧D.ATM信元6、SIGTRAN用于MGC与()之间的接口。
A.网守B.信令网关C.媒体网关D.应用服务器7、以下那些是电路交换的特点:A.存在呼损B.专用的、带宽固定的通信链路C.不对传送的信息传送进行差错控制D.信息传输误码率低8、以下哪些为ATM的特点?A.异步时分复用方式B.固定的信元长度C.面向连接D.数据流的分类传输9、分组交换哪些类型的分组不包含DTE地址?A.呼叫请求分组B.呼叫接受分组C.数据分组D.呼叫释放分组10、ATM层主要完成哪些功能?A.流量控制B.VPI/VCI的翻译C.信头(不含HEC字节)的产生和提取D.信元多路复用/解复用11、以下哪些通信协议中采用的是可变长的数据包:A.SS7 B.帧中继C.X.25 D.ATM12、建立MPLS的标签交换虚通路包括哪几种方式?A.流驱动B.保留建立消息C.拓扑启动D.呼叫建立消息13、常见的处理机冗余备份的典型机制有:A.功能分担B.主/备用C.负荷分担D.同步14、以下哪些属于软交换控制层的功能?A.呼叫控制B.业务提供与交换C.资源管理D.用户认证15、NGN的重要特征包括:A.基于统一的IP协议来实现业务融合B.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C.通过网关设备实现与现有网络互通D.采用开放的网络构架体系一、判断题(在对应题号下方框内,对的划“√”,错的划“×”;每题1分,共60分):一、判断题(在对应题号下方框内,对的划“√”,错的划“×”;每题1分,共60分):说明:全部选对得2分,选错0分,少选一个答案视情况扣1分或0.5分。
三、论述题(每题5分,共10分)1.请比较数据通信中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各自的特点(5分)论述要点: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用,其主要特点:1.固定分配带宽,电路利用率低2.有连接建立时延,无传输时延3.无差错控制措施,基于呼损制处理业务流量4.不适合突发业务和差错敏感业务。
(2分)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都基于异步时分复用,其基本思想均为存储转发。
两者的区别在于:报文交换存储转发的是整个报文,而分组交换是先将报文拆分成若干个分组并对各个分组分别进行存储转发。
当报文较大时,分组交换时延要远小于报文交换时延。
(1分)报文交换的信息格式:以报文为单位,包括报头、正文和报尾。
报文交换的缺点:时延大,时延变化也大,不利于实时通信;需要较大的存储容量。
(0.5分)分组交换的每个分组有一个分组头,含有选路信息及控制信息;交换节点根据各分组头的选路信息选择去向,发送到下一节点。
(0.5分)分组交换的优点包括:1.不同速率、代码、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能互通;2.采用逐段链路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出错重发,提高了传送质量和可靠性;3.线路动态分配,一条物理线路可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
分组交换的缺点:协议和控制复杂,信息传送时延比电路交换要大。
(1分)2.论述MPLS数据转发的基本过程,并与传统路由器方式进行比较(5分)论述要点:画出上图给3分。
对上图展开叙述给1分MPLS相比传统路由器方式的优点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