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加快助推“文化强区”建设,4月份以来,我们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区委宣传部有关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的情况通报,走访了区内部分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召开了相关部门和相关发展平台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座谈会,并赴XX 区、XX市学习考察。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现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成立了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构建了区镇两级全力推进的工作机制,逐年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
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产业融合日趋明显,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基本形成了以文化制造、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影视演艺、出版发行、广告会展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截止201X年底,全区共有文化产业单位5006家,从业人员3.85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约60亿元,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
二、存在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区文化创意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成效有目共睹,但要超越省定比例目标(gdp占比8%)有较大困难,与周边发展较快的县(市、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主打行业的影响力有待突破当前全区文化创意产业不少还处在自发、起步阶段,缺乏能代表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主打行业。
而周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县(市、区)都拥有自己的主打行业,如XX市201X年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超487亿元,其中主打的木雕行业产值240亿元、影视产业134亿元、文化旅游行业113亿元。
(二)特色文化的竞争力有待增强这次我们学习考察的余杭、东阳两地,不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同类县(市、区)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都颇具特色。
如XX区的良渚文化村,东阳中国木雕博物馆等大型文化创意项目都是充分依托当地传统文化、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具有不可复制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柯桥素有水乡、桥乡、酒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等美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如何发掘利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名人文化资源,发展壮大具有柯桥特色的文化产业值得高度重视。
(三)要素保障的牵引力有待提升目前,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的瓶颈仍不容忽视: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成本价格较高,一些大型文化创意项目难以落地;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渠道单一,创新探索仍显不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功能不强,孵化基地的配套服务、整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
三、对策建议(一)强主角,立足先发优势近年来,我区投资近35亿元,开发建设f5创意园、科技园和中国轻纺城创意园等三个园区,全力打造全球纺织创意中心,创意设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要明确定位。
根据国际国内发展态势,结合我区“撤县设区”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柯桥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X-2017)。
建议在规划纲要中将纺织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主角,充分发挥中国轻纺城的市场优势、产业优势以及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挖掘文化创意元素,对纺织时尚文化大产业、主系列进行顶层设计,加快打造纺织时尚文化的大品牌。
二要重点扶持。
在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中,重点扶持纺织文化创意企业。
办好每年春秋两季的国际纺博会,全面展示国际性的服装设计大师作品,并邀请国际国内名家,力推国际时尚发布。
大力支持拼布艺术赛等能在国内国际产生影响力、获得话语权的纺织文化创意活动,扩大纺织文化创意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吸引国内外纺织客商云集柯桥,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对纺织行业的提升和带动力。
三要培育人才。
深化校企对接,依托本区域的之江学院等高等院校,制定纺织文化创意及相关人才的培养计划,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创业配套政策,加大大学生纺织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扶持力度。
(二)强特色,整合比较优势一是培育“最绍兴”文创小镇。
兰亭书法与鉴湖黄酒具有唯一性,建议依托其特有的文化内涵,集中力量在兰亭圣地、十里湖塘两地培育创建省级和区域性特色文化小镇,大力发展书法文化产业、黄酒文化产业。
二是做浓风俗体验味。
依托安昌古镇、柯岩鲁镇、柯桥老街等地方风俗文化鲜明的区域,集中展示全市非遗项目,并引入全国各地经典非遗项目,做浓风俗味,使其成为生活体验为主的风情区,提升关注度。
三是打响山水生态游。
对平水、稽东、王坛等山区的养生农家生态游,鉴湖一带的柯岩、大香林、东方山水园、乔波滑雪场等知名的旅游休闲点,要加强整体营销宣传,吸引游客来结缘柯桥、体验柯桥,以此带动特产、餐饮、住宿、娱乐、婚庆等综合发展。
(三)强保障,激发杠杆优势坚持政府推动,强化政策激励,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释放政策能量。
一要借鉴外地经验,在原有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有编制有职能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发挥统筹、协调、组织和指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要借鉴余杭等地利用旧厂房“腾笼换鸟”的成功做法,加快盘活闲置商厦大楼与存量土地,利用印染产业集聚腾退的厂房,出台扶持优惠政策,使有条件有意向的企业加快转型,建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三要创新融资理念,加强金融服务。
积极引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资本市场融资,搭建平台引导社会资金参与。
为加快培育创新能力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区域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好企业、好项目,保障软硬件上的配套服务,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附送: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由市委办、市政府办牵头组成的市新农村建设调研组于10月中旬分赴各县(市、区)开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到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各县、重点乡、村开展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主要进展情况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主要呈现“七个良好势头”的特点:1、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良好。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08亿元,比增6.4%,有10个县(市、区)的增幅超过6.4%;农民人均纯收入3796元,比增13.1%。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烟叶、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明显增加,养殖业逐步回升,生猪、家禽饲养量和水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加,林业保持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势头良好。
全市已对24115户农村低保户、共63751人进行低保,约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57%,人均月发放低保金 51元;有8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平均参合率达87.5%。
XX县新建农村公路路基46.8公里,实施20 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改造和新建3个乡镇卫生院,完成11个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1.6万人的饮水难问题。
XX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着力改善全县16所农村学校、3110名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的营养结构和生活质量。
3、乡风文明持续进步的势头良好。
XX区在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从今年9月份起,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书簿费、寄宿生费等收费项目。
XX县建立了特色鲜明、活动丰富、广泛参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广泛开展以“新农村新风尚新农民”为主题的“文明新风六进农家” 活动,并通过改“三堂”――祠堂、旧会堂、旧学堂,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经常性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4、村容村貌不断改观的势头良好。
各地按照“八个一”、“五化一配套”规定动作和“一图两表”的要求,广泛开展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对乱搭建、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对乱堆杂物进行集中整治,对家禽放养予以逐步规范,农村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XX县沙溪乡梓口坊村26幢新房全部进行坡屋面施工及外墙面粉刷,“侨乡”特色初步显现。
XX县以示范村、整治村、城区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绿化康庄大道、美化幸福家园”活动,全县已有78个村基本实现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村庄靓化和文体设施配套化的目标。
5、管理民主深入推进的势头良好。
全市12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领导协调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双带双创”活动,倡导“三向培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地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按照“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办”的原则,普遍成立了由老党员、老村干、经济能手等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做好项目实施的监管,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
6、建设模式因地制宜的势头良好。
各地因村制宜,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农业产业优势,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村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XX县在全县推广以埔头、蒋坑为主的工业带动型,以玉石、村尾为主的特色产业主导型,以光林、西洋为主的城郊服务型,以下墩、惠州为主的劳务经济型,以桂峰、洋边为主的生态效益型,以三连、过溪为主的库区开发型等新农村建设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XX县重点抓好“四条示范带”建设,凸显水际村“渔文化”、音山村“花文化”、南会村“鹭文化”、寨下村“生态文化”等个性魅力,培育一批各具特点的新农村。
XX县涌现出屏山茶叶村、梅山辣椒村、前坪生姜村、上京隆美运输村、石牌小湖商品流通村等一批生产发展特色村。
7、运作机制积极创新的势头良好。
各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永恒主题贯穿始终,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作机制创新。
XX县组织“四个一百万” 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即挂钩联系部门扶持资金超100万元,县财政返还烟叶税扶持资金突破100万元国,从全县土地出让收益部分中切出扶持资金超100万元国,县财政预算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100万元。
XX市以八一村和龙大村农民合作社为示范,大力发展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中介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成立各类农村经济组织262家,农产品行业协会72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3654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缺乏”:一是试点示范缺乏带动作用。
有的试点镇、示范村、整治村由于本身基础较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容易见到成效,但对于如何帮助带动邻近村镇共同发展,意识不强,带动作用不明显。
有的甚至把试点镇、示范村、整治村当作一个用于争取上级补助的牌子,工作平乏,没有特色,可学可鉴的地方不多。
二是全面铺开缺乏主动意识。
由于我市不少地方农村基础条件较差,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存在畏难情绪,对进一步铺开新农村建设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处在观望和应付状态,工作较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