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科)2010年下半年小说单元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作者是C。
A、吴组缃B、契诃夫C、冯梦龙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负心郎是B。
A、孙富B、李甲C、冯梦龙3、《菉竹山房》中阿圆见到的两个鬼是C。
A、“我”与二姑姑B、“我”与兰花C、二姑姑与兰花4、《菉竹山房》的作者是C。
A、季羡林B、宗璞C、吴组缃D、沈从文5、《菉竹山房》中的二姑姑的婚姻属于 B 。
A、阳婚B、冥婚C、阴阳婚6、《苦恼》的主人公是B。
A、水生B、姚纳C、维拉D、德拉7、《苦恼》的总体特色是 B 。
A、以大见小B、以小见大C、含泪的微笑D、情感真挚8、“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B 。
A、《一个小官员之死》B、《苦恼》C、《万卡》D、《第六病室》9、《苦恼》中车夫姚纳的主要苦恼是 A 。
A、他刚死了儿子,妻子也早已去世B、今天碰上了下雪的天气C、三个年青人坐车只给二十个戈比D、拉车的小母马病了10、在《苦恼》这篇小说中车夫姚纳遇到的第一位客人是 B 。
A、年轻人B、军人C、看门人D、贵夫人11、《苦恼》这篇小说的作者是 A 。
A、契诃夫B、欧·享利C、莫泊桑D、马克·吐温二、名词解释。
“三言”:是明朝末年冯梦龙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它们仿照宋人白话小说而写成,分为《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故名“三言”。
它们有较强的教化色彩,宣扬明代忠孝节烈等道德观念与思想,同时也有很多反映大胆追求爱情的作品,有警醒世人,供人参考的意味。
其中著名的一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选自《警世通言》。
三、简答题。
1、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和杜十娘的性格特点。
答: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坚强的女子。
李甲是个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李甲的出卖使她认识到自己依然没有摆脱商品的地位,李甲的悔恨痛哭也只是再次证明了金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她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
她痛心于过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幻灭,所以不惜以一死来反抗压迫她的恶势力。
2、谈谈吴组缃小说《菉竹山房》中二姑姑身世的悲剧意义。
答:二姑姑身世表现了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历程,揭示出腐朽的封建旧文化对人性和生命的压抑与摧残。
二姑姑遵循着一种虚伪的封建伦理观念,并以“冥婚”和终身守寡(是无爱的凄凉的象征)的形式,极端自律地压抑着外界所不知的一个女人的本能,掩饰着滚滚红尘的诱惑。
外表看起来,在幽闭生活中禁铟了几十年已是迟暮之年且终日少言寡笑的二姑对男女情事已心如止水,但这些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她终究是个活生生的女人!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依然期望着爱与被爱,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然而,这一切离她太遥远了。
所以当新婚的侄子、侄媳来到菉竹山房,她才会以变态的举止——偷窥新婚夫妇的床上生活来发泄心灵深处压抑已久的灼热的人欲尘念!二姑从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变成如此匪夷所思的老妇,不是因为岁月的风霜,而是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
这种可悲的畸变让人触目惊心,但这也正说明,人性(这里主要指人自然正当的性爱之欲)是不会泯灭的,再严酷的禁锢,也难以剿杀人性的存在,封建礼教对女性这种自然权力的摧残和剥夺是灭绝人性的。
3、简要分析《菉竹山房》这篇小说中二姑姑身世的悲剧意义。
答:表现了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历程,揭示出腐朽的封建旧文化对人性和生命的压抑与摧残。
二姑姑遵循着一种虚伪的封建伦理观念,并以“冥婚”和终身守寡(是无爱的凄凉的象征)的形式,极端自律地压抑着外界所不知的一个女人的本能,掩饰着滚滚红尘的诱惑。
外表看起来,在幽闭生活中禁铟了几十年已是迟暮之年且终日少言寡笑的二姑对男女情事已心如止水,但这些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她终究是个活生生的女人!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依然期望着爱与被爱,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然而,这一切离她太遥远了。
所以当新婚的侄子、侄媳来到菉竹山房,她才会以变态的举止——偷窥新婚夫妇的床上生活来发泄心灵深处压抑已久的灼热的人欲尘念!二姑从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变成如此匪夷所思的老妇,不是因为岁月的风霜,而是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
这种可悲的畸变让人触目惊心,但这也正说明,人性(这里主要指人自然正当的性爱之欲)是不会泯灭的,再严酷的禁锢,也难以剿杀人性的存在,封建礼教对女性这种自然权力的摧残和剥夺是灭绝人性的。
4、为什么说《菉竹山房》这篇小说主要采用的是侧面渲染和烘托的表现方法?答:小说没有过多地停留在对二姑姑爱情悲剧的正面描写上,人物的性格也只以淡淡的笔墨加以勾勒,作者主要用大量的笔墨来营造气氛,进行细致的渲染与烘托,让人在菉竹山房阴森而略带鬼气的氛围中,感悟到守活寡的二姑姑虽生犹死,形同一片枯萎的花瓣漂浮于封建传统文化死水潭的可悲境遇。
作品以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景物,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营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和氛围。
同时出色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种互渗关系和比喻关系,这些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二姑姑悲剧性的环境与气氛。
5、概括契诃夫《苦恼》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说以小见大的总体特色。
答:主题思想是:通过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揭示出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
这篇小说的整体构思具有以小见大的匠心。
他不写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而写底层小人物的孤苦无助;写小人物的孤苦无助,不着眼他们的物质困境,而着眼他们的精神痛苦;写精神痛苦,不是因由什么社会大事,而因由一个马夫儿子的正常死亡。
儿子死了,他只想别人听他说说心中的苦恼,并没有任何别的乞求,但竟找不到一个人听他说完一句话;非但军人、青年们堵回他的话并肆意嘲讽,就连自己的车夫同行也没一个肯听;最后,他只能无杏奈何地对着自己的小母马倾诉,在这里,作者拾取的只是大千世界一颗微不足道的沙粒,但却能令人心灵震颤、见微知著。
6、说明契诃夫作品《苦恼》将人与马类比的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答:《苦恼》中的马车夫姚纳只是千万生活在社会底层命运悲惨的人们中的一个。
这些人贫穷,没有依靠,生活凄惨。
他们不能享受生活,每天为了生计奔波。
他们生活艰难经常为下一顶饭的着落犯愁。
这些人全力为生计劳动,这些人的生存状态犹如马一样,两者存在类比。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
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的处境、神态和遭遇,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7、注意契诃夫小说《苦恼》开头的景物描写和人与马的静态肖像描绘,说明其表现手法和表现作用。
答: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暮色晦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创造出一个阴冷的氛围,为车夫姚纳的悲惨故事做了铺垫。
人与马的静态肖像描绘的句子分别是:“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
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和“他的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马的痴呆、瘦弱,类比着车夫姚纳的可悲处境。
四、现代白话文阅读题。
1、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暮色晦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
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问:A、这段话运用到了什么描写手法?答:A、景物描写和人物静态描写。
B、为什么说“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答:B、因为当时下雪了,他坐在外面没动,身上积满了雪。
C、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的原因是什么?答:C、因为他刚死了儿子,妻子也早已去世,他很悲伤。
2、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车夫又伸出脖子,微微挺起身子,笨重而优雅地挥动他的鞭子。
他有好几回转过身去看军官,可是军官闭着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姚纳把车赶到维堡区,让乘客下车,再把车子赶到一个饭馆的旁边停下来,坐在车座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马涂得挺白。
一个钟头过去了,又一个钟头过去了……问:A、军官“分明不愿意再听”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心态?答:A、不愿意再听姚纳诉说他的儿子刚刚去世的事情。
表现了军官的冷漠无情。
B、这段话中下车的乘客是谁?车夫把车子赶到了一个饭馆的旁边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答:B、军官。
因为靠近饭馆生意可能会更好些。
C、“一个钟头过去了,又一个钟头过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答:C、生意的冷清和当时社会下层小人物生活的艰难。
五、作文题(任选一题,要求:A.字数700以上;B.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1、以《论经济与道德》为题,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议论文。
2、以《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是好还是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3、以《<苦恼>与民生---读契诃夫<苦恼>有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