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1)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1)

表1 R=Ω
实验次数
U/V
I/A
1
2
3
表2 U=V
实验次数
R/Ω
I/A
1
2
3
学生讨论分析得:
1、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

2、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作用2:

师设疑:这里探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即要以数据形式,得出正反比关系?前面我们已接触了很多,同学们能否举出一个例子。
(一)复习提问
师问:电路在正常状况下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生答:———。
师问:电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电压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答:———。
师问: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用什么来
测量?
生答:———。(教师画出大致电路图:
展示幻灯片)
师问:如改变电路中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大小可采取什么措施?
生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进一步猜想: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分别存在什么定性关系?
师问:我们在前面探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采用什么法?
师问:怎样来控制?
学生答,教师板书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探究通过导体的I与U、R之间的关系(板书)
1、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关系。
2、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关系。
师问:电路中,导体两端电压用什么测?怎样连接?(在幻灯片上打出)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14.1欧姆定律(1)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存在什么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并知道欧姆定律公式有何物理意义?并知道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3、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4、重视学生对物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难点: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




《导》P-37 课前预习
施教日期年月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师请同学们猜想: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分别存在什么定量关系?他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交通规则”。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究的课题:
第三节 欧姆定律
(三)探究新课
(教师把学生的猜想以副板书形式板书。)
(学生如沉默,可让其讨论得:改变电压、电阻)
师引:什么是电阻?日常生活中哪些是通过增大电压来增大电流、哪些又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的?
师在实验时与学生一起探究滑动变阻器在两次实验中的作用。
师引:图象分析是我们常用的分析方法、完成P110的坐标图象
师引: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用实验的方法精确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二、欧姆定律
(1)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教师强调一一对应关系)
学生此时可能会沉默,教师可让其讨论?
师点:我们在探究G与m关系时是怎样研究的?
师问:这里对G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吗?
师点: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避免守株待兔的笑话再发生。)
师问:这里我们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电压多次测量?
(这里学生方法可能有两种:1、变电源电压。教师让学生回忆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得:2、加滑动变阻器。展示幻灯片)
2、P-38课堂检测
家作
《自主检测》
(2)公式:I=U/R
1、师简述公式得来。
2、验证实验结论。
3、请学生以此出题目(知其2必知其三)
4、单位:I——A U——V R——Ω(板书)
(3)变形公式:U=IR
R=成反比吗?
教师让学生设计表格(书本已出现,不必花多少时间。)




巩固练习
1、P-37课内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