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课寻找快乐密码【主题说明】情绪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一般将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愤怒、哀伤、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
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恐惧、悲伤等情绪会危害其身心健康。
四年级是培养学生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学生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和集体活动中。
对于小学儿童来说,快乐应成为主导心境。
本活动设计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初步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并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快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理解快乐情绪的积极作用。
2.情感目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
3.行为目标:初步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并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
难点:学习更多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调节情绪。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两队,强调规则意识。
学生准备:一段快乐经历。
【教学设计】第二课计划引领学习【主题说明】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日渐丰富,学习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要求时,学生由依赖于父母和老师逐渐转变为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任务,但小学四年级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时,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让计划引领自己的学习。
本节课从心理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制订学习计划的积极意义,练习制订任务明确、操作性强的学习计划,养成计划学习的习惯,分享学习计划成功执行的好处,体验计划给学习活动带来的效率感【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认识制定学习计划的意义和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2. 情感目标:体验计划给学习活动带来的便利性和成就感;3. 行为目标:练习制定任务明确、安排合理、操作性强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养成计划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难点:培养计划学习的习惯。
【课前准备】1. 调查小学生计划学习情况。
2.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课心胸可以比海宽【主题说明】宽容是一种爱、一种美德、一种境界。
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仅可以发现更多世界的美好,还能在人际交往中化解矛盾、增进感情。
对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的同伴交往中,宽容必不可少。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宽恕的重要性,培养宽广的心胸。
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时应有宽容的态度,不斤斤计较,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宽容是一种爱;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宽容之心,以包容的态度应对矛盾冲突;3、行为目标:能够在日常交往时,做到不斤斤计较,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宽容的内涵与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以宽容的心化解各种困难和矛盾,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第一,收集有关宽容的事例。
第二,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关于宽容的小故事。
【教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在网络的天地里【主题说明】网络对小学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
据调查现在小学生上网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网络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还比较弱,如不正确引导,很容易产生网瘾或误入歧途,所以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培养学生合理上网的意识和能力,合理、适度地利用网络,不沉迷于网络。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网络的利与弊;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体验网络带来的便利与愉悦;3、行为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行为的能力,学会合理、适度地使用网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上网的意识,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
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安排上网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调查小学生上网基本情况;2、准备上课用的PPT课件;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第五课自信的我最美丽【主题说明】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从而对自己产生的一种信心,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
自信心是人的成长与成材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学生如果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总是认为自己不行,搞不好学习,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定势,给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年级是小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在对自我评价上,他们开始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评价,开始独立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并且开始偏重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有时甚至“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心理。
相反,有的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或某方面的不足得不到班级同学的重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懂得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自信,认识到成功的关键是自信;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感受;3、行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几种相信自己、建立自信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成功的关键是自信。
难点:使学生掌握建立自信的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自信心的小故事。
学生准备:收集自信的照片、关于自信心的名人名言。
【教学设计】教学后记:第六课问号伴随学习【主题说明】小学四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探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探究欲望又是从问题开始,但部分学生存在“怕提问”的心理障碍,缺乏积极主动发现和捕捉问题的能力,更缺乏提问的勇气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品质是小学生学习辅导的重要内容;敢问、善问的品质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部分。
本节课力图从心理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面,帮助学生认知提问的重要性,培养其敢问、善问的精神和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提问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提问的多种方式方法;2、情感目标:消除学生“怕提问”的障碍,激发敢于提问的动机;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活动,学生能明白提问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成长,消除学生“怕提问”的障碍;难点:通过活动,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课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2、学生课上提问情况调查【教学设计】教学后记:第七课沟通小达人【主题说明】沟通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阶段和每个方面。
婴幼儿会用哭闹、微笑来进行沟通,儿童成人在游戏、学习、工作上也有他们特定的沟通技巧和方式。
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沟通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提高等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并了解自己的沟通状况;2、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过程;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沟通的技能、技巧,并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沟通的技能、技巧。
难点:学会把沟通的技能技巧运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与本课相关的事例。
2、做好课件。
学生准备:思考自己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及解决的效果。
教学后记:第八课我的时间我作主【主题说明】小学中段,学生的时间观念初步形成,但是时间管理意识还很薄弱,尚未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
合理安排时间是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管理自己时间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掌握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关系;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观念与意识;3、行为目标: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掌握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
【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时间重要性的案例或者名言。
2、让学生准备纸和笔。
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第九课在挫折中成长【主题说明】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个人行动目标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
小学生挫折情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自我实现受挫、同伴交往受挫、教师评价受挫、家庭变故受挫、生理缺陷受挫等。
挫折反应是指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
它包括理智反应和非理智反应。
理智的反应表现为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能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妥善处理的方法,通过调整目标等来对付挫折。
对待挫折的非理智反应表现为强烈的恶劣情绪,对生活、学习等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卑情绪、怨恨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情绪、逃避情绪。
本活动围绕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整,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体验到自我肯定的情感激励作用,进而学会用完善自己,最终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积极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到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要正确面对挫折。
2、情感目标:分享直面挫折的成长经历,体验挫折带来的积极作用。
3、行为目标:初步学会用正确的想法和行动去战胜挫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要正确面对挫折。
难点:体验挫折带来的积极作用。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名人挫折故事、面对挫折的方法2、学生准备:一次挫折经历、关于挫折的名人名言【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2、学生是否体验到挫折的积极意义。
3、学生是否能掌握几种面对挫折的方法。
【练习题】1、以前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可能会放弃,现在我会。
2、列举三条挫折的积极作用。
第十课心动不如行动【主题说明】勤奋努力,成功体验学习是小学生学习心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往往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但缺乏行动上的勤奋努力的积极体验。
心动不如行动,成功不仅仅是羡慕别人,也不仅仅是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
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学习成功的保证。
激发学生的积极行动的情绪和体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同学取得的好成绩都是刻苦努力的结果;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心动不如行动的积极情绪,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不能仅仅做口头的巨人,更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用行动证明自己也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