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东汉的盛衰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
秦朝在中央设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锦衣卫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汉武帝能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主要前提是( )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城市管理制度的健全
D、分封制的全面推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是( )
①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②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
③两朝都有过对边疆少数民族友好往来④都城都在长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长安城里的“市”是指( )
B、居住区
C、作坊区
D、宫廷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武帝汉明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水排是一种( )
B、冶铁工具
C、灌溉工具
D、耕种工具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
A、王景
B、李冰
C、郑国
D、杜诗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应归纳为(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西汉的城市建设很有特点,在其都城长安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称为( )
A、街
B、坊
C、市
D、场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两汉时东西二京指的是( )
A、北京南京
B、北京天津
C、长安洛阳
D、洛阳开封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秦汉时代巴郡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培育出优良稻米
B、丹砂开采的发展
C、柑橘种植发达
D、大规模种植粟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造成东汉后期拥有军政大权的州郡长官乘机扩大武装力量,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政权的历史原因是( )
A、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外戚和宦官专权
C、黄巾起义使东汉名存实亡
D、皇帝年幼无知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东汉时,著名科学家张衡著有《两京赋》,其中的“两京”指的是( )
A、咸阳和洛阳
B、长安和洛阳
C、长安和镐京
D、咸阳和长安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幵放的社会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如下图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对哪个地区的管理措施( )
A、西藏
B、台湾
C、新疆
D、云南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技术有( )
①水排②钢材制作方法③瓷器的发明④利用水力鼓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东汉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解析】:
➢第21题【单选题】
汉初的几位皇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
D、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
【解析】:
➢第22题【单选题】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珍贵文物——素纱衣。
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丝织技术( )
A、秦朝
B、汉朝
C、西周
D、三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3题【单选题】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
【解析】:
➢第24题【单选题】
下列人物曾经在全国各地兴办郡国学的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和帝
【答案】:
【解析】:
➢第25题【单选题】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统一思想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据此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解析】:
➢第26题【填空题】
下图人物是______。
他在______年重建汉政权,定都在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7题【填空题】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或名称。
①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______。
②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______。
③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______。
④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8题【问答题】
联系现实
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
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
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
秦始皇时期,大兴宫室,砍伐殆尽。
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
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
请你举例说明汉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黄河的?联系现实,你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答案】:
【解析】:
➢第29题【问答题】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
【答案】:
【解析】:
➢第30题【材料分析题】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
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
……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
”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