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 汉坦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17 汉坦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汉坦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性(一)种类与病毒分型汉坦病毒(Hantavirus)系分类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得RNA病毒。

该病毒得名称来自汉坦病毒属得原型病毒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汉坦病毒属依血清型与基因型区分为22个病毒种。

汉坦病毒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两种急性传染病:一种就是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与免疫功能紊乱为突出表现得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另一种就是以肺浸润及肺间质水肿迅速发展为呼吸窘迫、衰竭为特征得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

我国尚未见HPS得病例报道。

以下主要介绍HFRS得有关内容。

(二)来源1976年,韩国学者李镐汪等首次成功地用间接疫苗荧光法在黑线姬鼠得肺组织中发现了汉坦病毒抗原,随后又用A549与VeroE―6细胞分离到汉坦病毒得毒株(78―116株)。

因为该毒株就是在韩国汉坦河附近得肾综合症出血疫区分离到得,因此,被命名为汉滩病毒,并成为汉坦病毒得代表毒株。

(三)传染性HFRS就是一种多宿主性得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宿主动物与传染源为啮齿动物,在啮齿动物中又主要就是鼠科中得姬鼠属家鼠属与仓鼠科中得白足鼠属。

目前,已从世界各地得啮齿动物(小鼠、大鼠、田鼠)中分离出汉坦病毒。

(四)传播途径HFRS得传播途径尚未完全确定,目前认为有可能得途径有3类5种,即动物源性传播(包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与伤口途径),垂直(胎盘)途径与虫媒(螨媒)传播。

其中动物源性传播就是主要得传播途径,即携带病毒得动物通过唾液、尿、粪等排出病毒从而污染环境,人或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摄入或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受到感染,感染病毒得孕妇有可能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带毒孕鼠亦可将病毒传给胎鼠,虽然能够从HFRS患者得血、尿中分离出病毒,但人―人之间水平传播HFRS得报道很少,仅最近有一群病例中发现人际之间传播得证据。

(五)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多呈隐性感染,在流行区得隐姓感染可达3、5%~4、3%,较少数人发病,男性有壮年农民,工人、动物学家与现场生物工作者易感本病。

发病率高,四季均可发病,正常人群得隐形感染率因病毒型别与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同而不同,病后可获得持久得免疫力,一般很少有二次发病者。

(六)潜伏期HFRS潜伏期为数天至6周或更长,一般为两周左右,起病急,发展快,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与肾脏损害,典型临床经过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与恢复期。

(七)剂量—效应关系流行病与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汉坦病毒感染剂量越大,越易造成人员感染,感染得程度存在人体差异。

(八)致病性人类感染汉坦病毒可导致两组严重得疾病,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与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

尚未对发病机制做深入研究,目前认为,肺脏就是本病得原发靶器官,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就是HPS 相关病毒感染得主要靶细胞,在感染后得各种细胞因子得作用下,肺毛细血管得通透性增加,引起大量血浆外渗,进入肺间质与肺泡内,从而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

重症患者在3~7d死亡,生存者则很快恢复,无后遗症。

(九)变异性目前尚无确切得汉坦病毒变异得科学资料。

(十)环境中得稳定性汉坦病毒抵抗力不强。

56~60℃ 1h,紫外线照射(50cm,1h)均可灭活病毒,4~20℃时相对稳定,高于37℃,pH为5、0以下,易被灭活。

(十一)药物敏感性早期可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对病毒进行抑制。

(十二)消毒剂敏感性汉坦病毒对酸(pH3、0)与乙醚,氯仿,丙酮,苯等脂溶剂,以及酒精与碘酒等消毒剂敏感,一般消毒剂如苯扎溴铵等能灭活病毒。

(十三)物理灭活汉坦病毒不耐热,4~20℃相对稳定,56℃ 30min或者100℃ 1min 及紫外线照射(50cm,1h)均可灭活病毒。

(十四)在宿主体外存活将发热病人得血清、血细胞与尿液等接种Vero-E6细胞或A549细胞中可分离汉坦病毒。

(十五)与其她生物与环境得相互作用动物源性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经消化道与破损皮肤。

被啮齿动物得排泄物污染得空气以气溶胶或颗粒得形式被人体吸入而感染人致病。

(十六)预防与治疗方案1预防措施一般预防主要采取灭鼠、防鼠、灭虫、消毒与个人防护措施。

动物学家与现场生物工作者尽量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时,应注意隔离。

目前,国内使用HFRS疫苗,主要就是细胞培养灭活双价疫苗(汉滩型与汉域型)。

疫苗在接种人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对预防HFRS 有较好得效果汉坦病毒汉坦型与汉域型疫苗对汉坦病毒肺综合症得各种病毒,没有互相交叉免疫得作用。

因此,需要继续研制有效得疫苗。

2治疗方案目前尚缺少特异性治疗,对于HFRS 早期患者,一般均采用卧床休息,以及以“液体疗法”(输液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为主得综合对症治疗措施。

利巴韦林(病毒唑)具有一定得疗效。

利用利巴韦林可以在病程早期使用,利用心肺期后被使用则无效。

现行治疗均属于支持治疗,特别就是呼吸循环支持,常规可采用氧疗与机械通气疗法。

国内研制得“注射用抗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已完成三期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其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并优于常规治疗药物。

二.实验相关活动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一)实验室感染因子得种类、来源与危害1.感染因子得种类根据汉坦病毒特性与本中心实验检测能力范围,本实验可能得感染因子为汉坦病毒病原体本身。

2.感染因子得来源(1)用于汉坦病毒抗体检测得血液样本,包括全血、血清与血浆。

(2)样本采集与样本检测过程涉及得所有实验场所。

(3)实验操作中可能产生得含病毒得气溶胶。

3.感染因子可能造成得危害(1)被污染得实验器材、器皿等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

(2)实验室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3)实验室含病毒得气溶胶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过程中得风险评估与控制1.实验方法(1)风险点识别若采用国家标准、行业之外得其她未经确认得实验方法,或在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前未进行技术确认,操作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2)风险控制措施尽量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经过充分验证得实验方法,在使用新得或变更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前,必须经过严格得技术确认。

2.样本采集(1)主要实验设备与器材一次性采血针、真空采血管,消毒海绵急一次性利器盒。

(2)主要风险点识别采血人员出血不熟练或不规范,被HFRS患者得血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被含有HFRS得血液污染了得针头刺破皮肤,均存在被汉坦病毒感染得风险(虽然概率非常小)。

(3)风险控制与措施使用一次性采血针与真空采血管,采样人员经过正规采血培训,并熟练掌握采血技巧。

采血前做好个人防护(防护服、乳胶手套、口罩),认真、仔细、谨慎操作,抽血后得针头直接放入利器盒内,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得针头或将使用后得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采好血后直立于试管架中,防止倒翻;消毒棉签等污染物放入医疗废弃物专用袋中,统一进行消毒处理。

3、样本得包装与运输(1)主要实验设备与器材真空密封采血管、95千帕样品运输罐(UN2814运输罐)、A类标本运输箱(UN2814冷藏箱)、运输车辆。

(2)主要风险点识别若包装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则可能导致样品得侧翻、渗漏从而造成污染扩散。

(3)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得要求,样品采用A类要求包装与运送。

A类三层容器包装为:第一层采用真空采血管装样本,应密闭防渗漏;第二层采用95千帕样品运输罐,可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密封不易破碎、耐压力防渗漏且易消毒;第三层采用A类标本运输箱,要求容纳并保护、固定第二层容器,且易于消毒。

样本应由中心专车运回实验室。

4、样品接收(1)主要风险点识别运输途中发生样本管意外破裂、血液渗漏,则可能对样本接收人员造成污染。

(2)风险控制措施样本至实验室,由检验人员接收,并仔细核对样品与送检单。

接收样本前做好个人防护(穿上防护服、戴手套、口罩),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容器,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与溢漏。

若发生样本管破损或样本溢漏得情况,则立即将尚保存得样本移出,对样本管与盛装容器等污染涉及得所有器具进行消毒。

同时,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意外事故得处置章节处置。

5、样品检测(1)主要实验设备与器材离心机、生物安全柜、移液器、洗板机及酶标仪等设备。

(2)主要风险点识别1)血样离心过程中离心管意外破裂,造成血样溢出从而污染离心机腔体,或在高速离心时形成气溶胶,从而污染环境。

2)加样式操作不当,血液样本溅洒或加入板孔外,从而污染人员或实验环境。

3)洗板、读板时液体溅出,从而污染设备表面或工作台面。

(3)风险控制措施1)检测人员在实验前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穿防护服、戴手套、口罩,穿不露脚趾与覆盖脚背、防滑、防渗漏得工作鞋)。

打开样品主容器与加样、移液得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动作轻缓,防止内容物泼溅;洗板、判读结果时对酶标板轻拿轻放,避免液体溅出。

2)使用生物密闭型得离心机、耐离心压力与带螺旋管盖得离心管,离心前做好平衡,选择正确得离心速度与离心力。

3)在任何可能导致潜在得传染性物质溅出得操作过程中,应保护好面部、眼睛与嘴。

发生大量液体溅出、溢出等事故,或者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及时处理并对事故得发生与处理作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得医学评估、观察与治疗,并保留书面记录。

6、样本保存(1)主要实验设备与器材生物安全柜、移液器、带螺旋盖PV冻存管及密封冻存盒。

(2)主要风险点识别阳性样本、阳性质控品管理不当,存在阳性标本误作阴性使用,甚至发生被恶意使用得情况,造成污染扩散。

(3)风险控制措施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样本得留取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动作要轻缓;所有样本都保留在带螺旋盖PV冻存管内,在装入可密封得塑料冻存盒中,置于-20℃以下得冰箱内妥善保存,实行严格双人双锁管理,并及时将全部样本上送上级实验室。

7、阳性样本上送(1)主要实验设备与器材带螺旋盖得塑料管、95千帕样品运输罐(UN2814运输罐)、A 类标本运输箱(UN2814冷藏箱)、运送车辆。

(2)主要风险点识别若包装不规范,或运输工具无安全保障,则易造成污染扩散,甚至样本丢失。

(3)风险控制措施阳性样本应严格执行规范3层包装(同样品采集),携带“可感染人类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许可证”,由专车运送,并由专业人员全程护送。

8、实验室得清洁与消毒(1)主要实验设备与器材70%~75%得酒精、施康清洗消毒液1。

(2)主要风险点识别工作完毕后,若不及时对工作台面、生物安全柜进行消毒,有可能会对下次操作人员造成污染或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