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日月潭教学目标: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日月潭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2、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朗读、想象、体会出那里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学生畅所欲言。

2、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

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

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新课教学: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2、检查自学情况。

⑴投影出示生字:认为自己已经全部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指一至两名学生认读生字。

读全对的奖他们为今天的识字大王。

⑵偏旁猜字游戏:①教师说生字的偏旁,学生马上抢答生字。

②由学生随意说偏旁,其余学生抢答生字。

⑶按拼音归类识字:在“我会认”中把前鼻音的字圈一个圆圈,后鼻音的字圈一个三角形,翘舌音圈成正方形。

⑷认读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卡片⑸出示词语: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环绕:围绕(造句)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建筑:建筑物,(举例说)清晰:清楚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

(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齐读课文,7. 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8.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9.齐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2、教师示范3、学生练习4、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读课文3遍2、给“环绕”造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日月潭在哪里?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二、新课教学: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2、教学第三、四自然段:a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b学生默读,把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

⑴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和指导朗读。

清晨的景色:课件演示,让学生说说“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像什么?水中的倒影由于薄雾变得模糊不清,树上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理解隐隐约约)中午晴天的景色:课件演示,理解“清晰”。

蒙蒙细雨的景色:课件演示:让学生说说在蒙蒙细雨中看日月潭是什么样的感觉?理解“朦胧”。

对照晴天和雨天日月潭风景课件,让学生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神奇和美妙。

⑵评读升华a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b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c 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三、反思小结、巩固提高1、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2、学生选择朗读展示。

3、配画面朗诵课文。

先自由准备——指3名学生配画面诵读——全班配画面诵读4、试着背诵。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2、教师示范3、学生练习4、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同桌赛读第3、4自然段,试着背诵2、四人合作画日月潭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3.交流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二、新课教学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2.交流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4.自由背诵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6.交流介绍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2、教师示范3、学生练习4、作品展示作业设计你知道台湾还有什么美景吗?把搜集来的资料办一期“走进台湾”的图文展。

板书设计:风日在哪:台湾最大高山光月由来:日潭月潭秀潭怎样:清晨晴天雨天丽教学反思:教学流程10.葡萄沟教学目标: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一些介绍家乡特产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新疆风格的民族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

(板书:葡萄沟)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葡萄沟在哪?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1)回答“葡萄沟在哪?”(在新疆吐鲁番)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

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书写指导: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指导朗读: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学生说)2.学习第二段。

师: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放录像)(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A 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B 小组读句合议。

“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

(相机板书;多、美)B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C小结: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师范读“要是你这时候到葡萄沟去,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a出示维吾尔族老乡的图片,结合认字“维”、“吾”。

b抓住“最甜”、“吃个够”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板书:老乡、热情好客)c认记“够”,注意发现与“沟”同音。

(3)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

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小结: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啊,让老师忍不住想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作业设计:卡片认读生字,扩词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三段(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

瞧,葡萄丰收了,这么多,怎么办呢?你们来帮老乡想想办法。

(2)生默读第3段,自读自悟: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记“碉堡”。

a学生自主认记。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记忆。

(4)指名学生充当维吾尔族小朋友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5)另指一名学生排列葡萄干的制作顺序。

(a运到阴房;b挂在架上;c蒸发水分;d制成葡萄干)尝尝葡萄干,说说葡萄干的特点。

(相机板书:色鲜、味甜)看了刚才维吾尔族小朋友的表演,让我们更加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6)激发感情再读该段。

二、总结全文1.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那些了解,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2.师生交流体会。

(教师板书:真)3.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实践活动,赞美家乡。

1.师:“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图片或资料)2.课堂练习。

(1)原文填空积累好词好句。

(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

(先说后写)3、评价作业,小结。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同偏旁:搭—摘同结构:上下结构——吾、季、留、杏;左右结构——坡、搭、摘、钉、够。

2.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作业设计:1.猜字谜巩固生字。

(1)多一句。

(够)(2)弟弟站在木头边。

(梯)2.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3.多音字填空练习。

4.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板书设计:10、葡萄沟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色鲜味甜是个好地方人热情好客教学反思:教学流程1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