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控制小组——成果汇报恰希玛核电站4号机组核岛±0.00m以下结构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发布人:名称: 混凝土裂缝控制小组申报单位: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恰希玛核电C-3/C-4项目现场经理部发布时间:2013.04一.工程概况恰希玛核电厂三、四号机组(以下简称C3C4)是继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以下简称C1)、恰希玛核电厂二期(以下简称C2)之后,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第三座和第四座装机容量为300MW的核电站。
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出口核电项目,是我国向国外出口设计、设备、建筑安装以及调试的交钥匙核电项目。
C3/C4工程与C2工程毗连,与C2工程反应堆中心相距654.7m,两反应堆中心相距286.1 m,主要厂房为反应堆厂房、核辅助厂房、和汽轮机厂房。
整个厂房布置东西长度870m,南北宽度450m左右,厂房中心向北约516m有一条宽150米、深4m的拉姆运河,河床及边坡无任何护砌,西边有一条宽30m深5m的水渠。
C3/C4单个核岛厂房坐落在同一底板上,底板长94.0m、宽90.3m,核岛底板顶标高为-11.45米,底板底标高为-13.15米,局部底部最低处为-18.30米,结构最薄处为1.7m,最厚处2.30m,混凝土工程量约25500m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90天强度),抗渗等级为S6。
核岛厂房工程主体结构由核反应堆厂房(RX)、核辅助厂房(NX)、核燃料贮存厂房(FX)、电气厂房(EX)四部分结构基础合并组成,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C3、C4分别于2011年3月4日和2011年12月28日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2013年3月6日实现C3穹顶吊装;目前C3 RX厂房部结构主体施工已经完成、RX厂房安全壳已施工至24层、NX厂房正在施工14.95 m~22.45m墙体结构、FX厂房正在施工13.27m~19.75m墙体结构、EX厂房正在施工18.55m平台板;C4 RX厂房部结构已完成±0.000m板混凝土浇筑、NX厂房正在-0.05m~5.95m墙板主体结构施工。
二.小组简介QC小组成员简介制表人:银贵时间:2012-5-2三.选题理由理由一:恰希玛核电站是我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核电项目,也是中原公司拓展海外核电市场的基础。
理由二:C3C4项目3号机组核岛厂房混凝土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其中±0.00m以下结构混凝土裂缝问题较为突出,且巴方业主PAEC十分关注。
±0.00m以下结构顶板裂缝较多,大部分为表层干缩裂缝,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不大;但个别裂缝为贯穿性的,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及使用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对4号机组核岛厂房±0.00m以下结构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以减少裂缝产生的数量,是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和重点。
为此成立QC小组,对C3工程核岛±0.00m以下结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总结经验,形成成果资料,以指导后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四.现状调查小组成员对本项目3号机组已浇筑完成核岛厂房±0.00m以下墙、板混凝土裂缝进行观察统计,发现裂缝主要集中出现在核辅助厂房在-6.00m板及-11.45m~-6.00m之间的墙体区域。
QC小组定期对裂缝进行观测,并形成记录,具体结果见以下图表:C3 NX厂房-11.45~6.00m墙体裂缝(1)C3 NX厂房-11.45~-6.00m墙体裂缝(2)制表人:路遥时间:2012.6.20五.目标设定从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以及设计、构造等方面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来减少裂缝的产生,从而有效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初步拟定活动目标如下:1、可见的干缩裂缝显著减少;贯穿性裂缝得到有效控制与C3相比,预期减少大于50%;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得到有效控制。
2、总结经验,形成成果资料,以指导后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六.可行性分析1、决策层面:公司及现场经理部领导对C3C4核电项目施工质量高度重视,在各方面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2、管理层面:C3C4项目作为C1、C2核电项目的延续,拥有相当一部分C1、C2原有管理人员,经验丰富,为现场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量毕业新生涌入现场,为现场项目管理增添了一批干劲十足的新生力量。
3、技术层面:小组成员拥有很好专业知识和工程管理经验,为小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现场各分包单位有着完善的程序、方案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供小组人员活动参考。
七.原因分析为分析C3核岛厂房±0.00m以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针对已上报的课题《巴基斯坦恰希玛C4 工程核岛±0.00m 以下结构混凝土裂缝的控制》,2012年9月22日QC小组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活动容为C3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以及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会议家对C3项目中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经讨论后认为,除常规原因外,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其他可能重要原因如下:八.要因确认小组成员汇总了末端因素,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对末端因素逐一进行分析确认。
要因确认计划表序号末端原因确认容确认方法确认标准是否要因负责人完成时间1 技术交底不全面技术交底现场调查符合规规定及工程实际,可操作性强否玲冲2012-11-252 巴工操作技能不足技能和操作检查查看HXCC现场考核检查考核记录是玲冲2012-11-25制表人:路遥日期:2012-11-21确认一:技术交底不全面专业技术人员在编制技术交底前,结合现场施工重点难点部位,编制了有针对性的模板加固和混凝土浇筑措施;技术交底中对模板的定位措施、加固措施、模板规格选择以及模板的表面处理等,都进行全面描述;对C3/4项目来说,是沿用C1/C2成熟的技术。
结论:非要因。
确认二:操作人员技能不足所招巴工大多未经建筑施工相关技能培训,且中方工人所占班组比例少(占总数14.3%左右),对巴工技能提高需要较长时间,造成巴工技能不足;工长在安排工作过程中,对重点难点部位没有合理安排技能较好的人员进行操作;部分中巴混凝土操作水平低,在振捣过程中,对混凝土分层厚度、振捣棒间距、下灰高度以及振捣时间控制不到位。
结论:要因。
确认三:质量意识不强相关的奖惩措施不完善或未严格执行,导致部分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责任心的不强,导致墙体表观出现质量缺陷;较多巴工没有进行核安全教育,今天核电站的建设质量是明天核电运行的保障,意识上得不到提升,质量意识得不到形成。
结论:要因。
确认四:施工机具不保障由于设备配件当地无法采购,部分施工机具存在维修不及时,如吸尘器、振捣棒等,给混凝土浇筑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土建施工高峰期,现场施工点多面广,多处施工时,会存在临时机具调配不及时的情况;国外项目部物项采购周期长,购发运不及时导致现场机具不足。
结论:非要因。
确认五:设备旧、保养不足项目部分设备是C2遗留下来的,使用时间已久,容易出现故障,如搅拌站老方圆搅拌机组;项目地处国外,且大部分设备配件当地无法采购,由于设备配件采购受限等原因,设备保养存在不及时的现象。
结论:非要因。
确认六:水泥质量问题水泥在巴国枫叶水泥厂采购,各项质量证明文件齐全,且C2以来一直为恰希玛核电项目供货;土建实验室检测的各项指标符合技术条件及国标要求;结论:非要因。
确认七:石粉质量问题由于巴国当地没有粉煤灰生产厂家,以石粉代替;石粉的加入减少了水泥的用量,减少水化热,但与粉煤灰相比在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方面作用不明显;结论:非要因。
确认八:减水剂效果不明显考虑到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小组成员对是否可选用效果显著的减水剂进行了讨论。
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分析研究,针对现场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小组成员认为:现场所用富斯乐SP420作为减水剂,参量为1%,减水率可达20%以上,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达10h 以上,有利于减小水化热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收缩率也远低于限值。
结论:非要因。
确认九:砂石的级配不合理部分批次进场的砂子石子级配不合理,不满足相关规标准要求;部分批次进场的砂子含泥量大于3%,泥块含量大于1%;石子含泥量大于1%,泥块含量大于0.5%;均超出规标准要求。
结论:非要因。
确认十:坍落度较大降低混凝土的塌落度可相应减小用水量,达到减小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因此,在保证泵送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配合比设计中的下限(设计坍落度技术要求为160mm±30mm),要求现场最好控制在160mm以下;结论:要因。
确认十一:混凝土施工段划分欠合理C3核辅助厂房A区-6.00m板分段过大,浇筑后不利于应力释放,容易产生裂缝;结论:要因。
确认十二:施工工序不合理施工工序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自C2起沿用至今,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论:非要因。
确认十三:顶撑没有顶到楼板模板木楞正中间根据现场监督检查,对于楼板的底部顶撑,在部分位置没有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即没有顶到楼板模板木楞中间,造成受拉变形;结论:要因。
确认十四: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墙体养护时间不足;目前C3C4项目现场墙体养护时间为墙体14天,板28天。
这样水泥才能进行充分的水化反应,热量散发充分,但在养护期间,个别部位未能按照上述时间要求,导致墙、板表面出现少量的干缩裂缝;盖物没有覆压:墙体在养护过程中,覆盖物没有进行覆压,浇水后覆盖物经常被冲开与墙体脱离,达不到墙体养护的目的;没有持续保持湿润:墙、板在养护过程中,由于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覆盖物上水分蒸发很快,混凝土养护人员未能及时进行浇水,使墙体不能保持持续的湿润。
结论:非要因。
确认十五:高温天气影响高温天气会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影响。
混凝土流动性下降,混凝土凝固速率增加,从而增加了摊铺、压实、成形的困难;混凝土从搅拌地到达施工现场,坍落度会损失较大,水分蒸发较快。
结论:非要因。
确认十六:夜间施工影响夜间施工没有充足的照明:混凝土振捣时,存在光线死角,振捣手仅凭自己的施工经验进行操作,容易出现漏振、振捣不足等缺陷;夜间加班施工人员由于持续性施工,身体较为疲惫,对模板支设质量和混凝土浇筑质量都相对有所下降。
结论:非要因。
确认十七:混凝土温度和坍落度测控偏差测量仪器的标定若超过有效期,其测量的数据会不准确;混凝土若在夜间施工,其测量会受到夜间照明的影响。
结论:非要因。
九.对策实施实施一:巴工操作技能不足对策实施:要求分包单位实行各专项施工技术培训,培训中方员工如何顺利指导巴工展开工作。
实施二:质量意识不强要求分包单位加强对于质量保证大纲和相关大纲程序的培训、学习,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中方带班人员加强对巴工的过程监督与指导;实施三:坍落度较大在保证泵送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配合比的下限,把坍落度控制在负误差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