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经贸大学开题报告范文

河北经贸大学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
《对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
一、写作背景及意义
养老保险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及养老保险制度尚处在转型期的情况下,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给养老保险事业带来许多新的难题,加之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给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冲击以及随着20世纪5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群普遍进入退休年龄,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势必难以为继,转型时期的中国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尤其是今年新华社于12月14日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这项涉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变化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目前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宏观领域,如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若干规律,实现养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及探讨全球社会养老保障发展趋势,这对我国城镇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尝试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镇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更多的引入到微观层面如养老基金的筹资机制、管理体制、养老资金的运行机制等研究,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国内进一步从微观上研究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的一项基础性,不可缺少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社会养老保障目标是一个多维评价体系,国内有关专家已经把具体评价尺度量化为10个方面:社会安全、社会公平、对个人的激励、对积累及经济增长的贡献、管理成本、隔代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政治选择的影响程度、实现过渡的代价、对所有权关系的影响、对资本市场的作用。

并且基本建议倾向其中三点:注重激励、高积累率和有利于社会经济改革(周小川、王林,“社会保障经济分析与体制建议”1998)。

持这些观点的专家主要针对我国传统制度待遇过高、保障过度而提出的以改革为主、效率优先的思路。

与此相呼应的是国际上以世界银行专家为代表的改革主流观点,即:推行以个人账户为核心的三个支柱的养老保障体制。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宋斌文在《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中从世界各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中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出发,分别就“现收现付制”、“半基金制”和“完全基金制”进行了阐述,对于中国的城镇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制”向“统帐结合”的“部分基金制”转轨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行模式的弊端,并呼吁中国需要加快改革现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以应对迅猛而来的人且从一开始
就口老龄化的挑战。

养老制度的改革和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养老界和金融界近年来共同瞩目的焦点。

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主任孙杰指出,基金业要努力提高公信力,善待市场的信任,努力为企业年金体系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企业缴纳的补充养老年金在全部进入统筹的同时,还要加强资金的市场化运作,这部分资金终将适时、适量、适当地进入资本市场。

(二)国外研究现状
多年来,中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不仅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而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外国学者对中国养老保障的研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指出,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对中国的企业改革、健全的公共财政、当前和今后退休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关键的作用。

中国已经开始为城市职工、特别是那些国有企业的职工建立一种个人账户式的以投资为基础的制度。

他认为,中国通过立法已经产生了一种混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部分是定额给付的现收现付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在投资基础上的定额缴款制。

但是长远来看,中国仍旧面临两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对这种制度的设计和推广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则要将这种现存的非基金式的制度逐步过渡到一种新的安排。

国际著名社会保障专家、世界银行顾问埃斯特勒·詹姆斯在《养老金
经济学与财政》2002/1中撰文指出,在过去20年里,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非积累制的雇主供给式养老保险计划变得难以为继。

在竞争性的经济体制下,当现在的工人或消费者要支付过去的负债时,就存在不稳定性,尤其是中国面临这种突然转变的冲击波特别强的时候,更是如此。

他从国有企业、金融市场改革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互动效应出发,提出中国该如何解决老年保障问题。

三、论文框架
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及效果
二、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行制度缺陷要求深化当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缴费基数与领取基数的问题
2.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问题
3.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问题
4.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统一
5.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及基金监管问题
(二)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条件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
1.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基金积累的需要
2.维护社会公正,“一体化”的需要
三、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一)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1.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
中国未来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应当是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职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在内的三层次体系。

2. 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制度设计的原则
(1)科学合理的决策
(2)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
(3)合理分担责任
(4)制度模式与管理技术的配套
(5)新旧体制的衔接
(6)关于国际经验的合理借鉴
(二)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1. 深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想
2. 建立与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3.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4. 考虑提高退休年龄
5. 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的融资渠道
6. 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运营
(1)建立“多支柱”基金保障制度
(2)加强基金管理并实行有效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7. 加强养老保险立法建设
四、参考文献
[1] 丁开杰,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268~293。

[2] 朱青,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与运作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9~103。

[3] 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102~138。

[4] 杨宜静、吕学静,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99~125。

[5]魏加宁,养老保险与金融市场—中国养老保险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197~296。

[6]张新梅,国际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的启示,宏观经济管理,2005年,08期:35~37。

[7]许浩、孟繁峰,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些思考,经济论坛,2005年,22期:20~21。

[8]王伟,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与中国养老保险立法探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期:5~8。

[9]边恕、穆怀中,对我国养老金名义个人账户制及其财务可持续性的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5期:22~26。

[10] 阮儒雅,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特区经济,2005年,07期:34~35。

[11]赵志伟,也谈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经济论坛,2005年,12期:12~14。

[12] 孙永勇、李珍,养老金个人账户与现收现付定要非此即彼吗,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18~20。

[13]宋朝新,养老保险之国际比较及借鉴,财会月刊,2005年,12期:10~13。

[14]张瑞辉,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商业经济,2005年,04期:18~20。

[15]段曼丽、梁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形成及解决方法,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29~32。

[16] Dow Jones Newswires, June 25 and 27,July 3,5,13,14 and 17,2001 Financial Times, Sept 10,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