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朝陈国皇帝列表

南朝陈国皇帝列表

南朝陈国皇帝列表
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霸先代梁所建立的,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地区。

下面是有南朝陈国皇帝列表,欢迎参阅。

陈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557年;559年在位。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汉族。

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省湖州兴县)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

初仕梁,曾辅佐王僧辩讨平侯景之乱。

555年(天成元年),杀僧辩,立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

败北齐,排僧辩馀党,受百姓所拥戴,后受禅称帝,国号陈,都建康,在位三年,谥武皇帝,庙号高祖。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

中国众多的皇帝,贤明君主不多,陈霸先却属于其中的一代英主。

陈文帝陈蒨(522年;;566年)559年;566年在位8年。

年号:天嘉
陈蒨,字子华,陈武帝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

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

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

起家梁吴兴太守。

555年(梁敬帝绍泰元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龛、张彪。

授会稽太守。

陈武帝即位,立为临川王。

后率军驻南皖。

559年(永定三年),武帝死,宣皇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定计秘不发丧,召其还朝,立为帝。

改元天嘉。

曾平湘州王琳、
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之乱。

陈废帝陈伯宗(554年;;570年)566年;568年在位2年。

年号:光大
陈伯宗,南朝陈朝的第三代皇帝,陈文帝嫡长子,字奉业,小字药王,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武帝永定三年立为皇太子,566年,陈伯宗在陈文帝死后即帝位,567年改年号为光大。

后由于陈伯宗年幼,便以叔父安成王陈顼为司徒、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于是政局都为陈顼所掌握。

568年11月,陈顼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

陈伯宗于被废之后,于570年逝世,得年十六岁,史称废帝。

陈孝宣帝陈顼(528年;582年2月17日)569年;582年在位14年。

年号:太建
陈顼,南北朝时期陈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太建。

他是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侄子,世祖文皇帝陈蒨的弟弟。

他本来是陈废帝陈伯宗的辅佐大臣,后废掉了陈伯宗,自立为帝。

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

573年(太建五年),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在今江苏省的徐州市附近)和寿阳,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后被北周夺走。

总的来说,陈顼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

582年2月17日(陈太建十四年正月甲寅[初十])陈顼崩,享年55岁。

陈顼谥号为孝宣帝,庙号高宗。

葬显宁陵(在今南京郊区)。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604年)582年;589年在位8年。

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人。

553年(梁元帝承圣二年)生,561年(天嘉三年)立为安城王,569年(太建元年)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

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

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

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长城县公,谥曰炀。

南朝陈国陈氏起源陈武帝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寔,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

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晋朝王室渡江南迁。

陈达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

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

”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

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

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


到陈霸先时,陈达在长兴的子孙经过十世繁衍,已蔚然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长兴的陈家,仍属寒门。

南朝陈国时代背景陈霸先出生在梁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即梁天监二年,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分裂时期,南北对峙,内外战乱不断,频繁的战乱对社会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百姓十分贫困。

梁武帝登基后,国内基本无大的战事,但几次
北伐失利,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梁武帝虽然勤政好学,才艺超群,算得上一个大学者,在政治上却犯下了一些致命的失误:首先是“特佞佛”,光京城建康就建有佛寺五百多所,供养僧尼十多万人,底层百姓不堪重负。

一个是斧正人间的皇帝身份,一个是普度众生的教主角色,梁武帝兼而有之,首鼠两端,优柔寡断,政治上渐渐走向下坡路;其次是优容官吏,弛刑宽政,对鱼肉百姓的官僚阶层持放纵的态度,动摇了治国根本;第三是庇护子弟,子弟中哪怕行为荒唐乖张到极点,梁武帝仍不忍诛戮,结果在身边伏下了隐患。

这三大失误挡住了梁武帝的视野,即忽视了国计民生。

陈霸先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