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PPT课件

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PPT课件


第四节 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的设计与 实施
1、复述和朗诵 2、表演
3、创编
(一)复述和朗诵
复述和朗诵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创造 的活动,是欣赏过程在大脑中产生的作品意象的表达或 表现。 故事复述有全文复述和细节复述两种形式。篇幅不 长,结构比较工整,语言和情节有适当反复,词语优美 爽朗,通俗易懂,形象富有童趣的作品可用于原文复述。 有些作品难度较大、篇幅较长,但文中有些描述或人物 对话特别精彩动人,可让儿童在欣赏的基础上复述某一 段或几段。 儿歌或儿童诗的篇幅都特别短,而且整体形象感特 别强,基本上都可学会全文朗诵,一般情况下不做部分 朗诵的要求。
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
第四组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定义 学前儿童文学学习活动的特征 学前儿童文学学习活动的目标 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定义
一、学前儿童文学学习活动的定义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
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这类活动从一个
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着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 关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 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 会。
成人可以用多种方法帮助儿童学习怎样复述和朗诵:
1、有变化的反复欣赏同一个作品。
2、参与和作品有关的系列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参 观、观察、歌舞、劳动等。 3、积累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经验。 4、成人的语言榜样。
5、在音乐伴奏声中学习朗诵。
6、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分散的利用玩具和道具练习复述和
朗诵,互相评议,互相模仿。
二、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的定义
根据儿童的水平,将儿童对文学形象的再创造, 也就是自外向内的文学再加工过程中的表达活动和自
内向外的文学制作实践,都归并为文学再创造活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文学学习活动的特征
(一)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一
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其目的侧重于儿童审美能力和文学 理解能力、想象力方面的培养。因此,一个文学活动是一个 包含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 的系列多层次活动。
(二)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
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其他相关机会认识某一文学作
品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 理解。 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包含丰厚的语言信息。因 而,一首儿歌或一则童话,对幼儿而言,往往意味着不同
层次的学习。
(二)对文学作品理解和想象方面的目标
第一层到第四层的表演,可以在欣赏和朗诵活动中穿 插进行,也可以在学会复述之后即兴地进行。在大班可以 由儿童互相邀请,谁表演什么角色,表演那个片段。第五
层次一般在学会复述的基础上表演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这
样儿童不必再为回忆语言而分散注意力,可以把注意力集 中在动作表情以及彼此的相互关系上。同时也在表演中加 深体验,提高复述水平。
表演技能的要求: 第一,通过在塑造形象的实践中提高技能。
第二,随时随地内化表演模式。
(三)创编
儿童文学创编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对欣赏的作品内容进行编构和仿编。
2、根据语义内容转化成描述和叙述性语言。 3、凭借想象独立编构完整的文学作品。
小班: (1)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如人物、情节等,并能用 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2)能进行简单的仿编、改编、 创编诗歌和续编故事结尾。 中班: (1)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并在理解作品内 容的基础上学习归纳主题;(2)能用恰当的语言、绘画、 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美的理解;(3)能在原有作 品的基础上仿编诗歌、散文。 大班: (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情感特征, 并用语言表达出来;(2)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运 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仿编和创编作品。
(三)对文学语言认知方面的目标
小班:初步感受文学作品中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之美,如 象声词之美等。 中班:知道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存在着差别,能进一步
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独特的语言美,如韵律美、节奏美、
结构相似或对称的平行句法等。 大班:能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语言的表现形式,如 比喻、拟人等,并学习在恰当的时候迁移使用文学语言。
(二)表演
表演一般都由复述直接转入。从文本的复述到表演,从语
言到形象神态的表达,是早期的戏剧创作实践活动,极具创造 性。 表演的分层次内容如下: 第一层,情境性对话;
第二层,根据现有作品或自创作品进行出声或不出声的表
演,包括个人的哑剧表演; 第三层,主要人物形象的立体动态塑造; 第四层,作品段落的表演; 第五层,作品完整形象的表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