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象形字识字

象形字识字

史上最强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慧眼识字:用眼睛看懂文字》(外国人学汉语老外学汉字的福音)余双红著第六章自然类第一节天地类01 天地日月读音:【tiān】分析:天=大(一个舒展的人)+一(头上加一圆圈指事符号,表示头顶上至高无上的空间)。

天,既然是在人头上加一横表示,为什么不是“天=人+一”构成呢?用“天=大+一”构成,还可以表达天之大。

造字本义:人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

说明:天,高高在上,日月星辰在其中运行,风雨雷电在其中变幻。

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宇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趣谈:“工”和“人”加在一起,就成了天,就力大无边。

词句:天地;天空。

读音:【dì】分析:地=土+也(甲骨文“也”像头尖、身长的蛇,现引申为“同样的,并列的”,或者语气词)。

“也”与“它”同源,表示虫蛇等,代之其它万物,表示“地”是承载万物之处所。

为什么不用“地=土+我”或者“地=土+你”来构成,表示承载我的一方之土,或者承载你的一方之土?因为你我都是特指,不能代表大众万物,就不能表达出大地之厚德。

况且用“也”,既能代指万物,也能表达出“地”,其实是“土”“也”。

造字本义:表示虫蛇等各种动物赖以居住的空间。

说明: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

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词句:大地;天地;地方。

读音:【rì】分析:日=囗(太阳的形状)+一(一,表示永恒,太阳能量充盈,太阳的精华永远不会亏空枯竭,光芒永恒照天地)。

在一圆圈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有某种特性的球体。

造字本义:指在太空运行、发光的天体,太阳。

引申义:太阳由升到落的时间,白昼;白天的,一天的,每天的;每天,一天天地;量词:天,每24小时;(讳,北方方言)雄性器官插入雌性器官。

词句:日月;每日;日前;十年如一日;一日三秋;日新月异。

读音:【yuè】分析:在半圆形中加一短竖指事符号,表示半圆形天体发光的特性。

月亮有圆缺变化,古人遂以残缺的圆形即半圆代表月亮。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它通过折射太阳光在地球的夜空中“发光”。

造字本义:指通过折射日光在夜空中可以观察到的离地球最近的、圆缺变化的星球。

引申义:三十天,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三十天的,每三十天一轮的;量词:一年的十二分之一。

说明:天空中最明显的物体,便是太阳和月亮,古人很早便留意到,而且要想办法把它们写出来。

太阳是圆圆的,形状不会改变,当然是用一个圆形来表示了。

要是月亮又用圆形来表示,不是分辨不开吗?幸而,月亮的形状是会变的,而且大部分时间不是圆的,有新月、半月、满月等形状,既然不适合用圆圆的满月形状,便用新月的形状造“月”字好了。

我们看看甲骨文的“月”字,不是好像一弯新月吗?中国传统的历法,把月亮的一次圆缺周期称为一个月,因此,一些与时间有关系的字,便由“月”组成,如“望”、“朝”、“期”等字。

词句:月饼;每月;月份;月薪。

02 云雨雪读音:【yún】分析:“云”是“雲”的本字。

甲骨文“云”=二(在这里即“上”,表示天宇)+厶(舒卷的线条,表示气流在天上流动)。

当“云”作为动词后,篆文再加“雨”另造“雲”代替,强调其天象特征。

合并字“雲”=雨(代表天象)+云(气团),其造字本义是指飘浮在天空、为地面带来降雨的云团。

有云未必有雨,下雨必须有云。

这里强调能带来雨水的云。

造字本义:指气团在天空飘浮。

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流传,传说,不确切地言说;像气团一样地,铺天盖地地。

合并义:在天空飘浮的汽团。

说明:“云”是天空飘浮的气团;“霞”是晨昏日光照射得光彩纷呈的云。

词句:蓝天白云;云朵;云消雾散。

读音:【yǔ】【yù】分析:甲骨文“雨”在“水帘”之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从云层降水。

造字本义:指天上云层降水【yù】。

引申义:从天空降下的水滴【yǔ】。

词句:雨前【yù】;密云不雨【yù】;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y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手向上翻时是云,手向下翻是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善于耍手段、弄权术。

)【yǔ】;光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yǔ】;久旱得雨,喜从天降【yǔ】;一天下了三场雨,缺少情(晴)意【y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yǔ】。

读音:【xuě】分析:雪=雨(雨水)+彐(【xuě】,表示用手抓持),比喻天空中纷纷扬扬的可以用手抓起的羽状飘落物。

造字本义:低温状态,从天空飘落的可以用手抓起的水做成的羽绒状冰晶。

引申义:使洁白,使纯洁,使干净,洗净。

说明:对于一些冬季的农作物来讲,比如小麦,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过冬。

同时冬季雪水充足,不仅可以减轻当年的旱情,而且,也给来年春播作物的适时播种和苗全苗壮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从而增强土壤肥力。

雪还能冻死很多害虫。

用雪水喂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因此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霜”是近地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的白色晶体;“雪”是从空中飘落的白色羽绒状冰晶。

对于其它很多农作物来讲,霜和雪都是严重打击,“雪上加霜”比喻致命的双重打击。

词句:雪花;报仇雪恨;报仇雪耻。

03 冰雹读音:【bīng】分析:冰=冫(两点水旁,比三点水旁“氵”少一点,表示水凝滞而不流动)+水。

强调“冰”由液态的“水”凝固而成。

造字本义:水因低温而凝结成静态的固体。

引申义:冷的,凉的(口语);使变冷,降温(口语)。

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

常温常压的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汽,固态的水称为冰。

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

它在4℃时密度最大。

水的热涨冷缩是反常的,水在低于4度是是热缩冷涨,导致密度下降,而大于4度时,则恢复热涨冷缩。

这是水最重要也是最奇特的特性之一。

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当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

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先解冻。

但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冰会不断沉到水下,天暖的时候也不会解冻,来年上面的水继续冰冻,直到所有的水都成了冰,那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不会存在了。

词句:冰块;冰冷。

读音:【báo】分析:雹=雨(表示是雨水)+包(雹以雹胚“霰”为核心,外面包有好几层冰壳)。

造字本义:冰雹。

说明:冰雹是雷雨云中水汽凝华和水滴冻结相结合的产物。

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冰雹又称冻雨或冰丸。

雹形成时需要有强上升气流的对流云(如积雨云),因此常伴有雷暴。

词句:冰雹。

04 雷电读音:【léi】分析:雷=雨(表示伴随暴雨、闪电发出的巨响)+田(代表战车的轮子),古人相信伴随闪电的震天巨响,是由天穹轰然驰过的天神战车发出的。

造字本义:天神战车在天顶轰然奔驰,发出震响。

引申义:云层放电发出的震天爆响;军用爆炸武器;令人震憾,令人震惊。

说明:“雷”、“霆”相关,古人称闪电在天空发出巨响的为“雷”,称响雷在地面震动建筑为“霆”。

如雷霆万钧。

趣谈:楷书的“雷”,上面一个“雨”字,下面一个“田”字。

是“雨下在田”便成“雷”吗?不是这样的。

要认识“雷”字,还得从“电”字说起。

原始的“电”字,是闪电的形貌,一条长笔画,上下再加上分支。

“雷”字就是在这长笔画的两旁,加上两个、三个、或四个“田”字。

那么“田”字是什么呢?“田”写得圆些,就是车轮的象形。

原来古人用车轮行走时的“隆隆”声来形容雷声。

把这些声音加在闪电的符号之上,便构成了“雷”字。

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还真细致呢!打雷是一种气象,而且多在雨天发生,所以便加了“雨”为意符,又把表示闪电的笔画省略了。

便成上面一个“雨”字,下面三个“田”字的“雷”字。

后来再减省为一个“田”字,便成了现在的“雷”字。

这种减省的现象,在文字的发展过程中是很普遍的。

词句:雷电;雷大雨小;雷阵雨;地雷;雷管;雷人。

读音:【diàn】分析:甲骨文“电”表示与雨天相伴的霹雳。

造字本义:下雨时天幕上出现的锋利多齿的闪光。

引申义:一种物理能‘以强大能量骤然刺激或冲击(口语)。

词句:雷电;闪电;电火花;电磁场;电鱼。

05 水泡读音:【shuǐ】分析:甲骨文“水”字形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上液体向下流泻飞溅的样子。

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

以此作水,彰显出“水往低处流”的特性。

造字本义: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无色无味且透明。

说明:“水”者,万物生化之源,性趋流汇聚,随势变形,前行不止。

词句:水滴石穿(指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静水流深(暗喻表面不声不响的人却蕴藏着大的智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读音:【pào】【pāo】分析:泡=氵(水)+包。

造字本义:水流动时产生的气球状水沫【pào】。

引申义:透明或半透明的充气物体【pào】;被水包围,浸在水中【pào】;沉溺,长久地处于某个空间(口语)【pào】;量词:表示泪、尿的数量,相当于“滩”【pāo】。

词句:泡沫【pào】;水泡【pào】;泡泡糖【pào】;泡澡【pào】;一泡尿【pāo】。

06 火灰读音:【huǒ】分析:甲骨文“火“字形像地面上的三(多)股腾腾热焰。

造字本义: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

引申义:产生光焰的爆炸或射击;怒气;中医学上的燥气,热气;热烈的。

词句:火冒三丈;火眼;火爆;红火。

读音:【huī】分析:灰=(【yǒu】,即“又”,表示用手抓持、拨动)+火(火堆)。

造字本义:木柴完全燃烧形成的粉尘状物质。

引申义:粉尘;无热量的,寂灭的,无生机的;草木烧透后的颜色。

趣谈:“灰”字是一只手放在火上面。

手放在火上而不怕烫,就表示火已经熄灭了(或下面是已经烧过的东西,已经是灰了)。

所以灰心的人是那热情(心中的火)已经熄灭的人。

灰心的结果:或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

这些情形,是退后跌倒的预兆。

对于这些不论因遭受挫折患难而灰心,或受人批评心灵受伤而灰心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就要用“炊”字。

“炊”是古时煮饭时,人要用嘴吹火使火更旺(欠是吹的省略)。

所以对这样的人都要勉励鼓励他们、吹火使他们烧旺。

不要轻看灰心的人,要给他们新的盼望,挑旺他们的热心,免得陷在魔鬼的网罗里面。

词句:草木灰;灰尘;灰头灰脸;心灰意冷;灰沉沉;灰姑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