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中考复习计划一、通读课标,把握教材,掌握方向课程标准是备考的依据、方向。
把对课标的学习理解和授课紧密结合,课标的使用不只是在复习中,而在新授课时就要开始注意运用。
依托课标,是06年试卷的一个明显特征。
各省的试题基本上依据课标,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这样就为教师以后的教学起了导向作用,让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又要跳出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有意识培养学生用开阔的视野关注思品,关注时事,为以后教学中真正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关注教材,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教材。
在授课中又不要仅限于所用教材,要"一标多本"。
多看其它教材,各版本教材结合,用"他山之石"尽为我用。
二、扎实基础,重在落实什么是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学习兴趣等,不单单是基础知识。
这也是有些老师的误区所在。
没有教给学生学习思品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而是知识的强行灌输。
时间虽用得很多,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为什么要抓基础:基础抓实了,知识积累多了,方法掌握了,自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学生会以不变应万变,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到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方法。
如何抓基础:如何落实基础知识,老师们各有各的招法。
我有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考试检测,及时巩固考试日常化,检测课堂化。
也就是说要时常检测过关。
有的学校实行月考、课前听写制度,这些办法很好。
但有的老师也说了些困难,课时少,时间紧,要是测验、听写的话就会讲不完课,完不成教学任务。
其实初中生的认知程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有些知识是有必要的记忆的,任何学科知识离不开记忆。
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根本,应用是目的。
第二、转换角色,画龙点睛不要怀疑学生的能力和潜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
老师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用很少的时间,有很高的效率,不要大包大揽,常言道"包办的不幸福"。
第三、加强学习,关注热点思品与现实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要注意关注热点问题。
现在命题选取的信息量非常的大,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学习,学课本相关知识还要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及时充电,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第四、技巧训练,重在平时在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在解题技巧上犯一些幼稚的毛病,如错字、白字,答题丢问,答非所问等。
造成无谓的失分。
克服这些错误不只是在考试和模拟训练中,应该在每一次的提问和练习,甚至听写中,平时养成好习惯了,考场上才有好成绩。
三、2013年中考思品备考计划及方法指导第一个阶段:新授课阶段时间安排:2012年9月份----2013年2月底内容安排:学完九年级思品全一册方法指导:新授课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把每节课的知识扎扎实实的教给学生,为今后的复习打下基础。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课标要求,学习课标解读要认识"课标"的重要性:"课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制订和颁布的,是教育部文件,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学思品教学的要求。
教科书的编写要以"课标"为依据,全面贯彻《课标》规定的思品课程目标,根据《课标》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
所以我们授课和备考都要依据课标。
如何使用课标:课标既然是我们学习和备考的依据,就要准确使用。
要把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紧密地结合,通读课标解读,核对该课对应课标内容标准。
有的是一课一标,有的是一课几标,有的一课涉及几个学习主题中的小标。
从掌握每一个学习主题的要求,到每一课的知识点的落实,都要贯彻到位,只有解读课标,明确教学任务,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作为一种学习的资源,教师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新的诠释,只要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新教材的编著者。
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每一堂课,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方法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满堂灌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第二个阶段:学习主题复习阶段时间安排:2013年3月初----2013年5月中旬内容安排:七八九年级的主题知识复习方法指导单元复习(学习主题复习)是我们进入复习阶段的第一步,是夯实基础的阶段。
单元复习的目的是什么?思品的知识具有关联性,所以单元复习可以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关联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能力。
怎样做好单元复习,这是老师们最关心的。
第一步就是了解课标要求。
如果说在新授课中,我们只是注意了课文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话,在学习主题的复习中要深刻体会课标的要求。
老师们经常听说课标,但是具体怎样用课标,课标和考试有什么联系,有的老师可能还有疑问。
在这点上往往是有些老师最欠缺的,即使有课标,也不会充分地去运用。
在课标中规定了每个学习板块的若干学习主题,围绕着学习主题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而这三维目标就是中考命题要达到的要求。
由于不是讲授新课,所以要学生知道课程标准中要求达到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属于识记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列举、指导、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
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最低层次。
这类知识就多出现在选择题中。
属于理解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
此类知识的考察多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属于运用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
此类知识多用于出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
并且多用于主观性试题的考察。
初三中考政治复习计划安排IT知识解析2019-02-24 19:43•••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政治复习以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主要任务就是备战中考、冲刺中考,对于教学来讲就是要搞好最后的复习准备工作,为使本校政治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中考打基础的指导方针来制定计划,实施教学,系统复习,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第三轮复习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全面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确保xx年中考政治取得好的成绩。
二、学生分析1、本届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上届偏弱,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等指标较小,特别是各班的优生人数偏少。
2、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在应用知识解题能力偏差。
3、学生对政治分析题适应能力较差,不能用所学知识点来回答。
三、复习目标要求1、要紧扣新课程标准这个中心,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与时代性,复习指导的实施要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和课改方向。
2、以学生为本,复习备考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复习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本知识系统教学,争取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理疏导,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进而构成立体知识系统。
4、做好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分层布置作业,争取合格率和优秀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复习建议1、要扎实基础知识,构成知识框架。
在第一轮复习中,对初一、初二、初三各章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科学地梳理,使学生思路清晰,这是熟悉课本内容的基本要求。
上新课时,学习知识往往是由课节框目点,复习时,可由点目框节课,一来二回,可使课本知识脉络清楚,当然最好能用图表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点简明而准确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构成知识框架,便于巩固、记忆。
2、利用实例说明基本观点,提高综合能力。
在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使其能结合实例解决问题:即面对实例,能就事例迅速找到对应知识点,能寻找到知识点在课本中相关的范围和位置。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试卷集中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对课本知识点的反应、查找、连接的速度与能力。
3、关注时政,准确联系政治观点要结合社会中的热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判断,连接所学政治观点加以解决,学会抓住时政中关键字、词、句所传达出的相关信息点,才可能做到准确把握、运用得当。
所以,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提高。
五、复习安排1、第一轮复习(2月18日4月13日)在第一轮复习中紧扣教材,夯实基础,抓住新航标上的知识点及习题进行系统复习,逐一过关,不留死角。
同时关注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学生解题应变能力。
在复习中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
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
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
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即新航标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六、具体进度1、第一周:结束新课2、第二周:复习九年级一二单元3、第三周:复习九年级三四单元4、第四周:复习八年级上册5、第五周:复习八年级下册6、第六周:复习七年级上册7、第七周:复习七年级下册8、第八周:专题复习问答题9、第九周:做三套有价值的综合试卷总之,在政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注重过程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从而获得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