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的调节课件
12
三. 动脉血压的调节 血压调节十分复杂,包括神经调节,反射性调节,
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等。 (一)神经调节
1.血管运动神经: (1)缩血管神经(vasoconstrictor nerve):人体 几乎所有的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安静 时,该神经持续发放低频率的神经冲动,称此为交感 缩血管纤维的紧张性活动。后者使血管平滑肌 (VSM)维持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缩血管神经紧张性 增高时,VSM进一步收缩;当其紧张性减弱时,VSM的 收缩力降低,血管即舒张。由于神经末梢和血管平 滑肌细胞(VSMC)之间的间隙较窄,故神经活动可以 对阻力血管进行快速和精确的调节。 •
11
• ⑤循环血量 • 循环血量主要影响回心血量。循环血量多,每搏输出量增加。
所以,循环血量的改变是通过每搏输出量来影响血压的。 • 上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各种因素,都是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前
提下,分析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动脉血压可能发生的影响。实 际上,在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下,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可能同时发 生改变。因此,在某种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的变化,往往是各种 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13
(2)舒血管神经(vasodilator nerve):包括交感和副交感舒血管神 经,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和血管内在神经等。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 收缩压(女) 舒张压(女)
115
73
110
70
115
73
110
71
115
75
112
73
117
76
114
74
120
80
116
77
124
81
2
78
128
82
128
79
134
84
134
80
137
84
139
82
148
86
145
83
以上统计为98年完成的,现在人平均血压有所增加。
10
③外周阻力 如果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大,则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 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反之,当外周阻力 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比收缩压的降低明显,故脉压增大。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大,起“压力缓冲”作用大,使心舒期,收 缩压不会过高,心舒期血压不会过低,故脉压不会很大。老年人的动脉管壁 硬化,顺应性低,“压力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 大。
5
动脉血压除存在个体差异外,还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一般 来说女性在更年期前动脉血压比同龄男性低,更年期后动脉血压 升高。男性和女性的动脉血压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收缩压的 升高比舒张压的增长更为显著。
6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年龄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5 56—60 61—65
9
①每搏输出量 如果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 心缩期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内的血量增多,收缩期动脉血压 就明显升高。所以,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动脉血压升高主 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故脉压增 大。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 脉压减小。 ②心率 如果心率加快,而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则由于 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液就减少,心舒期 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期血压就升高。相反心 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的幅度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故 脉压增加。
动脉血压的调节
1
概念:
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的高峰时,主动脉血压最高, 收缩压期最高的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下降,在心舒末期的 动脉血压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为脉搏压,简称脉 压就是人们在血管上摸到的脉搏。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 平均值。
改变。顺应性=△V/△P.
8
(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如前面所述,动脉血压的大小取决于动脉内容
量和动脉顺应性。动脉顺应性不变时,动脉血压 就取决于动脉内容量。其他因素不变,动脉内血 容量增加,动脉压就升高,反之则下降。动脉内 血容量受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调节。心输出量是 射入动脉的血量,外周阻力是控制动脉内血液流 出动脉的因素。因此,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和外 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现假设其他 因素不变,分析某一因素变化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4
1.正常血压: (1)理想血压:收缩压小于16.0 kPa (120mmHg),舒张压小于 11.33 kPa(85mmHg );(2)标准血压:收缩压小于17.33 kPa(130 mmHg),舒张压小于11.33 kPa(85 mmHg);(3)正常偏 高:收缩压17.33~18.53 kPa(130~139 mmHg)或舒张压 11.33~11.87 kPa(85~89mmHg)。
2
3
一 .动脉血压的范围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血压。因为在大动脉中血压
降落很小,故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血压。 最近,我国对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标准作了修正。按新标准血压可 分为两大类,六个等级,且高血压的标准比以前有所降低。有关专 家认为,这是为了引起更多血压偏高的人群的注意。
2.高血压: (1)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8.67~21.2 kPa(140~159mmHg ) 或舒张压12.0~13.2 kPa(90~99 mmHg);(2) 中度高血压: 收缩压21.33~22.53 kPa(160~169 mmHg)或舒张压 13.33~14.53 kPa(100~109 mmHg);(3)重度高血压:收 缩压大于或等于24.0 kPa(180 mmHg)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 14.67 kPa(110 mmHg)。
7
二.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一) 决定动脉血压的因素有两个:①动脉内的血
容量,它是由心脏的射血量和外周阻力决定的; ②动脉管壁的弹性。例如,一个被充满水的球囊, 球囊的压力取决于:①球囊内水容量。②球囊壁 被牵张的难易。如果球囊壁很易被牵张,加入大 量的水进去,只会引起小的压力升高;相反,如 果球囊不易被牵张,加入少量水就会引起明显的 压力升高。球囊被牵张的难易程度可用顺应性 (compliance)来表示,即单位压力改变引起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