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曲线操作2.2.1偏置曲线在工具图标栏中单击或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曲线操作偏置,系统进入曲线偏移操作功能,它用于生成原曲线的偏移曲线。
在进行曲线偏移操作操作时,系统会弹出如下图所示的对象选取对话框,提示用户选取偏移曲线。
其中提供了四种对象选取方式:Solid Face(实体表面)、Solid Edge (实体边)、Curve(曲线)和Chain Curve(曲线)。
利用这些方式用户可以方便选择欲偏移的曲线,欲偏移的曲线可为直线、圆弧、二次曲线、样条曲线或对象的边。
确定了欲偏移的曲线后,系统又会弹出如右图所示的偏移曲线对话框。
同时,在所选择的曲线上出现一箭头,该箭头方向为偏移的方向,如果要取相反的偏移方向反向,可单击对话框中的“反向”按钮。
在设置好偏移方式以及相关参数后即可完成曲线的偏移操作。
下面介绍一下偏移曲线对话框中的各主要选项的用法。
1.偏置方式该选项用于设置曲线的偏移方式。
系统提供了4种偏移方式:距离、拔模角、规律控制和三维轴向。
●“距离”方式该方式是按给定的偏移距离来偏移曲线。
选择该方式后,其下方的“距离”文本框被激活,在“距离”和“拷贝数”文本框中分别输入偏移距离和产生偏移曲线的数量,并设定好其它参数后即可。
●“拔模角”方式该方式是将曲线按指定的“拔模角度”偏移到与曲线所在平面相距“拔模高度”的平面上。
拔模高度为原曲线所在平面和偏移后所在平面间的距离,拔模角度为偏移方向与原曲线所在平面的法线的夹角。
选择该方式后,“拔模高度”和“拔模角度”文本框被激活,在“拔模高度”和“拔模角度”文本框中分别输入拔模高度和拔模角度,然后再设置好其它参数即可。
如下图所示的就是这种方式的图例。
●“规律控制”方式该方式是按规律控制偏移距离来偏移曲线。
选择该方式后,会弹出如下图所示的规律控制方式对话框,从中选择相应的偏移距离的规律控制方式后,逐步响应系统提示即可。
●“三维轴向”方式该方式是通过“轴矢量”选项来控制偏置方向,选择该方式后,会弹出如下图所示的三维轴向方式对话框,从中选择相应的“三维偏置值”和“轴矢量”后,可完成偏置曲线。
2.裁剪方式该选项用于设置偏移曲线的修剪方式。
其中提供了3种修剪方式:None(无)、Extended Tangents(延伸相切)和Fillet(圆角)。
●None(无)选择该方式则偏移后曲线既不延长相交也不彼此修剪或倒圆角。
如下图所示的就是这种方式的图例。
●Extended Tangents(延伸相切)选择该方式则偏移曲线将延长相交或彼此修剪。
选择该方式时,若关“关联输出”复选项,则“延伸系数”文本框激活,在其中输入延长比例,则偏移曲线串中各组成曲线的端部延长值为偏移距离的“延伸系数”倍,若彼此仍不能相交,则以斜线与各组成曲线相连。
若偏移曲线串中各组成曲线彼此交叉,则在其交点处修剪多余部分。
如下图所示的就是这种方式的图例(这里延伸长度=偏移距离×延伸系数)。
●Fillet(圆角)选择该方式后,若偏移曲线的各组成曲线彼此不相连接,则系统以半径值为偏移距离的圆弧,将各组成曲线彼此相邻者的端点两两相连;若偏移曲线的各组成曲线彼此相交,则系统在其交点处修剪多余部分。
如下图所示的就是这种方式的图例。
3.Approx Tolerance(近似公差)该文本框用于设置偏移距离的近似公差的值。
4.Number of Copies(复制数量)该文本框用于设置偏移操作后,所产生的新对象的数目。
5.Redisplay Reference Objects(重新显示参考对象)该选项使系统重新显示偏移方向的箭头等参考对象。
2.2.2桥接在工具图标栏中单击或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曲线操作桥接,系统会弹出如右图所示的桥接曲线对话框,它用于融合或桥接两条不同位置的曲线。
进入桥接曲线对话框后,此时第一条曲线图标自动激活,可选择第一条曲线。
选择第一条曲线后,第二条曲线的图标自动激活,再选择第二条曲线。
接着所选曲线间出现桥接曲线的显示图形,然后设定桥接曲线的连续方式、形状控制方式、桥接曲线的起止点位置以及其它参数,与此同时,桥接曲线的显示图形也会随着设置不同而更新。
下面介绍一下桥接曲线对话框中各主要选项的用法。
1.选择步骤在对曲线进行桥接的过程中,有如下3个操作步骤:●(选择第一条曲线)选择第一条曲线图标,用于确定桥接曲线操作的第一个对象。
●(选择第二条曲线)选择第二条曲线图标,用于确定桥接曲线操作的第二个对象。
●(参考曲线形状)参考曲线形状图标用于选择控制桥接曲线形状的参考样条曲线,使桥接曲线继承选定的参考样条曲线的形状。
该步骤仅在“连续方式”为“相切”,且“形状控制”方式为“端点”和峰值点“时才有效。
2.连续方式该选项用于设置桥接曲线和欲桥接的第一条曲线、第二条曲线的连接点间的连续方式。
它包含2种连续方式:相切连续和曲率连续。
●相切连续选择该方式,则生成的桥接曲线与第一条曲线、第二条曲线在连接点处切线连续,且为三阶样条曲线。
选择该方式时,“形状控制“方式有3种:端点、峰值点、二次曲线。
●曲率连续选择该方式,则生成的桥接曲线与第一条曲线、第二条曲线在连接点处曲率连续,且为五阶或七阶样条曲线。
选择该方式时,“形状控制“方式有2种:端点、峰值点。
如下图所示的就是这两种连续方式的对比图。
3.开始/结束位置如果要设置桥接曲线的起、止点位置,先应选择起、止点所在的曲线,即要桥接的第一条曲线或第二条曲线。
然后选择第一条曲线图标或第二条曲线图标选择第一条曲线或第二条曲线,这时“开始/结束位置”控制功能被激活,然后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设定桥接点的位置:1)通过在“开始/结束位置”文本框中输入点在选定曲线上位置的百分比值或通过拖拽其下方的百分比滑尺来设定。
2)选择“指定位置”选项,利用随后弹出的点创建对话框,直接在选定的曲线上选择桥接点的位置。
4.形状控制该选项用于设定桥接曲线的形状控制方式。
桥接曲线的形状控制方式有以下3种,选择不同的方式其下方的参数设置选项也有所不同。
●端点方式该方式允许通过改变桥接曲线与第一条曲线或第二条曲线连接点的切矢量值,来控制桥接曲线的形状。
切矢量值的改变是通过分别拖拽“相切模量”选项中的“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滑尺,或直接在“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文本框中输入切矢量值来实现的。
●峰值点方式1)在切线连续方式下选择该形状控制方式时,桥接曲线对话框中“相切模量”选项会变成如下图所示的容(在该连续方式下,Bridge Skew对桥接曲线的形状控制无效),允许通过改变桥接曲线的“桥接深度”值来控制桥接曲线的形状。
“桥接深度”值是桥接曲线峰值点的深度,即影响桥接曲线形状的曲率的百分比,其值可通过拖拽“桥接深度”滑尺或直接在“桥接深度”文本框中输入百分比来实现。
“桥接深度”对桥接曲线形状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在曲率连续方式下选择该形状控制方式时,桥接曲线对话框中“相切模量”选项变成如下图所示容(其中“桥接深度”对桥接曲线的形状的控制同上),允许通过改变桥接曲线的“桥接深度”、Bridge Skew值来控制桥接曲线的形状。
Bridge Skew值是桥接曲线峰值点的倾斜度。
Bridge Skew用来设定沿桥接曲线从第一条曲线向第二条曲线度量时峰值点位置的百分比,其值对桥接曲线形状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Bridge Skew对桥接曲线的形状的控制仅在曲率连续方式中有效。
刚性控制方式,仅在曲率峰值点形状控制中有效。
刚性控制有自动、高、低3种方式。
二次曲线方式该方式仅在切线量连续方式下才有效。
选择该形状控制方式,桥接曲线对话框中“相切模量”选项会变成如下图所示的容。
允许通过改变桥接曲线的Rho值(其含义与二次曲线中的相同)来控制桥接曲线的形状。
其值可通过拖换Rho滑尺或直接在Rho文本框中输入数值来实现。
2.2.3简化在工具图标栏中单击或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曲线操作简化,系统会弹出如下图所示的简化曲线对话框。
它用于以一条最合适的逼近曲线来简化一组选择的曲线,它将这组曲线简化为圆弧或直线的组合,即将高次方曲线降成二次或一次方曲线。
在简化曲线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原曲线的保留方式,系统提供了Maintain(保持)、Delete(删除)和Blank(隐藏)3种方式。
确定保留方式后,系统接着弹出选取对话框,要求用户在绘图工作区中依次选取要简化的曲线,用户最多可选取512条曲线。
若要简化的曲线彼此首尾相接,则可利用其中的Chaining(曲线)选项通过选择第一条曲线和最后一条曲线来选择其间彼此相连的一组曲线。
选择曲线后确定,则系统用一条与其逼近的曲线来拟合所选的多条曲线。
如果要了解简化后曲线的形式和阶数,可以选择菜单命令信息对象,来得到简化后的曲线信息。
另外完成简化操作后,可以查看状态栏来了解简化后的曲线数目。
2.2.4合并在工具图标栏中单击或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曲线操作合并,系统进入曲线合并操作功能,它用于将所选的多条曲线连接成一条B样条曲线。
进行合并操作时,系统首先弹出选取对话框,要求用户选取要进行合并的曲线组。
接着又会弹出如右图所示的曲线合并对话框,设置好相关参数后,系统即可完成曲线的合并操作。
该对话框中的“结果曲线类型”选项组用于定义连接操作后曲线的类型。
其中包含了Polynomial(多项式)和General Spline(一般样条)两个单选项,用于设置相应的曲线类型。
“输入曲线”选项决定合并之前的曲线在合并之后的状态。
2.2.5投影点/线在工具图标栏中单击或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曲线操作投影,系统会弹出如下图所示的投影对话框。
它用于将曲线或点沿某一方向投影到现有曲面、平面或参考平面上。
但是如果投影曲线若与面上的孔或面上的边缘相交,则投影曲线会被面上的孔和边缘所修剪。
投影方向可以设置成某一角度、某一矢量方向、向某一点方向或沿面的法向进入如下图所示的投影对话框后,操作步骤中的曲线/点图标自动激活,选择欲投影点或曲线后,再选择操作步骤中的表面/平面图标,选择投影面,然后选择投影曲线的Copy Method选项来设定投影曲线的复制方式,再选择Direction Method选项设定好投影方向和对话框中的其它选项即可投影操作。
下面介绍一下投影对话框中主要选项的用法。
1.Selection Steps(选择步骤)●曲线/点曲线/点图标,用于确定欲投影的曲线和点。
●表面/平面表面/平面图标,用于确定投影所在的表面或平面。
2.Filter(过滤器)该选项用于选择指定的对象。
当选择的操作步骤不同时,Filter选项所包含的容也不同。
当选择图标时,过滤器选项所包含的容是:任何、曲线、点和草图。
当选择图标时,则过滤器选项所包含的容是:任何、片体、表面、平面、参考面。
3.Copy Method(复制方法)该选项用于设置投影曲线的复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