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由三部分构成:物资管理、生产过程物流(又叫制造支持)与实物配送。

这三个部分依次贯通,构成企业完整的物流过程。

物资管理主要涉及与企业供应有关的内容。

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定货模式的决定、采购定单作业、生产物料计划等内容。

它就是企业向内物流,又被称作供应物流。

生产过程支持主要指制造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等的储存,与在仓库、生产车间之间,以及生产车间内部流水线之间与不同工位之间的流动。

又称企业内部物流。

实物配送主要就是指企业产成品的向外流动,包括运输、仓储、配送计划、货物交付、售后服务等内容,就是企业的向外物流。

因其与营销活动的密切联系,又被称作营销物流。

具体而言,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运输管理、存货管理、设施构建、物料处理以及信息与通讯。

1.运输管理
具体包括:
(1)企业自营运输/委托外部运输公司经营的决策。

即企业究竟就是采用自有车队还就是委托外部运输公司代为运输(简称委外)。

采用自有车队可以实现较好的控制,但就是,自有车队需要占用企业投资,且管理成本会上升。

采用委外经营可以省下建车队的投资,但就是企业对外部承运人的控制能力会低于对自有车队的控制,且由自有转向外包会带来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因此需要从总成本角度进行比较后再决策。

(2)运输方式的选择。

企业可以选用的运输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有空运、水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与管道运输。

除管道运输较为特殊,主要用于运送液体与气体物质以外,其她四种运输方式之间基本可以通用。

运输方式不同,运输的速度与运输成本也各不相同。

企业需要比较不同运输方式对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的不同影响做出选择。

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与存货成本对企业造成的压力日益上升,存货成本的削减对企业来说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选择运输方
式时,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运输的速度与质量。

(3)向内运输与向外运输的整合。

一般企业都会同时存在向内运输与向外运输两种流动。

如何将这两种流动结合起来,实现内外运输的整合,就是减低空车驾驶率,降低运输成本的一个
重要领域。

而这种整合,需要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协调运作。

如果企业设立了综合物流部,将物流作业整合起来,则运输上的协调可以较为便利地得到实现。

(4)国际运输管理。

如果货物需要实现跨国界的转移,就要安排国际运输。

相比于国内运输而言,国际运输要复杂得多。

首先,需要涉及进出口的手续,包括通关、商检等;其次,运输距离大大增加,运输的时间与成本也大大增加;第三,由于很少企业可以凭借自身资源完成货物的跨
国流动,因此,对于国际运输,一般企业都就是采取委外方式,这就涉及承运人的选择与管理问题。

2.存货管理
具体包括:
(1)采购。

采购就是企业存货的根源,采购政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存货水平。

采购的成本与质量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存货成本与质量。

因此采购部门应与生产与销售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生产与销售需要的存货可以实现充分的供应,同时基于需要的采购也可以避免存货水平的过度上升。

(2)原材料存货管理、半成品存货管理、产成品存货管理。

企业存货形态多种多样,有原材料、半成品与产成品存货,此外还包括生产、办公耗材等。

但前三种就是存货管理关注的主要领域。

存货管理包括存货结构管理、存货水平管理、存货补给管理、存货流动速率控制等。


货管理就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最重要内容。

(3)服务与零部件支持。

存货管理除了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物品管理,还包括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零配件与维修保养材料的计划与管理。

例如汽车厂在根据生产需要制造发动机时,还要根据所生产的车辆总量按一定比例生产出车辆维修、更换所需的发动机或发动机零配件,投放到维修系统中去。

3.设施构建
主要涉及:
(1)厂房、仓库与配送中心的选址。

厂房、仓库、配送中心等设施,就是物流系统中的结点,就是运输活动的起点或终点。

这些设施的数量与选址会直接影响点与点之间的运输距离,从而对运输成本与到达时间产生决定性影响。

因此,物流结点的选址也就是物流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且由于它涉及企业的长远投资,一般属于企业的战略性物流决策。

(2)厂房、仓库与配送中心的建造。

在进行厂房、仓库与配送中心建造时,需要根据生产、储存与物料移动的特点以及所处理货物的特性与土地、建造成本进行综合决策。

4.物料处理
主要包括:
(1)包装。

产品包装分为内包装与外包装。

内包装又称销售包装,主要目的就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刺激购买欲望以及便利消费者购买与使用。

外包装又称运输包装,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货物与便利搬运。

物流所关注的就是后者。

由于包装方式会对产品的搬运与储存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把包装放在物料处理中进行讨论。

包装的成组化对于产品的搬运效率与存放空间的有效利用起着重要影响。

(2)物料搬运。

指物料在设施内部的短距离位移活动。

物料搬运的效率取决于库房的构造以及物料搬运系统的效率。

(3)挽救与丢弃处理。

指对于库房中的受损物料或过时、过期物料的处理。

恰当的挽救措施可以使受损物料重新具有价值。

而对于由于损坏或过时、过期而无法挽救的物料也需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的丢弃处置。

5.信息与通讯
涉及与物流相关的信息系统作业,主要包括:
(1)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就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先导。

准确、及时的预测可以减少企业的缺货情况并降低企业的安全库存水平。

如果需求预测可以百分之一百准确,企业就没有必要准备安全库存。

但由于市场就是瞬息万变的,完全准确的预测几乎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企业不得不持有一定数量的超量库存以应付不时之需。

但就是预测精度的提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安全库存的需要量,从而降低存货成本。

以往企业的需求预测多就是由营销部门来完成,但往往所获得的预测数据只就是营销部门希望达到的销售目标。

现在,有些企业开始由物流部门来承担需求预测工作,因为物流部门就是直接与市场与客户接触的部门,当货物由物流部门手中流向客户手中的时候,物流部门所捕捉到的销售点信息( point-of-sales in- formation)就是市场需求的最真实反映。

(2)定单作业。

定单作业指的就是企业接受客户定单并按照客户定单要求将货物送达客户手中的过程。

定单作业效率与效果直接影响到客户能否在指定时间与地点收到所需的完好状态的货物。

企业定单作业就是由物流部门来完成的。

物流部门的作业人员收到客户定单以后会进行客户资信度的检查与库存水平与地点的盘查,随后向属下的仓库发出发货指令并联络内部
车队或外部承运人。

仓库收到指令后,会按照定单要求进行货物拣选与包装,最后,车队或外部承运人将定单货物交付到客户手中。

在上述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信息的流动,如,客户定单的传送、客户资信记录的检查、库存点与库存水平状态的查询以及仓库、车队的信息作业等。

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供应商提供定单状态即时查询等。

(3)制造资源计划。

指企业完成制造过程所需的各种资源的需求计划。

由于企业制造涉及物料、机器设备、人力、资金等多种资源的投入,计算起来相当复杂。

目前企业通常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

常用的软件有MPR系统、ERP 系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