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矿产经济与管理-矿产资源开采法律制度
矿产经济与管理-矿产资源开采法律制度
•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在确保矿产资源国家所有 的同时,都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履行申请采 矿登记手续,即可取得采矿权,进行合法采矿。
• 在我国,目前开采矿产资源的主要有国有矿山企业、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私营矿山企业四种形式。
• 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以及个人也可成为采 矿权人。
• 采矿者要想取得采矿权,都必须执行矿产资源法规 定的计划审批、登记发证制度,履行申请采矿登记 手续。
一、采矿权的主体
• 国有矿山企业、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 采矿者可以依法申请登记取得采矿许可证, 成为采矿权的主体。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 外资企业也可以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
不同采矿权主体的法律地位:
• 1、国有矿山企业是开采矿产资源的主体。 • 1)国有矿山企业是开采矿产资源的基本组织,应予大力发
国家授予采矿人采矿权后,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国家对矿产开采范围、方法、矿种、标准、用途、 销售等的规定;
• (2) 国家对矿产开采年限的规定; • (3)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由国家有关主管行政机关监督
管理; • (4) 国家对采矿征收资源补偿费和资源费; • (5) 国家拥有对矿产资源的最后处置权。
• 采矿权是根据《民法通则》、《矿产资源法》 及有关法规的规定,通过法定程序,由国家授予 而设定的。
• 采矿权属于用益权中的财产使用权,是采矿权人根据法律享 有对矿产资源的使用并获收益的权利。
• 采矿权建立在国家所有的矿产资源之上的一种它物权,是一 项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独立财产权。
• 采矿权是一种以直接占有矿产资源为前提,对其直接支配, 并从被支配的矿产资源本身获得利益或取得使用价值为最终 目的的权利。
二、采矿权的客体
• 采矿权的客体是依采矿权得以采掘的矿产资 源。客体的范围、种类等都是由采矿权规定 的。以其物质构成讲,它与所有权客体是相 同的,都是矿产资源。
• 具备以下特征才能为采矿权的客体。 • 1、必须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必须有质、量、时间和空间等属性。 3、必须与矿产资源直接生产过程紧密相联系。 4、必须是矿产资源法确认的客观事物。 5、必须从属于法定主体。
• 这主要体现在申请采矿的矿区、矿种的范 围受到限制。
• 3、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成为采矿权主体,但它们在矿种、
矿区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如黄金、宝石、铀等矿产资源是 不允许其独立开采的。
• 在赋予采矿权主体权利能力时,要考虑采矿技术、资金、 设备等条件,及集体、私营和个体经济发展不能危及国有 矿山企业的地位,要考虑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分配和 矿产资源赋存状态的差别,要兼顾对外开放政策。
• 计划审批是国家主管部门和政府依法代表国 家对申请开办的矿山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审查 批准。
• 登记发证是采矿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法律授予 的职权代表国家对申请开办的矿山用:
• 1、可以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的宏观管理。 • 2、可以保障国有矿山企业的主导地位。 • 3、减少采矿权属纠纷。 • 4、促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3.1.2 开采许可证的发放
• 国家对开办国有矿山企业、集体矿山企业、 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实行审查批准、 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制度。
• 采矿许可证的制度是指国家对提出的采矿 申请,通过审批、发证的法定程序,将国 家所有的矿产资源交给具体矿山企业经营 管理,是行使其所有权的一种重要形式。
• 国家有权对矿产资源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 置权。
矿业经济学讲课提纲
(第3篇 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 第3章 矿产资源开采法律制度
第3章 矿产资源开采法律制度
• 3.1 开采许可证的发放 • 3.1.1 采矿权 • 采矿权是权力人依法律规定,经国家授权机关批
准,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的时间内,享有开采已经 登记注册的矿种及伴生的其它矿产的权利。
• 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法人、组织和公民称为采矿权 人。采矿权人依法申请登记,取得采矿许可证, 就可以在批准的开采范围和期限内开采矿产资源, 并获得采出的矿产品。
三、采矿权与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关系
• 采矿权是国家在其所拥有的矿产资源所有权上设定 并分离出的一种它物权。
• 采矿权决定并来源于矿产资源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 权的实现依赖于采矿权的行使。国家虽对矿产资源的 使用、收益委托于采矿人,但自己仍然是所有人。
• 采矿人取得采矿权,获得对矿产资源的占有、开 采、销售、收益的权利,但受到国家所有权权能 限制;当采矿权消灭,限制就被消除,国家所有 权恢复到其绝对的全面支配状态。
• 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丧失与否的界限是矿产资源采 出与否。
• 采矿权并非所有权,国家转让了对矿产资源的开 采权,但未转让所有权。
• 矿物只有在其处于未被采出,处于天然状态时, 才称为矿产资源。
• 开采出来后,成为矿产品,就可进入商品流通领 域。
• 国家对已取得采矿权的矿产资源拥有所有权,国 家不但可以以国家身份,而且可以以所有权主体 的身份,对所有采矿权人开采矿产资源征收资源 补偿费和资源税,并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 行监督管理。
• 在我国,取得采矿权,并不当然取得对该 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归国 家所有,取得采矿权只是取得了对矿产资 源的使用权。
• 在实践中,采矿权人对依法批准开采矿区 采出的矿产品拥有所有权。
• 矿产资源在其采出之前,国家对其拥有所有 权,随着采矿权的行使,资源被采出,其所 有权就丧失了。
• 矿产资源采出后采矿权的客体就随之消失, 同样作为所有权的客体也随之消失。由于客 体不存在,所有权也自动消灭。采出矿产品 既不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也不是采矿权的
展; • 2)国有矿山企业应是采矿权的主要拥有者,保障全民经济
成分在矿业经济中的绝对比重。 • 国有矿山企业的地位、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劳动
力素质等条件决定了它是开采矿产资源的主体。
• 2、乡镇集体企业和个体采矿者也可以成为 采矿权的主体。
• 《矿产资源法》对乡镇集体和个体采矿总 的原则是限制的。与国有矿山企业相比, 它们是受限制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