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概述基因表达概念
(2)DNA与RNA的比较
(3)概述
2、教学难点
(1)类比分析DNA和RNA。
(2)转录过程和原理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一段蛋白质在生物体中作用的视频。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
引出问题:谁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转录
先播放一次完整的转录过程的flase动画。
提问:mRNA在哪里产生?
展示教材PRAN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探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利用动画课件逐步演示转录过程并讲解,师生共同分析归纳转录过程(具体“转录”内容见教材),转录的特点(场所、模板、原料、条件、碱基配对、产物、遗传信息流动等)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便捷等特点,它的使用对本节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如在讲解转录的过程时,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样的处理比较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过程由浅入深,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一点是利用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
2、模型构建,较轻易突破了重难点
对于转录过程的学习,我采用展示动态过程后构建模型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制模型 建构模型 模型演示 展示及评价的过程后,对转录的过程有一个非常好的感性认识。
观看视频
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探究活动』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课件展示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提问: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在哪里?
引导学生推测遗传信息从细胞核到核糖体的传递途径可能情况:
课件展示材料一: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如果加入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合成就停止,而如果再加进从酵母中提取出来的RNA,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合计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概述基因表达概念
正确区分DNA与RNA
概述转录过程和特点
完成转录模型的建构
八、板书设计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基因表达概念
二、DNA与RNA的比较
三、转录
1、过程
2、特点
9.教学反思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科目:生物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一课时
提供者:伊正学
单位:西宁市回族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核心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本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完成。这节课的价值体现在通过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不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DNA是遗传物质、DNA的复制等内容,对于之后的遗传定律、生物进化、四大工程的学习都有着打好基础的作用。
加深学生对转录过程直观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加深认识和理解转录的过程。
小结
基因的表达过程本质上是基因、mRNA、核糖体、tRNA协同作用的结果。DNA分子上的基因,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其过程是在细胞核中通过转录完成的。
整理思路,总结知识
巩固旧知识,引出探究内容。
通过学生分析、想象能力,揭示材料本质。
『探究活动』转录的过程
1、展示“核苷酸的结构图”、“RNA和DNA的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引导学生比较RNA和DNA的结构。
2、展示三种RNA结构图,简单说明RNA的种类及功能:(mRNA、tRNA、rRNA)
设疑:DNA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给mRNA的?
建构知识框架
课堂拓展
1、写出转录出一段MRNA“—CCUGAAGAGAAG—”的DNA母链。
2、将同位素标记的尿核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不久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完成课堂拓展
巩固训练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基因表达概念
(2)DNA与RNA的比较
(3)概述转录过程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类比分析DNA和RNA。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基因表达的概念、转录过程和原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们青海省是进入课改不久的地区,在知识上,学生在初中虽然学过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他们理解上认为一个基因是一段DNA分子,这对完成“概述基因表达概念”目标有阻碍。学生刚刚学过了脱氧核酸与核糖核酸的知识,对于完成“DNA与RNA的比较”、“概述转录过程和原理”目标有帮助。但对于薄弱学校的学生来说,通过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向是我校教学中的难点,所以这节课对我们师生来说都充满了挑战。
3、学生依然留有一些知识的困惑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于DNA的复制与转录依然混淆。DNA复制的条件、特点和转录的条件、特点更是拧成了一团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课标要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属于理解水平的要求。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过程,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能够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体会生命的奥秘。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核心内容。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本节课主要利用探究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总结知识;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用直观的动画来辅助过程教学,建立动态过程的认识;教学中尽可能突出主线,处理好主干知识和侧枝内容的关系,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课件展示材料二:同年,拉斯特(Laster Gold)等人将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发现标记的RNA分子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
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综合两个素材,你认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回答: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观察课件展示的实验,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与讨论”1、2──教材P64
观图分析
认真观察每个过程的变化特点。
回答:细胞核
分析转录过程。
模仿“DNA模型制作”的方法,模拟DNA与RAN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现问题,及时提问。
观看课件,分析归纳转录过程、特点。
得出转录的意义: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类比归纳RNA适于作DNA的信使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