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工序为:基础施工、结构施工、绿化施工、室内装饰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固废、废水,其排放量随工序和施工强度不同而变化。

1、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其中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养护废水以及设备工具清洗水等。

治理措施:项目施工期间生活污水产生总量较小,依托周边现有预处理池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蒲江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养护废水以及设备工具清洗水等,主要含碱性物质、SS和石油类等,项目在工地建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全部进入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或用于工地降尘,不外排。

施工期结束后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影响随之消除。

2、废气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源有扬尘、汽车尾气和油漆废气。

扬尘是指露天堆场、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建筑垃圾的搬运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动力道路扬尘。

(1)扬尘本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扬尘主要来自:a土方开挖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管网布设路面开挖产生的扬尘;b建筑材料的堆放、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c施工垃圾的堆放及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d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

治理措施: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米以内。

但因其属低矮排放源,影响范围小,时间较短,随施工结束后其影响会随之消失。

扬尘防治措施:a、抑制扬尘的一个简洁有效的措施是洒水。

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

b、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和搅拌作业产生的扬尘主要特点是受作业时风速大小的影响显著。

因此,禁止在大风天气时进行此类作业以及减少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是抑制这类扬尘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c、对拟建四周采取配置工地滞尘防护网、设置围挡,阻挡扬尘。

优先建好进场道路,采取道路硬化措施,并采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及敏感点的危害,必要时采用水雾喷淋以降低和防治二次扬尘。

d、施工车辆进出场地时限速。

在土方挖掘、平整阶段,运输车辆必须做到净车进出场,最大限度减少渣土撒落造成扬尘污染。

在运输、装卸建筑材料时,尤其是泥砂等物质,应采用封闭车辆运输。

e、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四川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川环发〔2013〕78号),施工期严格落实“六不准”、“六必须”规定:必须湿法作业,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设备,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综上,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2)车辆废气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以及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机械燃油废气,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

治理措施:对于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以及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机械燃油废气,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由于这一特点,鉴于施工场地扩散条件良好,因此对其不加处理也可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3)装修废气施工期间不使用油漆,废气产生源主要为涂料及乳胶漆废气。

本项目建筑物外墙涂料主要为金属漆和防锈漆;室内装修阶段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主要是保温板、隔热板以及乳胶漆等有机溶剂(主要有丙烯酸防水涂料、溶剂型胶粘剂、水性阻燃剂、防水剂等)。

其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苯和甲苯,此外还有极少量的汽油、甲醛、丁醇和丙醇等。

治理措施:应尽量使用环保乳胶漆及涂料,公共装修乳胶漆及涂料使用量较大,应尽量减少乳胶漆及涂料的储存量和储存时间,根据装修进度分批购买;待使用完后,应该及时对乳胶漆及涂料桶进行清运、处理。

装修废气防治措施:建设单位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有中文标识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名、厂址等。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设备。

3、噪声施工期间由于使用挖掘机、推土机、电锯、电钻、吊车等施工机械,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源强约为70~85dB(A),其特点是突发性和间歇性。

治理措施:(1)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护,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因缺乏维护造成施工机械噪声的额外升高。

(2)提倡文明施工,对人为活动噪声应有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尽量减少人为大声喧哗,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3)合理进行施工总平布置。

施工单位必须合理设计施工总平面图,将木工房、钢筋加工间等产生高噪声的作业点布置于项目的中央,以有效利用施工场区的距离衰减,从而减少对项目周边的影响。

在室内施工时期,关闭窗户,并做到文明施工。

(4)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禁止高声喧哗,避免不必要的噪声发生;(5)本项目离周边敏感点很近,周边均为居民、幼儿园等,因此本项目禁止夜间施工。

合理统筹施工进度和安排,尽量避免中午(12:00~14:30)施工,禁止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

由于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除修筑建筑隔离墙进行隔声外,无特殊降噪措施,故噪声传播较远,受影响面较大,施工方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杜绝深夜施工噪声扰民,同时中、高考期间不得进行施工。

如果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强噪声施工,应首先征得当地建委、城管、环保等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及时公告周边居民,同时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局,以免发生噪声扰民纠纷。

施工期间的场界噪声必须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

在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的标准进行施工,本项目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4、固体废弃物本项目施工固废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开挖土石方、建筑废物、作业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治理措施: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预计基础开挖土方量约为16900m3,由于挖方量较小,基本能满足本项目回填和场地平整所用;建筑废物主要包括废弃钢筋、塑料制品、碎砖瓦砾、装修期产生的装饰材料、木板、油漆桶等,其中废弃钢筋等金属制品、部分塑料制品、木材、油漆桶、涂料桶等可以回收利用,可回收建筑固废约占总量的30%,不可回收建筑固废由施工单位及时清运至市政规划的建筑渣场统一处理;建筑工人日常生活产生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设有1条大米生产线及储存库,并配套蔬菜、水果、肉类冷藏库等暂存设施,其中仓储设施无具体生产工序及污染物外排,故本次评价重点在精米加工工序。

该工艺流程包含稻谷收购、卸料、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色选、检验、计量包装等工序,主产品为大米,副产品有米糠、次米和碎米、谷壳,副产品(米糠、次米、碎米)外售给饲料厂做饲料用,谷壳外售酒厂综合利用。

本项目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危害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方面。

项目具体产生污染物分析如下:1、废气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有卸料粉尘、生产工艺粉尘。

(1)卸料粉尘本项目收集的稻谷来自于当地农户和省食油储备库收购的稻谷,全部已晒干,进厂不需要再烘干,晾晒在地面上收集装袋的时候有灰尘混入,因此运回厂内卸料时,通过输送机由低到高进入仓库时会有大量粉尘产生,全部以无组织形式排放。

治理措施:卸料时在仓库内进行,仓库处于密闭状态,卸料粉尘只是在卸料的时候产生,具有偶发性,呈无组织状态通过重力沉降后,每日经扫帚清扫处理。

(2)生产工艺粉尘稻谷加工时的产尘工序有:稻谷投料、初清、去石、谷物去壳、碾米、抛光等工序。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1310谷物磨制行业产排污系数表中“稻谷碾磨工业粉尘产排污系数为0.015kg/t-原料”,年加工稻谷28570吨,则本项目谷物去壳、谷糙分离、碾米、抛光等生产工序产生的粉尘为0.43t/a。

项目生产区拟进行密闭并采取集气罩收集处理后排放,集气罩在加工区密闭状态下补集效率为90%,剩余10%呈无组织状态通过重力沉降于生产区,每日经扫帚清扫后处理。

则进入处理器粉尘量为0.387t/a,呈无组织状态通过重力沉降粉尘为0.043t/a。

治理措施:项目在生产线一侧设专门的投料口,装载机将稻谷运倒投料口处堆积,可遮盖投料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粉尘的四处飘散,且投料口位于车间内部靠里一侧,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在加工车间中部位置设置两组高压脉冲布袋除尘器。

其中一组,主要负责米机及抛光机粉尘收集。

碾米机和抛光机上自带有收尘管,通过风机负压抽风将米糠吸入旋风除尘器内,大部分米糠通过除尘器下方卸料口由编织袋打包收集,仅有少量粉尘通过旋风除尘器上方排气口引入到布袋内收尘;另一组设备主要负责振动清理筛、去石机、砻谷机粉尘收集,振动清理筛、去石机、砻谷机均自带有集尘管道。

项目两组设备由布袋除尘器补集效率为90%,处理效率不低于70%,则有组织粉尘排放量及排放速率为0.116t/a(0.07kg/h),粉尘经处理后统一汇总至一根排气筒(15m)排放。

项目拟设置风机风量不低于6000m3/h,则生产工艺排放浓度为11.77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有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120mg/m3、3.5kg/h、15m高排气筒)后排放。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有关规定,要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卫生防护距离,经预测,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粉尘防护距离设置为50m,评价要求以生产车间边界设置50m的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生产车间边界50m范围内,无敏感点。

环评要求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今后不得引入居民区、机关、食品厂、自来水水厂等对外环境要求较高的企业、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以及其他与本项目不相容的行业及敏感目标。

另加强日常管理,将现有设备、收尘管道及除尘设施上的粉尘清扫干净,保持清洁卫生。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降低运输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废水厂区实行雨污分流,根据业主方所提供设计的平面布置图,项目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功能划分明确。

项目生产中抛光使用水,但均进入产品,无生产废水产生,因此,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项目员工人数15人,不涉及食堂和住宿,按照用水量50L/人·d计算,日常生活水的用量为0.75m3/d(273.75m3/a),排污系数按照0.8计算,本项目日常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为0.6m3/d(219m3/a)。

经拟建预处理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蒲江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

废水排放情况见表1。

表1废水排放情况表废水种类废水量(m3/a)排放情况NH3-N COD BOD5SS生活污水产生219浓度(mg/L)30350300200产生量(t/a)0.006570.076650.06480.0438预处理排放219浓度(mg/L)25270200150排出量(t/a)0.0054750.059130.04380.03285(GB8978-1996)三级标准(mg/L)---500300400蒲江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浓度(mg/L)5501010排出量(t/a)0.0010950.010950.002190.00219(GB18918-2002)一级A标准(mg/L)5(8)5010103、噪声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大米加工设备、除尘设备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声值在80~90dB(A)范围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