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高考备考复习经验交流总结

2014年高考备考复习经验交流总结

高考历史第二轮备考复习计划一、复习目标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

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

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

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

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

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

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

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四、学科内专题划分序号专题内容课时1 民主与法制建设 3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3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 34 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 35 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 36 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27 中国的对外关系 28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39 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 310 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211 和平与发展 312 中外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3五、热点专题划分1、区域经济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

2、农业税的免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科学发展观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4、祖国统一与台湾问题。

5、大国关系(中日关系)。

6、能源问题。

7、周年问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例谈及考生失分原因分析历史组李铁柱在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中,选择题分值占到全卷总分的44%,选择题的解答情况影响到考生的考试情绪、考试时间分配,并进而影响历史学科成绩。

我认为选择题要想做得又快又准,必须要搞清楚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及考生做题过程中失分原因。

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历史材料意思不相符的选项,或表述错误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没有”“不正确”“不符”或“不能”等词语。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首先排除与材料史实相符,或正确的表述,剩下的就是所需要的正确答案。

当然,也可从正面来解题,直接选出答案。

【典例解读】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续,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解析】采用逆推法,排除与史实相符的选项。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社会风俗有很大改良,如提倡婚姻自由,断发(男子剪除辫子)易服,废除女子缠足等陋习。

A项反映婚姻自由,B项反映服饰的变化,D项“大脚丫”反映女子不再缠足了,因此,A、B、D 三项与史实相符,应排除,答案为C。

也可从正面解题,因为C项“辫线斜拖”与“断发易服”不符,故C为正确答案。

2、概念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解题方法:不管是题干中还是选项中出现的历史概念,在解题时,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界定历史概念。

所以,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把握和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典例解读】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解析】浪漫主义文学兴起起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强调作家要有主观想象力和人要有强烈的情感。

从材料表述看,华兹华斯作品产生的时代和风格都与浪漫主义相符,因此答案为B。

3、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二: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直接影响、主要影响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的不同。

切忌因果颠倒,不同类型的原因相互混淆。

【典例解读】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解析】根据1603年和价格高昂可知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价格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对殖民地进行疯狂掠夺,大量金银涌入国内,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所以,西班牙所有东西价格高昂和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引起的价格革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答案为C。

4、程度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也称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和辩证思维能力。

其特点是题干与选项隐含着论点与论据关系,选项与题干之间不是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程度关系。

其题干中,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

【典例解读】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君也。

”【解析】D项中我做官是为天下而不是为君主,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符,错误。

A、B、C都体现了以儒家“德政”的治国思想,但C项强调儒学独尊,符合政治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必然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专制的规律,因此,C项最符合中央集权需要,答案为C。

5、材料型选择题此类试题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答案。

解题方法:通读材料,第一步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步,弄清材料所涉及相关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备选项。

【典例解读】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邦时各州名称命名了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城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组织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与州权观念【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的国会、联邦政府和最高法院以及各州之间的关系。

美国的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行政和司法权,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即三权分立。

所以国会大厦、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的布局体现的是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特点。

故答案为C。

6、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关系(时间、区位、逻辑)进行排序。

此类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

首先确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选项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

【典例解读】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内蒙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互相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根据教材知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城大多为商业中心,而④中的燕国都城是唯一商业中心错误,因此,答案为A。

二、考生失分原因的分析:根据对历年考生答题的调查与分析,考生在历史选择题上的失分原因主要有:①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②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③忽视题干所给时间限制;④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⑤历史阶段没有把握清楚;⑥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迁移能力欠缺;⑦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混淆。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不同类型选择题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复习中识记基本史实,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善于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提高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为考好文综打下坚实基础。

(栾宜斌老师编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